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傳統道德肯定人的價值,肯定人格尊嚴。孔子講“天地之行,人為貴”,即在天地之間...

來源:國語幫 3.3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傳統道德肯定人的價值,肯定人格尊嚴。孔子講“天地之行,人為貴”,即在天地之間...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

*傳統道德肯定人的價值,肯定人格尊嚴。孔子講“天地之行,人為貴”,即在天地之間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人是最有價值的。孟子對此又加以發揮,提出“良知”觀念,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良知,都有自己的內在價值。內在價值的內容就是道德意識。因為人有道德意識,所以人就有內在價值。因為人有內在價值,所以就有人格尊嚴。

孟子講過兩句話:“所欲有甚於生者”,意為我所要求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即人格尊嚴;“所惡有甚於死者”,意為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具有負價值的,即喪失人格。這兩句話正是注重人格尊嚴和內在價值的表現。“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即肯定人格高於生命。然而生命還是人格的本原,如果沒有生命,也就沒有所謂人格。從“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的意義上説,可以説道德高於生命。應該承認,道德本於生命,而在某種意義上又高於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這是正常的情況。在正常的情況中,一方面要充實生命,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覺*,遵守道德的制約。生命與道德是相需相成的。充實生命力必須滿足物質生活的需要,也即滿足一定的慾望,但是慾望的滿足不可能是不節制的,如果無節制地追求慾望的滿足,縱慾無度,必然會戕害生命,同時也會加劇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引起糾紛擾亂。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發展,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協調,生命的充實提高與道德的自覺自律都是必要的。道德的要義在於每一個人不但要追求個體的利益,而且要考慮羣體的利益。

在*思想史上,儒家是基本上肯定生命的,但是一部分儒者重義輕利、存理去欲的學説,對於物質需要的重要*認識不足,較忽視充實生命力的必要*,對於民族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與重義輕利、存理去欲的思想成為對照的是縱情肆欲、唯利是圖的流俗思想,追求個人享樂,見利忘義。這種流俗思想古已有之,於今為烈。這種庸俗作風,既違背了道德的準則,也逆反了生命的規律,是不足取的。

孟子曾引陽虎之言説:“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這裏所謂為富指執政者聚斂財富,所謂為仁指施行仁政。聚斂財富與施行仁政確實是相悖的。但是,如果從另一意義上講,如果為富指經營商業,為仁指做有益於*的事情,則為富與為仁還是可以相容的,不但可以相容,而且是相得益彰的。據聞現代日本有一位企業家提出“仁富合一”的主張,運用仁富合一經營企業,取得顯著的成就。這是值得注意的。事實上,在*歷史上,實行仁富合一的,也不泛先例,如孔子弟子子貢,善於貨殖,但作為孔門弟子,也是“以仁為己任”的,表現了很高的道德品質。當代有很多國外華人企業家,致富之後,大力資助祖國的文教事業,這也是仁富合一的典範。

社會生活必須分工,在社會中有人為增加物質財富作貢獻,有人為提高人類的精神生活做貢獻。仁富可以合一,然而也不妨分途。在精神領域中,有人致力於探求自然的奧祕,有人沉思人生的終極價值。這都是應該鼓勵的。

富(經濟)屬於物質文明,仁(道德)屬於精神文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是相輔相成的,必須兼顧並重。

(材料自張岱年《恪守人格尊嚴,追求人倫*》,有刪節)

5.下列説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孔子講“天地之行,人為貴”,孟子提出“良知”的觀念,説明他們都肯定人的價值,肯定人格的尊嚴。

B.孟子説“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認為人格高於生命。但作者認為生命高於人格,因為生命是人格的本原

C.孟子説“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強調道德高於生命。但作者認為道德本於生命,只能説生命高於道德。

