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賈誼,洛陽人也,年*,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

來源:國語幫 2.0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賈誼,洛陽人也,年*,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賈誼,洛陽人也,年*,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甚幸愛。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嘗學事焉,徵以為廷尉。廷尉乃言誼年少,頗通諸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是時,誼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未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諸生於是以為能。文帝説之,超遷,歲中至太中大夫。

誼以為漢興二十餘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其儀法,奏之,文帝謙讓未皇也。然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説皆誼發之。於是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毀誼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以誼為長沙王太傅。

誼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其終篇曰:“已矣!國亡人,莫我知也。”誼追傷之,因以自喻。

後歲餘,文帝思誼,徵之。至,入見,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誼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乃拜誼為樑懷王太傅。懷王,上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誼傅之,數問以得失。

居數年,樑王勝墜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後歲餘,亦死。賈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丞相絳侯周勃免就國人有告勃謀反逮繫長安獄治卒亡事復爵邑故賈誼以此譏上。上深納其言,養臣下有節。是後大臣有罪,皆自殺,不受刑。  

孝武初立,舉賈生之孫二人至郡守。賈嘉最好學,世其家。

贊曰:劉向稱“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觀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風俗,誼之所陳略施行矣。凡所著述五*篇,誼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

(選自《漢書·賈誼傳》,有刪改)

19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先是/丞相絳侯周勃免就/國人有告勃謀反/逮繫長安/獄治卒亡事/復爵邑/故賈誼以此譏上。

B.先是/丞相絳侯周勃免就國/人有告勃謀反/逮繫長安/獄治卒亡事/復爵邑/故賈誼以此譏上。

C.先是/丞相絳侯周勃免就/國人有告勃謀反/逮繫長安獄治/卒亡事/復爵邑/故賈誼以此譏上。

D.先是/丞相絳侯周勃免就國/人有告勃謀反/逮繫長安獄治/卒亡事/復爵邑/故賈誼以此譏上。

19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秀材”,即秀才,此處指優異的才能。到漢晉南北朝時期,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

B.“博士”,在古代是對具有某種技藝的人的尊稱,負責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掌通古今,傳授學問,培養人才。

C.“宣室”,漢代指未央宮中的宣室殿,是皇帝召見大臣議事的地方,漢文帝在此召見賈誼,後代許多詩文裏都引用了這個典故。

D.“伊、管”,指的是商朝的伊尹和春秋時期的管仲,伊尹助商湯建商,管仲相齊桓公稱霸,二人均為賢相,此處借二人來讚美賈誼的才能。

19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誼在*歲的時候,就已經在當地很有名氣,後來他被郡守吳公招致門下,因為吳公頗有政績,再加上賈誼曾經向李斯學習過,所以漢文帝徵賈誼為廷尉。

B.剛入朝做官時,賈誼是最年輕的官員,每次詔令一下,他都能對答如流,並且符合其他官員的心意,漢文帝也很喜歡他,越級提拔他,做到了太中大夫。

C.漢文帝非常看重賈誼,想要讓賈誼升官至公卿,這一舉動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對,他們還詆譭賈誼,致使賈誼後來被貶,任長沙王太傅。

D.在樑王墜馬而死後,作為樑王太傅,賈誼十分愧疚,以至於一年多後也悒鬱而終。他死後,在漢武帝時期,他的兩位孫子被任命為郡太守。

194.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凡所著述五*篇,誼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

(2)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回答】

191.D

192.B

193.A

194.(1)他的著述總共有五*篇,賈誼很早就死了,他做官雖然沒到公卿,但也並不是生不逢時。

(2)(陳涉)一人起義國家就滅亡了,秦王子嬰死在別人(項羽)手裏,被天下人恥笑,這是為什麼呢?

【解析】

191.此題考核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誌*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敍事內容的變化等。

本段話的大意為:在這之前,丞相絳侯周勃免職回到封國,有人告發周勃謀反,把周勃捆綁押解到長安下獄治罪,結果沒有反事,又恢復了他的爵位,所以賈誼用周勃的事來規勸漢文帝處罰大臣要慎重。“就國”一個詞語,不要斷開,排除AC;“卒亡事”意思是“最終無事”,卒:最終,標結果,前面斷開,排除AB。

故選D。

192.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B項,“在古代是對具有某種技藝的人的尊稱”錯誤,此處的“博士”是官職名,漢代博士的職責主要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

