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送子由使契丹蘇軾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來源:國語幫 2.8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送子由使契丹蘇軾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 軾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應夢武林春②。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後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説:“彼李揆,安肯來邪?”

23.本詩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 本聯用李揆的典故準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與李揆非常相似。

B. 中原地域遼闊,人才濟濟,豪傑輩出,即使卓越如蘇軾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 從李揆的故事推斷,如果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 蘇軾告誡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

E. 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24.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格?請加以分析。

【回答】

23.BD

24.表現了詩人曠達的*格,蘇軾兄弟情誼深重,但詩人遠在杭州,與在京城的蘇轍已是天各一方。這次雖是遠別,詩人表示也不會作兒女之態,悲傷落淚。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首聯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格”。首聯中,“雲海”交代了二人的處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説明二人情深意重;而從詩歌標題來看,蘇轍又即將遠赴契丹,面對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詩人那豁達的胸襟,哪裏會因遠別而淚沾雙襟!

【解析】

23.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尾聯用典的意圖。應結合全詩以及典故的內容分析。B項“即使卓越如蘇軾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錯,詩歌的標題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擔心被扣留,不承認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見詩人此時運用典故的目的應與李揆有相同之處。D項“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有誤,這個選項忽視了子由出使契丹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內容。

點睛:解答本題之前,考生應先明確典故的類型以及詩人運用典故的目的。典故一般分為兩大類,一為國家,一為個人。運用前者,多為借古諷今,諷諫君王;運用後者,多為仰慕前人,感懷自己,或者抒發同病之悲等。故解答此類題目,應先關注典故的內容,本題中的典故是“李揆因擔心被扣留而否認是‘大唐第一人’”,而蘇轍出使契丹與李揆之行相同,故蘇軾有與李揆一樣的擔憂。

24.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首聯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格”。首聯中,“雲海”交代了二人的處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説明二人情深意重;而從詩歌標題來看,蘇轍又即將遠赴契丹,面對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詩人那豁達的胸襟,哪裏會因遠別而淚沾雙襟!

點睛:解答本題,不但要關注首聯,還應關注全篇。詩歌首聯點題,寫兄弟宦遊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蘇軾兄弟情誼頗深,蘇轍23歲前與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離。23歲進入仕途,從此宦遊四方,會少離多。儘管如此,他們仍互相關心。蘇軾一生屢遭貶謫,蘇轍受累不怨。在“烏台詩案”中,蘇轍寧肯捨棄官帽以營救其兄,感人至深古代詩歌閲讀* 送子由使契丹蘇 軾雲海相望寄此身,古詩詞鑑賞。故《宋史·蘇轍傳》説:“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蘇轍此去,雖為遠別,但暫作分離,一向樂觀曠達的蘇軾自然不作小兒女之態。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