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題目。南 徵杜甫春岸桃花水,雲帆楓樹林。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來源:國語幫 3.0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題目。南 徵杜甫春岸桃花水,雲帆楓樹林。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南  徵

杜 甫

春岸桃花水,雲帆楓樹林。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注】此詩是大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陽前往長沙途中所作。此時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2.與《登高》相比,本詩的景與情關係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13.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複雜心情?請簡要分析。

【回答】

12.

①《登高》以哀景寫哀情:借蕭瑟淒涼的悲秋之景來抒發作者孤苦悲涼之感;

②本詩以樂景寫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之景來反襯作者愁苦悲哀、無以自遣的心境。(第一點1分,第二點2分)

13.

①羈旅悲愁:常年躲避戰亂,漂泊偏遠的地方,偷生落淚;

②垂老多病之歎: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纏身,孤苦伶仃,滿懷悲歎;

③心繫朝廷:內心不忘君恩,總是北望長安;④苦無知音:多年自吟自歎,沒有知音傾聽理解。(每點1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2.題幹問的是“與《登高》相比,本詩的景與情關係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這道題主要考查詩歌景與情關係,同時又是比較題。首先抓住兩首詩中的景和情,然後分別概括兩詩景與情關係,比較異同。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詩歌鑑賞比較閲讀應遵守的基本原則.那就是“知同辨異”:“知同”就是發現兩首詩中相同、相似的東西;“辨異”就是分辨兩詩中不同乃至相對、相反的東西。在平時的訓練中,則應注意以下兩種情況: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對同一題材的吟詠。像杜牧(唐)《過華清宮》與杜常(宋)《題華清宮》的異同比較,暢當(唐)《登鸛雀樓》與王之渙(唐)《登鸛雀樓》優劣的比較。第二,要注意運用相似手法表達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達相同感情的詩作。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閲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答題思路:(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2)要結合題幹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比如本體中都抒寫哀情,手法不同。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13.題幹問的是“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複雜心情?請簡要分析。”,這是考查詩歌的情感,答題關鍵詞“複雜心情”。考生要從意像、意境、手法角度結合註釋“杜甫由岳陽前往長沙途中所作。此時距他去世只有一年”去分析。“偷生”二句表現了詩人長年顛沛流離,遠適南國的羈旅悲愁。詩人光景無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憂鬱情懷與春*上的盎然生意,觸景傷情。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詩人此時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應當北歸長安,然而命運卻迫使他南往衡湘。這不是很可悲麼?但即使這樣,詩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報效朝廷。“君恩”當指經嚴武表薦,蒙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一事。這裏,詩人運用流水對,短短十個字,凝聚着豐富的內容。“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過工對,把詩人矛盾心情加以鮮明對照,給人很深的印象。  詩人“老病”還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對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抱負的,可是仕途坎坷,壯志未酬,他有絕代才華,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幾人理解?他在詩壇的光輝成就生前並未得到重視,這怎能不使詩人發出“未見有知音”的感慨呢?這確是杜甫一生的悲劇。三、四兩聯,正是杜甫晚年生活與思想的自我寫照。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古典詩歌的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情感、主張、觀點和態度時,直白張揚(或開門見山,或卒章顯志)的少,含蓄隱晦(或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確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多管齊下,準確理解、仔細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首先,熟悉形象的符號意義。眾所周知,古典詩歌乃至各類文學作品都是藉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詩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敍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這些形象,傾注着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稱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題中樂景寫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之景來反襯作者愁苦悲哀、無以自遣的心境。然後,把握詩中的顯*信息,古典詩歌中,除了含蓄隱晦的隱*信息,也有一些顯*信息,鑑賞時要注意把握。 這些顯*信息,一般出現在詩歌的標題或由命題者提供的註釋中,比如註釋中的“杜甫由岳陽前往長沙途中所作。此時距他去世只有一年”。第三,瞭解典故的關聯比照。典故辭約意豐,常為古人在詩詞中使用,以與所反映的時、事、人形成關聯比照。典故的含義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對詩歌內容的分析鑑賞有時可以從所用典故的聯想比照意義着手。第四,分析運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的運用,是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服務的。不僅是在解答“表達技巧”類題目時,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類題目時,也需要對詩歌中所採用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通過對錶達技巧的分析來把握詩意詩情。本題的“對比”凸顯人的渺小。第五,捕捉藴含的情感理趣  古詩詞大都採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為描寫,一為抒情。結構上,往往描寫在前,抒情在後;描寫是為抒情作鋪墊,抒情是描寫的昇華。詩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實飽滿,意藴很深。分析詩人的心境與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這些詩句。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