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葉清臣字道卿,蘇州長洲人。清臣幼敏異,好學善屬文。天聖二年,舉進士,知舉劉筠奇...

來源:國語幫 2.5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葉清臣字道卿,蘇州長洲人。清臣幼敏異,好學善屬文。天聖二年,舉進士,知舉劉筠奇...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

葉清臣字道卿,蘇州長洲人。清臣幼敏異,好學善屬文。天聖二年,舉進士,知舉劉筠奇所對策,擢第二。宋進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是冬,京師地震,上疏曰:“陛下憂勤庶政,方夏泰寧,而一歲之中,災變仍見。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故垂戒以啟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為異,徒使內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謂消復之實也。頃范仲淹、餘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齬舌不敢議朝政者,行將二年。願陛下深自咎責,許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幾明威降鑑,而善應集也。”書奏數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會詔求直言,清臣覆上疏言大臣*,仁宗嘉納之。時陝西用兵,上言:“當今將不素蓄,兵不素練,財無久積。小有邊*,外無驍將,內無重兵。今羌戎稍卻,變詐亡窮,豈宜乘即時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將泰然自處,則後日視今,猶今之視前也。”

時西師未解,急於經費,中書進擬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選中。帝曰:“葉清臣才可用。”擢為起居舍人、龍圖*學士、權三司使公事。奏編前後詔敕,使吏不能欺,簿帳之叢宂者一切刪去。內東門、御廚皆內侍領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問,乃為合同以檢其出入。丁父憂,言者以清臣為知兵,請起守邊。及服除,宰相陳執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讀學士,知邠州。徙知永興*,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頃。

仁宗御天章*,召公卿,出手詔問當世急務。清臣聞之,為條對,極論時政闕失。時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輸北道者七十餘萬;又請發大名庫錢,以佐邊糴。而安撫使賈昌朝格詔不從,清臣固爭,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兩中之,乃徙昌朝鄭州,罷清臣為侍讀學士,知河陽。卒,贈左諫議大夫。

清臣天資爽邁,遇事敢行,奏對無所屈。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給奉;及承佑為殿前副都指揮使,妻以不加封,請增月給,清臣執奏不可。仁宗曰:“承佑管*,妻又諸王女,當優之。”清臣曰:“是終為僥倖。”遂卷其奏置懷中,不行。數上書論天下事,陳九議、十要、五利,皆當世可行者。有文集一百六十卷。

                       (節選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傳第五十四)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    戾:違反

B.即除翰林侍讀學士            除:解除

C.而安撫使賈昌朝格詔不從      格:抗拒

D.清臣執奏不可                執:堅持

16.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部體現葉清臣“遇事敢行”的一組是(   )(3分)

①書奏數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②清臣覆上疏言大臣*

③凡所呼索,有司不敢問        ④乃為合同以檢其出入

⑤清臣固爭,且疏其跋扈不臣    ⑥遂卷其奏置懷中,不行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葉清臣借京城發生地震的事向皇帝進言:派宦官備辦佛事、設置道科,不是消除災禍恢復正常的做法;應當深刻自責,招納忠直敢言之士。

B.葉清臣上疏陳述大臣*,仁宗讚許並採納了他的意見;針對陝西戰事諫言皇帝不能只滿足眼前小安,而忘卻前日大恥,更不要安然鎮定不思進取。

C.仁宗詢問公卿當世急需要辦的事,葉清臣逐條回答,極力論述時政弊端。河北缺乏*糧,葉清臣漕運米糧,發放大名庫錢,因而被宰相貶職。

D.葉清臣天*豪爽,遇事敢作敢當,奏對不屈從權貴;郭承佑的妻子貴為郡主,因沒有加封,請求增加月俸,雖然有皇帝説情,葉清臣仍未執行。

18.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天聖二年,舉進士,知舉劉筠奇所對策,擢第二。(5分)

(2)丁父憂,言者以清臣為知兵,請起守邊。(5分)

【回答】

15.B

16.B

17.C

18.

(1)天聖二年,(葉清臣)考取進士,知舉劉筠對他的策論文章感到驚奇,選拔他為第二名。(3分)

(2)(葉清臣)遭遇父親喪事,諫官認為他懂得*事,奏請起用他戍守邊疆。(3分)

【解析】

15.

