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

來源:國語幫 2.3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 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 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 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9.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         兇:穀物收成不好

  B.數罟不入洿池                   數:細密

  C.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過錯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寡人之於國也

  B.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以五十步笑百步

  C.谷不可勝食                *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D.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一曲紅綃不知數

11.下列對文章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認為梁惠王雖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與鄰國統治者的治國不盡心在實質上沒有區別,是“百步”與“五十步”的關係。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違農時”“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夠解決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的問題。

  C.孟子用“*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和“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對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塗有餓莩”的現狀歸罪於荒年,如同把殺人歸罪於武器一樣荒唐。

  D.《寡人之於國也》一文具有雄辯的氣勢,表現在語言上注重排比的運用,如在論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時,通過排比的運用,使文章音節鏗鏘,氣勢充沛。

12.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回答】

9.C

10.B

11.B

12.(1)不行。只是沒有跑百步罷了。這也是逃跑啊。(2)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覆講給百姓,頭髮斑白的老人就不會在道路上揹着或頭頂着東西奔走了。

【解析】

9.

試題分析:怪罪

10.

試題分析:A、比/對於;C、吃/糧食;D、幾數/目

11.

試題分析:王道不僅僅有養民,還有精神層面的教民

12.

試題分析:(1)關鍵詞 直:只。  走:逃跑。文言文翻譯的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同時堅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同時還要注意借代、比喻、互文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象。要善於調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於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

(2)關鍵詞 謹 :認真。庠序:學校。申:反覆。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頒:斑白。負戴:揹着或頭頂着。此題考的是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是踩點給分,要把關鍵的實詞和虛詞的含義翻譯正確。平實要讓學生多識記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還要掌握翻譯的技巧。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