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韓延壽字長公,燕人也,(霍光)擢為諫大夫,遷淮陽太守,治甚有名。數年,徒為東郡...

來源:國語幫 4.97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韓延壽字長公,燕人也,(霍光)擢為諫大夫,遷淮陽太守,治甚有名。數年,徒為東郡...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韓延壽字長公,燕人也,(霍光)擢為諫大夫,遷淮陽太守,治甚有名。數年,徒為東郡太守。延壽為吏,上禮義,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賢士,以禮待用;修治學官,春秋鄉*,陳鐘鼓管絃,盛升降揖讓;治城郭,收賦租,先明佈告其日,以期會為大事,吏民敬畏趨鄉之。又置正、五長,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閭里仟佰有非常,吏輒聞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煩,後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約誓明。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責:“豈其負之,何以至此?”吏聞者自傷悔,及門下掾自到,人救不殊,因喑不能言。延壽聞之,對椽史涕泣,遣吏醫治視,厚復”其家。延壽嚐出,臨上車,騎吏一人後至,敕功曹議罰白。還至府門,門卒當車,願有所言。延壽止車問之,卒日:“今旦明府早駕,久駐未出,騎吏父來至府門,不敢入。騎吏聞之,趨走出謁,適會明府登車。以敬父而見罰,得無虧大化乎?”延壽舉手輿中日:“微子,太守不自知過。”歸舍,召見門卒。卒本諸生,聞延壽賢,無因自達,故代卒,延壽遂待用之。在東郡三歲,令行禁止,斷獄大減,為天下最。

入守左馮翊,歲餘,不肯出行縣。丞椽數白:“宜循行郡中,覽觀民俗,考長吏治跡。延壽日:“縣皆有賢令長,督郵分明善惡於外,行縣恐無所益,重為煩憂。”丞椽皆以為方春月,可一出勸耕桑。延壽不得已,行縣至高陵,民有昆弟相與訟田,延壽大傷之,日:“幸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嗇夫、三老受其恥,咎在馮翊,當先退。”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卧傳舍,閉*思過。一縣莫知.所為,令丞、嗇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於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些兩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謝願以田相移終死不敢復爭延壽開*延見厲勉以意告鄉都有以表勸悔過從善之民。延壽乃起聽事,勞謝令丞以下。郡中歙然,莫不傳相敕厲,不敢犯。延壽恩信周遍二十四縣,莫復以辭訟自言者。

(節選自《漢書·韓延壽傳》)

注:①不殊:指自殺術死。②復:免除賦税徭役。③移病:舊時官員上書稱病。

37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於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祖/謝願以田相移/終死不敢復爭/延壽開*延見厲勉/以意告鄉部/有以表勸悔過從善之民

B.於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祖謝/願以田相移/終死不敢復爭/延壽開*延見/厲勉以意告鄉部/有以表勸悔過從善之民

C.於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祖謝/願以田相移/終死不敢復爭/延壽開*延見厲勉/以意告鄉部/有以表勸悔過從善之民

D.於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謝願以田相移/終死不敢復爭/延壽開*延見/厲勉以意告鄉部/有以表勸悔過從善之民

37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是古代*箭飲酒的禮儀。文中指地方長官春秋兩季在學校以禮會民習*。

B.左馮翊,與京兆尹、右扶風是漢代拱衞京城的“三輔”,文中是指行政區長官。

C.督郵,是漢代各郡屬吏督郵書掾或曹掾的簡稱,代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政令等。

D.傳舍,原為戰國時貴族供門客食宿之地,文中指當時供官員或行人食宿的處所。

37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延壽為官一方,治政有法。任東郡太守,重在教化,引導百姓親愛和睦,主張禮讓寬容,徵用勞役、徵收租税時開誠佈公,並加強治安管理,因而吏民歸服。

B.韓延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待下屬,施以恩德,講究誠信,尤其是當自己被下屬欺凌*時,他並非採用訓誡懲罰之法,而是深刻責己,最終感化了他們。

C.韓延壽禮賢下士,善納諫言。所到任職之地,以禮待用賢士。雖貴為太守,也能夠聽取下屬合理的意見,即便地位卑微的門卒進言,他也坦承已過,採納諫言。

D.韓延壽無為而治,化解糾紛。視察高陵時遇昆弟訟田案,他認為是其才德難以教化民眾,便移病不理政務。官吏自系,訟者宗族責讓,使昆弟自相化解了矛盾。

37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閭里仟佰有非常,吏輒聞知。

(2)以敬父而見罰,得無虧大化乎?

【回答】

372.B

373.B

374.B

375.(1)(讓他們)用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方式督率百姓,不能收留奸邪之人,(如果)街巷村落之中(或民間)發生意外變故,官吏立即就會聽聞知道。

(2)因為尊敬父親卻被懲罰,(這)恐怕(或許、大概)會有損良好的教化(或廣遠深人的教化)吧?