試題分析:在文言文閲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猜測出詞義,即文言猜讀法。B解釋不正確,由原文下句“調知永興*,疏通三白渠,灌溉農田超過六千頃”內容大意可知,除:任命。所以選B。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解答這類題的思路是,將所給例句逐句進行分析,篩選出符合題幹要求的句子,然後再對照編組情況進行判斷選擇,答題時也可以用排除法,將明顯含有不符合題幹要求文句的選項直接排除,以節省答題時間。①是説葉清臣的奏疏對范仲淹等人的官職調動產生了影響;③是宦官的所作所為,這兩句不能體現葉清臣的“遇事敢行”。所以選B。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17.

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着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C“發放大名庫錢”是葉清臣奏請的內容;被貶職是因為賈昌朝抗詔不從,葉清臣堅決相爭,宰相折中處理的結果。所以選C。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8.

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舉:考取,考中;奇:以……為奇,感到驚奇;擢:選拔;丁父憂:遭遇父親喪事;知兵:懂得*事;起:起用。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葉清臣字道卿,蘇州長洲人。葉清臣年少時機敏異常,喜好學習善於寫文章。天聖二年,葉清臣考取進士,知舉劉筠對他的策論文章感到驚奇,選拔他為第二名。宋朝的進士憑策論文章被選拔為高等,從葉清臣開始。這年冬天,京城發生地震,葉清臣上疏説:“陛下憂愁勞苦各種政務,天下安寧,但一年當中,災害仍然出現。一定有對下使百姓失望、對上違背天意的地方,所以降下*戒來開導清潔內心。可是陛下卻安然鎮定認為這不是異常現象,只是派宦官奔走四方,備辦佛事,設置道科,這不是消除災禍恢復正常的做法。不久范仲淹、餘靖因進諫議論政事而遭貶,全國的人忍氣吞聲不敢議論朝政,將近兩年。希望陛下能夠深刻地責備自己,同意接納忠直敢言的人士,或許聖明威嚴的天意對下體察,吉祥的徵兆前來會聚。”奏疏呈上幾天後,范仲淹等人都得以調到京城附近。

適逢有詔令徵求直言,葉清臣又上疏陳述大臣*,仁宗讚許並採納了他的意見。當時陝西正在打仗,葉清臣上書言事:“如今將領平時不去蓄養,*隊平時不加訓練,財物沒有長期的積蓄。邊境稍有*報,在外無驍勇大將,在內無重兵駐守。現在羌戎稍稍後退,變化欺詐不止,怎麼應該順應眼前小的安寧,而忘卻前日大的恥辱?如果又將安然鎮定不思進取,那麼將來看待今天,就如同今天看待從前一樣了。”

當時西部的戰事未停,經費緊張,中書奏呈選定三司使,葉清臣最初不在候選之列。皇帝説:“葉清臣有才能可以任用。”提升為起居舍人、龍圖*學士、權三司使公事。葉清臣奏請編輯前後的詔書敕命,使官吏不能欺騙,宂繁的帳簿,一律刪去。宮內東門、御廚都由宦官掌管,大凡他們索要的,官吏不敢過問,葉清臣於是就作契約文書來檢查他們進出的數目。遭遇父喪,諫官認為葉清臣懂得*事,奏請起用他戍守邊疆。等到守喪期滿,宰相陳執中平時不喜歡他,就任命他為翰林侍讀學士,知邠州。調知永興*,疏通三白渠,灌溉農田超過六千頃。

仁宗親臨天章*,召見公卿大臣,出示手詔詢問當世急需要辦的事。葉清臣聽後,逐條回答皇帝的問題,極力論述時政的弊端。當時葉清臣因為河北缺乏*糧,從汴水漕運米糧由河*運輸到北道的有七十餘萬(擔);又奏請發放大名庫的錢,用來幫助邊境買進糧食。但安撫使賈昌朝抗拒詔令不服從,葉清臣堅決相爭,而且上疏奏賈昌朝專橫跋扈不服從。宰相正要折中處理,於是調任賈昌朝去鄭州,貶葉清臣為侍讀學士,知河陽。葉清臣去世後,朝廷追贈他為左諫議大夫。

葉清臣天*豪爽,遇事果斷敢做,奏對從不屈服。郭承佑的妻子是舒王元偁的女兒,封為郡主,供給俸祿;等到郭承佑任殿前副都指揮使,他的妻子因為沒有加封,奏請增加月俸,葉清臣堅持上奏不同意。仁宗曰:“承佑管禁*,妻子又是王侯的女兒,應當優待。”葉清臣説:“這終究是由於偶然原因而獲得的待遇。”於是把奏章揣在懷中,不執行。葉清臣多次上書議論天下大事,陳述九議、十要、五利,都是當世可以施行的。有文集一百六十卷。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