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兩段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新五代史·一行傳》序歐陽修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

來源:國語幫 3.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兩段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新五代史·一行傳》序歐陽修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

閲讀下面的兩段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

《新五代史·一行傳》序

歐陽修

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時歟!當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而縉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者皆是也。吾以謂自古忠臣義士多出於亂世,而怪當時可道者何少也?豈果無其人哉?雖曰干戈興,學校廢,而禮義衰,風俗隳壞,至於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嘗無人也。吾意必有自負之士,嫉世遠去而不可見者。自古賢材有韞於中而不見於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吾又以謂必有負材能,修節義,而沈淪於下,泯沒而無聞者。求之傳記,而亂世崩離,文字殘缺,不可復得,然僅得者四五人而已。

處乎山林而羣麋鹿,雖不足以為中道,然與其食人之祿,俛首而包羞,孰若無愧於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鄭遨、張薦明。

勢利不屈其心,去就不違其義,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於君,以忠獲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義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贇 。

能以孝弟自修於一鄉而風行於天下,其事蹟略可考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倫。作一行傳。

鄭遨傳

歐陽修

鄭遨,字雲叟,滑州白馬人也。唐明宗祖廟諱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學,敏於文辭。唐昭宗時,舉進士不中,見天下已亂,有拂衣遠去之意,欲攜其妻子與俱隱,其妻不從,遨乃入少室山為道士。遨與李振故善,振後事樑貴顯,欲以祿遨,遨不顧,後振得罪南竄,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聞者益高其行。其後,遨聞華山有五粒鬆,脂淪入地,千歲化為*,因徙居華*,欲求之。節度使劉遂凝數以寶貨遺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時以左拾遺、晉高祖時以諫議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賜號為逍遙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節高矣,遭亂世不污於榮利,至棄妻子不顧而去,豈非與世自絕而篤愛其身者歟?然遨好飲酒弈棋,時時為詩章落人間,人間多寫以縑素,相贈遺以為寶,至或圖寫其形,玩於屋壁,其跡雖遠而其名愈彰。

(選文出自歐陽修《新五代史》,有刪節)

1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賢材有韞於中而不見於外    韞:隱藏

B.處乎山林而羣麋鹿          羣:與……為羣

C.去就不違其義              就:就職

D.欲以祿遨                  祿:俸祿

14.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能表現鄭遨“放身而自得”的一組是

①遨少好學,敏於文辭        ②乃入少室山為道士      ③欲以祿遨,遨不顧

④以諫議大夫召之,皆不起    ⑤時時為詩章落人間      ⑥其跡雖遠而其名愈彰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歐陽修修五代史,欲從五代的歷史中找幾個潔身自好的人物樹碑立傳,但“僅得者四五人而已”, 鄭遨是其中之一。

B.鄭遨、張薦明亂世不出仕;石昂不屈服於勢利;程福贇以忠獲罪,到死都不為自己辯白;李自倫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C.鄭遨年少時喜好學習,文思敏捷。唐昭宗時,鄭遨考進士不中,見天下已亂,就進少室山當了道士。

D.鄭遨經常將自己的詩文謄寫在絲絹上,後來這些詩文流落民間,人們將它當做珍品互相饋贈。

16.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吾意必有自負之士,嫉世遠去而不可見者。

②後振得罪南竄,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聞者益高其行。

③至棄妻子不顧而去,豈非與世自絕而篤愛其身者歟

17.請用斜線(/)給下面語段斷句。

易 曰 積 善 之 家 必 有 餘 慶 昔 顏 氏 將 以 女 妻 叔 樑 紇1而 歷 敍 其 祖 宗 積 德 之 長 逆 知 其 子 孫 必 有 興 者 孔 子 稱 舜 之 大 孝,曰:“宗廟 饗 之,子 孫 保 之”,皆 至 論 也。

——《了凡四訓·積善之方》

注: 叔梁紇,人名,孔子之父。

【回答】

13.D

14.C

15.D

16.①我想必有潔身自好的義士,因憤世嫉俗遠離塵世而不能顯現於世。②後來李振獲罪向南方逃匿,鄭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從此以後聽説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或“認為他的道德高尚”)。

③以至拋棄(不顧及)妻子孩子遠離家鄉,難道不是與世隔絕並且十分珍愛自身品行的人麼?

17.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昔顏氏將以女妻叔梁紇/而歷敍其祖宗積德之長/逆知其子孫必有興者/孔子稱舜之大孝,曰:“宗廟饗之,子孫保之”,皆至論也。

【解析】

13.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文言實詞的理解要注意在平時對文言實詞的積累,在作答本題的時候要注意結合上下文意思準確理解實詞的含義。實詞題目近些年考核有難度加大的趨勢,並且考題選項中夾雜出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的正確與否,選項對應的原文,D祿,動詞,授予俸祿,意即讓其為官

14.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文意理解的一道試題,考生要注意審清題幹中的要求,準確地根據選項中的內容結合原文作合理化的分析。作答這樣的試題的時候考生最好先找到不能表現人物*格的句子,然後進行排除。“放身而自得”的意思是不入朝為官,在山水中放縱自己的身心獲得快樂。故排除①⑤⑥三項。