故選B。

193.此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找到細微差別。

A項,“再加上賈誼曾經向李斯學習過,所以漢文帝徵賈誼為廷尉”錯誤,原文“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嘗學事焉,徵以為廷尉”,應該是吳公向李斯學習過,然後徵召吳公做了廷尉。

故選A。

194.此題考核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題時注意直譯,重點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

第一句得分點:“凡”,總共;“雖”,雖然;“未為不遇也”,並不是生不逢時(不得志,不被賞識)。

第二句得分點:“七廟”,指代國家;“隳”,滅亡、毀壞、崩毀;“為天下笑者”,被動句;“何也”,為什麼呢。

【點睛】

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的考核,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

參考譯文:

賈誼,洛陽人,*歲時,就因能夠背誦詩書和會寫文章聞名當地。河南郡守吳公聽到他才學優異,把他召到門下,非常器重他。漢文帝即位不久,聽説河南郡守吳公政績為全國第一,過去與李斯同鄉,曾經向李斯學習過,就徵召他做廷尉。廷尉説賈誼年紀雖小,但很能通曉諸子百家之書。漢文帝就召賈誼做了博士。

這時,賈誼二十多歲,在博士中是最年輕的。每次漢文帝下令討論的問題佈置下來,年長的博士們不能説上什麼,而賈誼都能夠一一回答,並且人人都覺得説出了他們的意思。博士們於是認為賈誼才能出眾。漢文帝喜歡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提升到太中大夫。

賈誼認為漢朝建立二十多年了,國家太平和洽,應當改訂曆法,改變服飾的顏*,訂立法令制度,確定官職名稱,振興禮樂,於是起草各項儀式的法度,賈誼上奏皇上。漢文帝謹慎從事,來不及實行。然而各項法令的更改確定,以及各個諸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地裏去,這些主張都是賈誼提出的。於是漢文帝與大臣商議,讓賈誼擔任公卿的職位。絳侯、灌侯、東陽侯、馮敬這些人嫉妒他,就詆譭説:“洛陽這個少年,年紀輕輕,學識淺薄,一心想獨攬大權,給許多事情造成混亂。”由於這樣,漢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不採納他的意見,讓他做長沙王太傅。

賈誼因為貶官離開了,意志沒有得到滿足,在渡湘水時,寫了一篇賦來悼念屈原。屈原是楚國一位賢明的臣子,遭受讒言而被放逐,寫作《離騷》,在篇末寫道:“算了吧!國家無人,沒有了解我的。”賈誼追念哀傷他,因此以屈原自喻。

一年多以後,漢文帝想念賈誼,徵召他回京城長安。賈誼到了,進入朝廷求見,坐在宣室裏接見賈誼。漢文帝因對鬼神之事有所感觸,就向買誼詢問鬼神的原本。賈誼詳細講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談到深夜,漢文帝聽得不覺往前挪動坐的席墊。談論完了,漢文帝説:“我很久沒看到賈生了,自以為超過他了,今天看來,還比不上他啊。”於是任命賈誼作樑懷王的太傅。樑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很受寵愛,又喜歡讀書,所以叫賈誼作他的老師,他多次向賈誼請教成敗得失。

過了幾年,樑王劉勝墜馬而死,賈誼感傷自己作為太傅失了職,常常哭泣。過了一年多,也死了。賈誼死時,年僅三十三歲。

在這之前,丞相絳侯周勃免職回到封國,有人告發周勃謀反,把周勃捆綁押解到長安下獄治罪,結果沒有反事,又恢復了他的爵位,所以賈誼用周勃的事來規勸漢文帝處罰大臣要慎重。漢文帝深深地接受了他的意見,對待臣下有了分寸。這以後大臣犯了罪,都自殺,沒有用嚴刑來拷打。

漢武帝即位,任賈誼的孫子二人為郡太守。其中賈嘉最好學,繼承了良好的家風。

筆者認為:劉向稱“賈誼談論夏商周三代和秦朝治亂的意義,他的論述十分優美,他通曉國家典章制度,即使是古代的伊尹、管仲也不能超過他。假如當時他的主張被推行,功業教化必定顯著。但他被庸臣陷害,實在讓人痛心”。回過頭去看看漢文帝暗暗地用身體力行來移風易俗,賈誼所陳述的主張被略微施行了。他的著述總共有五*篇,賈誼很早就死了,他做官雖然沒到公卿,但也並不是生不逢時。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