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相也。”舉永樂十九年進士...

來源:國語幫 2.7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相也。”舉永樂十九年進士...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相也。”舉永樂十九年進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扈蹕①樂安,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其罪。謙正詞嶄嶄,聲*震厲。高煦伏地戰慄,稱萬死。

出按*西,雪冤囚數百。疏奏陝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帝知謙可大任,會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省巡撫,乃手書謙名授吏部,超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

正統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積穀各數百萬。請以每歲三月,令府州縣報缺食下户,隨分支給。俟秋成償官,而免其老疾及貧不能償者。州縣吏秩滿當遷,預備糧有未足,不聽離任。仍令風憲官以時稽察。”詔行之。河南近河處,時有沖決。謙令厚築堤障,計裏置亭,亭有長,責以督率修繕。並令種樹鑿井,榆柳夾路,道無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盜皆避匿。

初,三楊在*,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諸權貴人不能無望。及是,三楊已卒,太監王振方用事。適有御史姓名類謙者,嘗忤振。謙入朝,薦參政王來、孫原貞自代。通政使李錫阿振,劾謙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下法司論死,繫獄三月。已而振知其誤,得釋,左遷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闕上書,請留謙者以千數,周、晉諸王亦言之,乃覆命謙巡撫。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挾帝親征。謙與尚書鄺野極諫,不聽。野從治兵,留謙理部事。及駕陷土木②,京師大震,眾莫知所為。郕王監國,命羣臣議戰守。侍講徐珵言星象有變,當南遷。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時京師勁*精騎皆陷沒,所餘疲卒不及十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謙請王檄取兩京、河南備**,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北及*諸府運糧*,亟赴京師。以次經畫部署,人心稍安。即遷本部尚書。

(節選自《明史·于謙傳》)

【注】①扈蹕:護從皇帝出行。蹕:指帝王出行的車駕。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俘虜。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出按*西,雪冤囚數百            按:巡查

B.責以督率修繕                    責:責備

C.諸權貴人不能無望                望:怨恨

D.擅舉人自代                      擅:擅自

16.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于謙正直的一組是               (       )

①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             ②疏奏陝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

③出按*西,雪冤囚數百                ④太行伏盜皆避匿

⑤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            ⑥劾謙以久不遷怨望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于謙小時候,有個和尚認為他奇異不凡,將來長大後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B.于謙做事有魄力,能為百姓着想,從而得到皇帝賞識,越級提升他為兵部右侍郎。

C.由於于謙不向當時把持朝政的“三楊”行賄,而受到打擊陷害,被捕入獄三個月。

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張遷都,于謙果斷地阻止了這一行動,安定了民心。

18.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3分)

(2)州縣吏秩滿當遷,預備糧有未足,不聽離任。(4分)

(3)已而振知其誤,得釋,左遷大理寺少卿。(3分)

【回答】

 

【*】

15.B

16.D

17.C

18.(1)回答天子問話的時候,他聲音洪亮,語言流暢,使皇帝很用心聽。(採分點:奏對、音吐、鴻暢)(3分)   (2)州縣吏員任滿應該提升時,儲存預備糧達不到指標的,不準離任。(採分點:秩、遷、未足、不聽離任)(4分)    (3)後來王振知道搞錯了,把他放出來,降職為大理寺卿。(採分點:已而、得釋、左遷)(3分)

【解析】

15.

試題分析:回答此題,可將各選項解釋代入文本語境,查看其是否合乎語境。本題中,B項的“責”解釋錯了,應是“負責”之意。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要嚴格按照題幹所説“表現于謙正直”的要求篩選各個句子,可發現①是説他有才能,④側面表現他的威懾力,⑥側重被*劾:都與“正直”無關,應予排除。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17.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可將各選項內容與文本對照,可發現C項説法有誤,打擊陷害於謙的是太監王振。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8.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句子,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達到“信、達、雅”的標準。同時要注意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的翻譯;還要注意一些虛詞,一些虛詞,也有意義;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到位。本題第(1)題中的“奏對”,“奏”是“上奏”,“對”是回答皇帝問話,“奏對”就是回答天子問話;“音吐”就是聲音談吐。“鴻暢”就是聲音洪亮、説話通暢;此外,還要注意“帝為傾聽”是省略句,即“皇帝為之傾聽”。第(2)句中的“秩”是“任期”之意;“遷”是“調動”之意,左遷為降,右遷為升;“未足”即沒有達到指標;“不聽離任”是不準離任。第(3)句中的“已而”是“不久、後來”之意;“得釋”是“得到釋放”之意;“左遷”即降職。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認為他奇異不凡,説:“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永樂十九年,于謙考中了進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謙為御史。奏對的時候,他聲音洪亮,語言流暢,使皇帝很用心聽。護從皇帝駐紮在樂安時,高煦出來投降,皇帝讓于謙口頭數説他的罪行。于謙義正詞嚴,聲*俱厲。高煦伏在地上顫慄,自稱罪該萬死。

于謙外出巡按*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他上疏奏報陝西各處官校騷擾百姓,詔令派御史逮捕他們。皇帝知道于謙可以承擔重任,當時剛要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接派駐省的巡撫,於是親手寫了于謙的名字交給吏部,越級提升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六年,于謙上疏説:“現在河南、山西各自儲存了數百萬穀物。請在每年三月,令各府州縣上報缺糧的貧困户,把穀物分發給他們。等秋收後還給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貧窮無力的,則免予償還。州縣吏員任滿應該提升時,儲存預備糧達不到指標的,不準離任。並命令監察官員經常稽查視察。”下詔令照此執行。河南靠近黃河的地方,常因水漲衝缺堤岸。于謙令加厚防護堤,計裏數設置亭,亭有亭長,負責督促修繕堤岸。又下令種樹、打井,於是榆樹夾道,路上沒有乾渴的行人。他的威望恩德遍佈於各地,在太行山的盜賊都逃跑或隱藏起來。

當初,楊士奇、楊榮、楊博主持朝政,都很重視於謙。于謙所奏請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楊”主辦的。但于謙每次進京商議國事時,都是空着口袋進去,那些有權勢的人不能沒有怨恨。到了這時,“三楊”已經去世,太監王振掌權,正好有個姓名和于謙相似的御史,曾經頂撞過王振。于謙入朝,推薦參政王來、孫原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錫逢迎王振,*劾于謙因為長期未得晉升而不滿,擅自推舉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門判處死刑,關在獄中三個月。後來王振知道搞錯了,把他放出來,降職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宮門前上書,請求于謙留任的人數以千計,周王、晉王等藩王也這樣上言,於是再命于謙為巡撫。

正統十三年,于謙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舉進犯,王振挾持皇帝親征。于謙和兵部尚書鄺野極力勸諫,不聽。鄺野跟隨皇帝管理*隊,留于謙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師大為震驚,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郕王監國,命令羣臣討論作戰和防守的方略。侍講徐珵説星象有變化,應當遷都南京。于謙厲聲説:“主張南遷的,該殺。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搖動那麼國家大計就完了,難道沒有看見宋朝南渡的情況嗎!”郕王肯定了他的説法,防守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來了。當時京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精鋭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的士卒不到十萬,人心震驚惶恐,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于謙請郕王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北和*所屬各府的運糧*,馬上開赴京師,依次策劃部署,人心稍為安定。于謙立即被升為兵部尚書。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