D.作者認為追求慾望的滿足必然會戕害生命,因此,人在充實生命的同時,必須提高道德自覺*,遵守道德的制約。

E.作者認為重義輕利、存理去欲的學説和縱情肆欲、唯利是圖的思想都不利於人的發展。後者古已有之,於今為烈,更應大力批判。

6.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論據*“仁富可以合一”的是(3分)

A.孟子曾引陽虎之言説:“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B.現代日本有一位企業家運用仁富合一經營企業,取得顯著的成就。

C.子貢既善於貨殖,也是“以仁為己任”的。

D.當代有很多國外華人企業家,致富之後,大力資助祖國的文教事業。

7.關於“生命”與“道德”的關係,作者有些什麼樣的認識?請根據原文,簡要概括。(4分)

8.根據文意,恪守人格尊嚴,應該處理好哪些關係?(4分)

【回答】

5.CD

6.A

7.(1)道德本於生命,而在每種意義上又高於生命。(2)生命與道德是相需相成的。(3)既不能因道德而否定生命,也不能因生命而違背道德的準則。(根據第2、3、4段,可以分別得出以上三點認識)(答對2點給3分,答對3點給4分)

8.應該處理好三方面的關係:(1)生命與道德的關係;(2)義與利的關係;(3)仁與富的關係。(答對2點給3分,答對3點給4分)

【解析】

5.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本的內容的辨析能力。出現的干擾項主要有:隨意擴大或縮小範圍(關注限制詞),胡亂做出判斷,妄測文意等等。此時需要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段落句子,細細將選項與之進行比較。比較得知C項“只能説生命高於道德”錯,原文第二段説“從‘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的意義上説,可以説道德高於生命。應該承認,道德本於生命,而在某種意義上又高於生命”,從句中可以知道“而在某種意義上又高於生命”。D項“追求慾望的滿足必然會戕害生命”錯,原文第三段説“如果無節制地追求慾望的滿足,縱慾無度,必然會戕害生命”。故選擇CD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6.

試題分析:這道題目主要考查論點與論據之間的論*關係。要想知道論據能否*論點,就要看論據與論點之間是否存在一致的關係。本題的論點是“仁富可以合一”,這一句話是在文章第五段的最後,由此可以推測,論據應該在此句的前面。然後分析第五段的段內關係。文段講了兩個內容,一是陽虎的話及分析,二是“仁富可以合一”。在這兩者中間有一句“但是,如果從另一意義上講,如果為富指經營商業,為仁指做有益於*的事情,則為富與為仁還是可以相容的,不但可以相容,而且是相得益彰的。”句中的“但是”提示本段的重點在“仁富可以合一”。而陽虎的話恰恰是相反的。所以*選C

考點: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7.

試題分析:這道題目是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題幹中問的是“生命”與“道德”的關係,並且是作者的認識,依據這兩點可以到文中找到答題的區間,主要在課文的2、3、4段。第二段提到“道德”與“生命”的句子主要在結尾,“道德本於生命,而在某種意義上又高於生命”,由此得到第一點。第三段提到二者的句子是“一方面要充實生命,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覺*,遵守道德的制約。生命與道德是相需相成的”,由此得到第二點。第四段提到二者關係的主要在結尾“既違背了道德的準則,也逆反了生命的規律,是不足取的”,意思就是既不能違背道德的準則,也不能逆反了生命的規律。由此得到第三點。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8.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篩選和概括文本的能力。根據題幹中的“恪守人格尊嚴”“處理好哪些關係”的提示,可以得知,*既要圍繞“人格尊嚴”,又要有兩者之間的關係。經過審題可以得知答題的區間主要在2、3、5段。第二段從“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可以説道德高於生命。應該承認,道德本於生命,而在某種意義上又高於生命”中可以知道是道德與生命之間的關係。第三段從“道德的要義在於每一個人不但要追求個體的利益,而且要考慮羣體的利益”中可以知道是義與利的關係。第五段從“大力資助祖國的文教事業,這也是仁富合一的典範”中可以得知是“仁與富”之間的關係。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