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邊上聞笳三首杜牧其二海路無塵邊草新,榮枯不見綠楊春。白沙日暮愁雲起,獨感離鄉萬里人。其...

來源:國語幫 3.1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邊上聞笳三首杜牧其二海路無塵邊草新,榮枯不見綠楊春。白沙日暮愁雲起,獨感離鄉萬里人。其...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

邊上聞笳三首

杜牧

其二

海路無塵邊草新,榮枯不見綠楊春。白沙日暮愁雲起,獨感離鄉萬里人。

其三

胡雛吹笛上高台,寒雁驚飛去不回,盡日春風吹不散,只應分付客愁來。

14.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A. 第一首詩的結構,前兩句寫景,景中藴含悲愁情懷,後兩句點明主旨,抒發鄉愁之感,該主旨與第二首相同。

B. 第二首詩的結構,第一句敍述胡兒吹笛,第二、三句寫景,寒雁聽笛聲驚飛,連綿不斷的春風每天都吹不散,最後一句點明主旨。

C. 第一首詩**對比鮮明,先列出了草兒綻出了新綠,再説楊樹不見春的綠*,與後面呈現茫茫白沙、悠悠白雲進行**對比。

D. 第二首詩虛實結合,實寫胡兒吹笛聲的哀苦程度,以及詩人聽後的感受如何,虛寫則通過寒雁驚飛,寫對笛聲產生的反應。

E. 杜牧詩風流暢自然,這兩首詩也流暢自如,郎朗上口,言近而旨遠。

15.兩首詩選取意象的目的有何不同?

【回答】

14.AD

15.其二選取了“海路” “邊草”“白沙”“日暮”  “愁雲” 等意象,從視覺上來描繪蒼涼、沉鬱的氛圍,目的是使最後一句點題水到渠成。其三選取了“寒雁” “春風”   等意象,目的在於:寫 “寒雁”是承首句聽覺上的描寫,再寫視覺上所見;寫“春風”化抽象為形象,使抽象的濃濃的客愁顯得形象可感。共同為最後一句點題起渲染烘托的作用。

【解析】

14.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這屬於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項,“前兩句寫景,景中藴含悲愁情懷”有誤,“海路無塵邊草新,榮枯不見綠楊春”,茫茫無邊的戈壁沙漠上已經沒有風塵漫天,邊關的的草兒也綻出了新綠;可是塞外依然沒有多少春意,因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楊樹始終不見洋溢着春天氣息的綠*。“該主旨與第二首相同”有誤;第一首,“獨感離鄉萬里人”,這是寫思念家鄉的情感,第二首,應重點寫邊關的苦寒和孤獨寂寞。D項,對虛實的內容分析不當。

15.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兩首詩選取意象的目的有何不同”,這是考查詩歌的意象。先找出兩首詩歌中的意象,第一首選取的意象有“海路”“邊草”“白沙”“日暮”“愁雲”,茫茫無邊的戈壁沙漠上已經沒有風塵漫天,邊關的的草兒也綻出了新綠;可是塞外依然沒有多少春意,因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楊樹始終不見洋溢着春天氣息的綠*。藉助眼睛所見來渲染蒼涼沉鬱的氛圍;第二首選取的意象有“寒雁” “春風”,即使在春天,胡地也是白沙遍地,暮雲縈繞,讓離鄉萬里的人感覺不到春天的氣息。讓離鄉的人更加思念遙遠的故鄉。胡地的少年興起登高吹笛,笛聲陣陣,驚走了空中的飛雁,春風陣陣,吹不盡停留在邊地者的愁緒。既有聽覺,也有視覺,同時把無形的春風寫得極為形象。

點睛: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説,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分析詩歌意象要根據詩歌描繪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質,並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意象的象徵意義和社會意義。意象作用如下:營造氣氛;設置背景或環境;塑造意境;奠定情感基調;借景抒情;襯托(人物*格、品質;以景襯境、以景襯情);詩歌線索。比如本題中,應先把兩首詩歌中的意象先列舉出來,然後再分析其具體的作用。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