【解析】

37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通讀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為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注意主語常省略。其次找動詞,動詞通常作謂語。藉助句子成份,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後結構關係,確定主幹,從而斷開句子。此外,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斷句題還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斷開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題。

本題,“於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悔”的意思是於是訴訟人的宗族都互相責備,這兩兄弟深自悔恨。句中“責讓”作謂語,其後沒有賓語,“此兩昆弟”是後一句的主語,所以應在“責讓”後停頓,排除C、D項。“皆自髡肉袒謝願以田相移”的意思是削髮肉袒請罪,願意以田相讓。句中“髡肉袒”作動詞“謝”的狀語,所以要在“謝”之後停頓,排除A項。

故選B。

373.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本題,

B項,選項錯在“文中是指行政區長官”。“左馮翊”在文中指行政區。

故選B。

374.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閲讀一定要細緻,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微末節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後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

本題,

B項,錯在“當自己被下屬欺凌*時”,該題屬於重要詞語理解錯誤。文中句“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責”中的“欺負”意為“欺詐、違背”之意,而不是“欺凌*”。

故選B。

375.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能力。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虛詞,把握語境推斷。第一句關鍵點:“率”,督率,帶領;“以孝弟”,狀語後置,用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方式;“弟”同“悌”;“舍”,安置,收留;“閭里仟佰”,鄉間或民間;“非常”,意外的變故。第二句關鍵點:“以”,因為;“見罰”,被動句式,被懲罰;“得無……乎”,固定句式,表揣測,恐怕、或許、大概……吧;“虧”,有損,損害;“大化”,(良好的)或(廣遠深人)的教化。

【點睛】

解答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要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還有細節方面容易出題,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特別是細節處,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參考譯文:

韓延壽字長公,是燕地人。韓延壽被(霍光)提拔做諫大夫,升遷擔任淮陽太守,治績非常有名聲。過了幾年,他被調任東郡太守。韓延壽為官,崇尚禮義,愛好古代教化,每到一地必定聘請當地賢士,以禮相待與重用;韓延壽修整地方學校,每年春秋兩季進行古代“鄉*”之禮,(賽場上)陳列鐘鼓管絃,推崇上下賽場時相互作揖禮讓。修繕城池,收取賦税地租,都於事前明白地公告日期,把按期*當做重大事情,官吏和百姓非常敬服畏懼而奔走前往。又(在民間)設置“正”“伍長”等管理人員,(讓他們)用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方式督率百姓,不能收留奸邪之人,(如果)街巷村落中(或民間)發生意外變故,官吏立即就會聽聞知道,奸邪之人不敢進入韓延壽管轄的地界。這些做法開始似乎繁瑣,後來官民對此都感到便利安全。韓延壽對待屬下,所施恩德十分深厚,而且相約信的誓言清楚明白。(對)欺騙或辜負自己的下屬,韓延壽就對自我嚴加責備:“難道(我有什麼事)對不起他,(否則)他怎會到這個地步呢?”聽到這般話的屬下都深自愧悔。有位門下椽(因此而)自刎,被人救活,由此啞了不能説話。韓延壽聽説這件事,對着門下椽哭泣,派遣官吏和醫生探視醫治,並盡力減免他家的賦税徭役。韓延壽曾經外出,臨近上車,一個騎吏遲到了,他下令功曹把處罰的結果稟報給他。等回到官府門前,一個門卒擋住了車馬,希望(韓延壽)聽他説幾句話。韓延壽讓車停下詢問他,門卒説:“今早明府您駕車出門,長久停留沒出來,騎吏的父親來到官府門前,不敢進門。騎吏聽説這件事,急忙跑出去拜見父親,恰好您登車(出門)。因為尊敬父親而被處罰,(這)恐怕(或許、大概)會有損良好的教化(或廣遠深入的教化)吧?”韓延壽在車上揮揮手説:“如果沒有你,我(差點)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回到官舍,他就召見了門卒,門卒本來是諸生,聽説韓延壽賢明,沒有途徑讓自己勉力以顯達,因此*做門卒,韓延壽於是留用了他。韓延壽在東郡三年,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需要判決的案件大為減少,這裏是天下治理最好的地區。

韓延壽入京擔任左馮翊太守一年多,他不願意出城巡視下轄各縣。丞掾多次稟告:“(郡守)應該巡行郡中,觀看民俗,考察長吏治理政事的情況。”韓延壽説:“各縣都有賢明的令長,督郵在外辨明善惡,巡視各縣恐怕無所益處,(反而)再次成為地方的煩擾。”丞椽都認為現在正是春月,可以外出一次勸勉農民耕種養蠶。韓延壽不得已,巡視到了高陵,百姓中有兩兄弟一起為田產打官司,韓延壽對此非常傷感,説:“我僥倖能充任此位,做一郡之表率,不能宣揚教化,讓百姓懂得(教化),致使百姓有親人間打官司的事情,這既損害風俗教化,又使賢長吏、嗇夫、三老遭受這些恥辱,罪責在於左馮翊太守我,我應當先辭去官職。”這天上書稱病不處理政事,便到傳舍卧牀不起,閉門思過。高陵一縣吏員不知他在做什麼,令丞、嗇夫、三老也都綁着自己等待責罰。於是訴訟人的宗族都互相責備,這兩兄弟深自悔恨,削髮肉袒請罪,願意以田相讓,到死也不敢再爭。韓延壽大喜,開門迎接,勉勵他們並且把這個意思告訴了鄉內的官署,又以此表彰規勸肯於悔過從善的百姓。韓延壽於是起身處理政事,犒勞縣令丞以下官員。郡中和洽,沒有不互相勸戒勉勵的,不敢違法。韓延壽恩德信義遍及二十四縣,沒有誰再以言辭相互訴訟的。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