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短文,完成後面題目。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來源:國語幫 2.4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短文,完成後面題目。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閲讀下面短文,完成後面題目。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剛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10.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其出人也遠矣        出:超出  B.則恥師焉,惑矣      惑:迷惑

C.或師焉,或不焉      或:有的  D.吾未見其明也        明:明智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其皆出於此乎           ②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B.①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②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C.①小學而大遺             ②擇師而教之

D.①士大夫之族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12.在下列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C.李氏子蟠……不拘於時       D.古之人不餘欺也

13.對這段文字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該段句式變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結合,奇偶互見;字裏行間飽含感情,讀來感心動耳。

B.作者連用三個對比,尖鋭地批判了“今之眾人”“土大夫”“君子”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

C.三個對比,結語語氣一句比一句重,第一個對比的結語是疑問語氣,第二個對比的結語是肯定、責備的語氣,第三個對比的結語是帶有諷刺意味的語氣,表達的感情更強烈。

D.這一段批判反面現象的目的僅在闡明從師學習的重要*。

【回答】

10.B   

11.D

12.D

13.D

【解析】

10.

試題分析:實詞題目近些年考核有難度加大的趨勢,一般刻意迴避考綱規定的120個實詞,並且考題選項中夾雜出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的正確與否。B項,惑:糊塗。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試題分析:此題需要逐項分析。D.代詞,這些;A.①副詞 大概 ②代詞 書;B.①連詞 卻  ②連詞 就;C.①連詞 錶轉折關係 ②連詞 表順承關係。做此類題目,要着眼“意義”和“用法”兩點,“意義”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詞*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將所學教材中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代入課外的語句中比較驗*。對於材料中的虛詞,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去推敲;對於高考重點考的18個虛詞,特別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視積累。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

試題分析:此題需要逐項加以分析判斷即可。D.賓語前置  A.判斷句   B.定語後置  C.被動句。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時,閲讀一定要細緻,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閲讀一定要沉得住氣。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微末節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後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D.這一段批判反面現象的目的不僅闡明從師學習的重要*,還批判了當時士大夫之族輕視師道的壞風氣。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參考譯文】

唉!從師學習的風尚沒有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吶!古代的聖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吧!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他們自己呢,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塗啊!那孩子的老師,教他們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並不是我所説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決,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讀的倒要從師,不能解惑的卻不從師),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呢。醫生,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問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們就説:"那個人與某人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怎麼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足以感到羞愧,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於諂媚。"啊!從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醫生、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類的人是不屑與他們為伍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不如他們。難道值得奇怪嗎?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