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更始時,闢大司馬府.建武元年...

來源:國語幫 1.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更始時,闢大司馬府.建武元年...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更始時,闢大司馬府.建武元年,歲中三遷為侍御史,安集洛陽。時將*蕭廣放縱士兵,暴橫民間,百姓惶擾,詩敕曉不改,遂格殺廣,還以狀聞。世祖召見,賜以棨戟,復使之河東,誅降逆賊楊異等。詩到大陽,聞賊規欲北度,乃與長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將突騎趁擊,斬異等,賊遂翦滅。再遷為沛郡都尉,轉汝南都尉,所在稱治。七年,遷南陽太守。*節儉而*清平,以誅暴立威,善於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bēi)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時人方於召信臣,故南陽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許之。詩雅好推賢,數進知名士清河劉統及魯陽長董崇等。初,禁網尚簡,但以璽書發兵,未有虎符之信,詩上疏曰:“臣聞兵者國之兇器,聖人所慎。舊制發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府符合會取為大信所以明著國命斂持威重也。間者發兵,但用璽書,或以詔令,如有奸人詐偽,無由知覺。愚以為*旅尚興,賊虜未殄,徵兵郡國,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絕奸端。昔魏公子,威傾鄰國,猶假兵符以解趙圍,若無如姬之仇,則其功不顯。事有煩而不可省,費而不得已,蓋謂此也。”書奏,從之。詩身雖在外,盡心朝廷,讜(dǎng)言善策,隨事獻納。視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為弟報仇,被徵,會病卒。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詔使治喪郡邸,賻絹千匹。

(選自《後漢書·杜詩傳》,有刪節)

注:

①阪(bēi)。

②讜(dǎng)言:正直美善的言論。

③賻(fù):賞賜財物助辦喪事。

13.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誅降逆賊楊異等        降:投降

B.聞賊規欲北度          規:謀劃

C.帝惜其能,遂不許之    許:同意

D.視事七年,政化大行視  事:任職

1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舊制發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己府符合會/取為大信/所以明著國命/斂持威重也

B.舊制發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己/府符合會/取為大信/所以明著國命/斂持威重也

C.舊制發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己/府符合會/取為大信/所以明著/國命斂持威重也

D.舊制發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己府符合會/取為大信/所以明著/國命斂持威重也

15.下列敍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杜詩抵達大陽,聽説賊人企圖北度,於是與長史迅速燒燬賊人的船隻,部署*隊,帶領衝鋒陷陣的騎兵,消滅了敵人。

B.當時蕭廣放縱士兵不橫行民間,百姓惶恐不安。杜詩立即向蕭廣曉喻利害,但他仍舊我行我素,於是杜詩上報朝廷而擊殺了蕭廣。

C.任南陽太守期間,杜詩生*節儉,廉潔公正,誅殺*,樹立威信,並且還擅長計劃謀略,愛惜民力,為民造福,因而百姓熱情地謳歌他。

D.杜詩雖身為地方官,但一心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論、好的建議都隨時上奏。

16.把第I卷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坐遣客為弟報仇,被徵,會病卒。

(2)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3)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汝為見?

【回答】

13.A

14.B

15.B

16.

(1)因為派門客為弟弟報仇犯罪,被朝廷徵召,正巧他因病去世。

(2)我實在是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帶着璧回去,從小路已經到達趙國了。

(3)你背叛主上,離棄雙親,在異族那裏投降作奴隸,我要見你做什麼?

【解析】

試題分析:

13.降:使……投降。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閲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此題“降”解釋為“投降”和前後句不搭配,應為使動用法。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以今釋古的現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

14.原來的制度派遣*隊,都用虎符,其他徵調只用拿着信件的使者罷了。兵符假如能夠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對方完全的信任,以此來表明彰顯國家的命令,保持國家的威嚴與重要地位。“竹使”“府符”分別作後句的主語。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竹使”“府符”分別作後句的主語。

15.杜詩是先斬後奏。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題選項B杜詩是先斬後奏。

16.重點詞語:“坐”“徵”“會”“見欺”“負”“間” “畔”。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坐”“徵”“會”“見欺”“負”“間” “畔”等實詞,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詞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如此題中的介賓短語後置句、被動句和賓語前置句的翻譯。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

【參考譯文】

杜詩,字君公,河內汲縣人。年輕時有才能,在郡裏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稱。更始年間,被徵召做了大司馬府的官員。建武元年,在一年中升遷三次至侍御史,負責安定洛陽。當時將*蕭廣放縱士兵在百牲中橫行霸道,百姓*恐不安.杜詩告誡曉諭蕭廣,可他仍不改悔,於是擊殺了蕭廣,回京後把這一情況向光武帝刻民.光武帝召見他,踢給他一套槳戟儀仗.又派他巡視河東,去*、降服反叛的城人楊異等.杜詩抵達大陽,聽説鹼人謀劃北渡黃河,於是與長史迅速焚燬他們的船隻,部署郡中士兵,率領騎兵追逐襲擊鹼兵,殺死楊異等人,誠兵終於被消滅.再次升遷為沛郡都尉,轉任汝南都尉,所治理的地方政績顯揚.建武七年,杜詩升任南陽太守.他生*節儉,施政清廉公平,因為懲罰*樹立起了威信,他還撞長計劃謀略,顧恤和愛惜服勞役的百勝.又設計製作水排,用以鍊鐵,鑄造農具,使(百姓)用力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的劉統和香陽長童崇等.當初,兵禁制度崇尚簡約,只是用帶有皇帝之印的書信發兵,沒有虎符這樣的信物.杜詩上書説:“臣聽説*隊是國家的能夠殺傷人的工具,聖人也很謹懊小心對待.原來的制度派遣*隊,都用虎符,其他徵調只用幸着信件的使者罷了.兵符假如能夠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對方完全的信任,以此來表明澎顯國家的命令,保持國家的威嚴與重要地位.近來派遣*隊,只用帶有皇上之印的書信,有時還用室上的招命.如有奸邪的人欺作作偽,就無法發覺.我認為*事正在興起,報亂的人沒有滅絕.從下面的郡國中徵兵,應該懊重,可以確立虎符制度,來杜絕奸作事件的產生.昔日魏國的公子無忌,威風令鄰國傾倒,尚且藉助虎符調兵來解邯鄲之圍,如果沒有如姬的仇事,那麼他的功績也就不會顯露.事情中有些雖然煩瑣但不能省卻,雖然浪費但不能不如此,大概説的就是發兵制度這類的事情吧.”諫書遞給皇上。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杜詩雖然在外做官,但是對朝廷竭盡忠心,正直的言論和有益的謀略,隨着報告某事獻給皇上.在任七年,政績教化十分顯著.十四年,因派門客為弟弟報仇,被朝廷徵召,正巧他因病去世.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説,杜詩貧困沒有土地、住宅等產業,死了以後沒有理葬的地方.皇上下令在郡邸辦喪事,並賞踢一千匹絹作為治喪費用。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