15.這類題目命題的原則主要是人、時、地、事的混淆和重點詞的翻譯。考生在閲讀文本是要注意理順清楚傳記人物身上的主要事件,本類試題一般容易犯張冠李戴、妄加推斷、強加因果、混淆是非等毛病。通過閲讀文章不難發現原文中,D項中“鄭遨經常將自己的詩文謄寫在絲絹上”錯誤,鄭遨的詩文流落民間,人們將這些詩文謄寫在絲絹上互相贈送。

16.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譯,文言文翻譯這個考點在高考中屬於必考的考題。考生在翻譯的時候注意結合高考文言文對“信、達、雅”的要求,準確把握句子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同時要注意古代漢語的特殊句式,只有把握好這些才能很好的翻譯文言文。本題得分點:

17.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斷句,考生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的意思,先準確理解文意才能進行準確的斷句。文言斷句有其規律可循。一是句末語氣詞,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發語詞,比如“若夫、至若、蓋、唯……”;三是名詞或代詞,一般在句中做主語或賓語;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頂真的修辭。先瀏覽選段,瞭解大意;然後先易後難。理解本題劃波浪線的句子:易經上説:積善的家庭,一定會有很多福份喜慶的事。例如,從前姓嚴的人家,要把他的女兒,許配給叔梁紇;就將他家所作的事情,一件一件都提出來;預知孔家的子孫,將來必定會大發。孔子稱讚舜的孝順,説:像舜這樣的大孝,不但祖先要享受他的祭祀;並且他的世世代代子孫可以保住他的福德。這都是非常確實的説法啊!

【文言文翻譯】

《一行傳》序

唉!五代之亂達到頂點了,這就是傳記上所説的“天地間的光明被封閉、高潔的雅士都去隱居”的時代嗎!在這個時候,作臣子的殺害他的國君,作兒子的殺害他的父親,而那些士大夫們卻安享着國家的俸祿,佔據着朝堂,志得意滿,不再有廉恥之*的人到處都是。我認為忠臣義士,多處於亂世,卻奇怪這個時候可以稱道的人何其少啊。難道果真沒有這樣的人嗎?雖然説戰亂興起,學校教育被廢棄,禮儀衰敗,風俗毀壞,而到了這個地步,然而自古以來天下大亂之時未嘗沒有這樣的忠臣義士啊。我想必有潔身自好的義士,因憤世嫉俗遠離塵世而不能顯現於世。自古賢才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藴藏於內心而並不表現出來,有的人困窘地生存於簡陋的小巷,寄身於荒野草莽,他們即使有顏淵的品行,不遇到孔子這樣的人也會不為世人所知。況且是世道多有變故,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時候呢。我又認為必然還有懷抱才能,修煉節義,從而沉淪在社會底層而默默無聞的人。然後我又在傳記中尋找這樣的義士,卻因亂世分崩離析,書上文字殘缺,不能再找到了。這樣找到的僅僅就是四五人罷了。

在山林中隱居,與麋鹿為羣,雖然不合乎中庸之道,可是與其安享國家的俸祿,卑躬屈膝包羞忍恥,哪裏比得上問心無愧、在自然中放縱自己獲得身心的快樂呢?(這樣的人)我找到兩個,叫鄭遨、張薦明。

權勢利益不能使自己屈服,辭官和就職都不違背大義,(這樣的人)我找到一個,叫石昂。

只要對君主有利,因忠心而獲罪何必為自己辯解;到死也不為自己辯白的人,這是古代的義士啊。我找到一個,叫程福贇。

在一鄉之中培養孝悌之義,並讓天下人推崇,事蹟大略可以考*的,我找到一個人,叫李自倫。

鄭遨傳

鄭遨,字雲叟,滑州白馬人。唐明宗祖廟名遨,所以(為了避諱)世人以其表字相稱。鄭遨年少時喜好學習,文思敏捷。唐昭宗時,鄭遨考進士不中,見天下已亂,有了拂衣遁世的念頭,想攜妻帶子和他一起歸隱,他的妻子不同意,鄭遨就進少室山當了道士。鄭遨與李振有舊交情,李振後來供職於樑國,地位顯貴,想請鄭遨到樑國任職,鄭遨不予考慮。後來李振獲罪向南方逃匿,鄭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從此以後聽説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這以後,鄭遨聽説華山有五粒鬆,樹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後化為*材,於是遷居到華*,想尋求這種*材。節度使劉遂凝多次贈給他貴重的物品,鄭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時用左拾遺、晉高祖時用諫議大夫的官職徵召他,都不出仕,於是賜給他逍遙先生的稱號。鄭遨天福四年去世,時年七十四歲。

鄭遨的節*可謂高尚了,身逢亂世而不被榮名利祿所玷辱,以至拋棄妻子孩子遠離家鄉,難道不是與世隔絕並且十分珍愛自身品行的人麼?但是鄭遨喜好飲酒下棋,經常寫詩文散落民間,人們大多將這些詩文謄寫在絲絹上,作為珍品互相饋贈,甚至有人將他的容貌描畫在屋壁之上,把玩觀賞,他的蹤跡雖遠離紅塵但聲名越來越大。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