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梁惠王網:“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

來源:國語幫 2.1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梁惠王網:“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梁惠王網:“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子鄰國也。”

[乙]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     兇:收成不好

B.填然鼓之                              鼓:戰鼓

C.謹庠序之教庠                      序:古代的學校

D.申之以孝悌之義                   申:反覆教導

2.與“寡人之於國也”中的“於”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                   B.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C.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D.龜玉毀於犢中,是誰之過與?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A.頭髮花自的人,不用在路上背東西了。

B.頭髮花白的人,不必用頭在路上頂東西了。

C.頭髮花白的人,就不會肩扛着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D.頭髮花白的人,就不會揹着或頭頂着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回答】

1.B     2.C     3.D

【附】文言文譯文:

按人的實情來説,沒有不貪生惡死的,他們要思念父母,顧念老婆孩子。至於被正義、真理所激發而死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他們當然有不顧自身和家庭的原因。如今我很不幸,父母早已去世,又無兄弟,我孑然一身獨自生活,少卿您看我對老婆、孩子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再説,真正勇敢的人不一定為名節而死,怯弱的人如果仰慕節義在任何小事上都應勉勵自己,不一定非得死節。我雖然承認自己是個怯弱的人,想苟且偷生,但我也很懂得捨生就義的道理,為什麼自己要甘心遭受被囚禁的恥辱呢!再説,奴婢侍妾還能夠下決心自殺,何況我已經(到了)沒有任何辦法可想(的地步)呢?我之所以剋制忍耐自己的感情苟活於世,囚禁於監獄而不拒絕,是因為我內心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如果碌碌無為地了結一生,我的文章就不能顯揚於後世。

古時候,富貴而湮沒不聞的人不可勝記。只有不為世俗所拘的卓異之士才能見稱於後世。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八卦為六十四卦,寫成了《周易》;仲尼一生困頓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就寫成了《離騷》;左丘眼睛失明,就有《國語》傳世;孫子受了臏刑,就編著了兵法書;呂不韋被流放到蜀地,《呂覽》才流傳於世;韓非被囚於秦,有《説難》、《孤憤》傳世;《詩》三百篇,大都是聖人賢者抒發悲憤之情的作品。這些人都是思想上有解不開的苦悶,不能實現其理想,所以追述往事,希望將來的人瞭解他們的抱負。至於左丘眼睛失明,孫子受臏刑,終歸不被當權者重用,他們就不再拋頭露面而論列自己的見解著書立説,以抒發他們的憤懣之情,想着讓自己的著作傳留後世以顯示自己的理想志趣。

我很不謙遜,最近我藉助於自己粗劣的文筆,收集天下散亂失傳的文獻,並對前人行事略加考*,綜核事情的始末,考察歷史上成敗興衰的規律。上起軒轅氏,下至現在,寫成十表、十二本紀、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總共一百三十篇。想借此來探究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關係,尋找古今歷史複雜現象後面的共同點,成就自己獨到的(歷史)見解。草草創作尚未全部完成,偏偏就遭遇此禍。書還沒有寫成,我十分惋惜,因此受了最重的刑罰而沒有怨怒的臉*。我如果真的著成了此書,能藏之於名山,傳給志同道合之人,以至廣泛流佈到社會上,就可以補償以前受侮辱而不死所耽誤的時間,即使受更厲害的刑罰,難道還有悔恨之心嗎?可是這事只能給聰明人説難以給一般人言啊。

——節選自司馬遷《報任安書》。

知識點:文言文閲讀 單元測試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