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夏侯勝字長公,東平人。勝少孤,好學,為學精孰,所問非一師也。徵為博士、光祿大夫...

來源:國語幫 2.4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夏侯勝字長公,東平人。勝少孤,好學,為學精孰,所問非一師也。徵為博士、光祿大夫...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夏侯勝字長公,東平人。勝少孤,好學,為學精孰,所問非一師也。徵為博士、光祿大夫。會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數出。勝當乘輿前諫曰:“天久*而不雨,臣下有謀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謂勝為妖言,縛以屬吏。吏白大將*霍光,光不舉法。是時,光與車騎將*張安世謀欲廢昌邑王。光讓安世以為泄語,安世實不言。乃召問勝,勝對言:“在《洪範傳》曰‘皇之不極,厥罰常*,時則下人有伐上者’,惡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謀。”光、安世大驚,以此益重經術士。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勝獨曰:“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①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裏,或*相食,畜積至今未復。亡德澤於民,不宜為立廟樂。”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人臣之義,宜直言正論,非苟阿意順指。議已出口,雖死不悔。”於是丞相義、御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勝、霸既久系,霸欲從勝受經,勝辭以罪死。霸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勝賢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講論不怠。至四年夏,因大赦,勝出為諫大夫、給事中,霸為揚州刺史。勝為*樸守正,簡易亡威儀,見時謂上為君,誤相字②於前,上亦以是親信之。嘗見,出道上語,上聞而讓勝,勝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揚之。堯言佈於天下,至今見誦。臣以為可傳,故傳耳。”朝廷每有大議上知勝素真謂曰先生通正言無懲前事勝復為長信少府遷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賜冢塋,葬平陵。

(節選自《漢書·夏侯勝傳》)

(注)①物故:指人死亡。②相字:互相以字稱呼。

13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朝廷每有大議上/知勝素直/謂曰/先生通正言/無懲前事/勝復為長信少府/遷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B.朝廷每有大議/上知勝素直/謂曰/先生通正言/無懲前事/勝復為長信少府/遷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C.朝廷每有大議/上知勝素直/謂曰/先生通正言/無懲前事/勝復為長信/少府遷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D.朝廷每有大議/上知勝素直/謂曰/先生通正/言無懲前事/勝復為長信少府/遷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13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博士,古代的學官名,執掌殿試組織、國子生學業、*諮詢、祭典活動等事務。

B.乘輿,古代特指天子或者諸侯所乘坐的車子,文中用來代指昌邑王所乘坐的車駕。

C.四夷,古籍中對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稱,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

D.刺史,官名,原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始設於漢武帝時,後為地方官職名稱。

14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夏侯勝年少而孤,喜歡求師學習。他年少時雖是孤兒,但非常喜歡學習;他做學問專誠仔細,請教的老師不只一個,受到朝廷徵召。

B.夏侯勝直言不諱,敢於堅持原則。宣帝即位後要頌揚先帝,夏侯勝認為武帝雖有安國擴疆之功,但對百姓缺乏德澤,不應設立廟樂。

C.夏侯勝擅長經術,樂於傳授他人。在被關押時,黃霸懇求向他學習經術,他欣然應允;關在監獄的兩個冬天裏,他的講授從不懈怠。

D.夏侯勝平易質樸,不拘禮節。他拜見天子時稱皇上為君,在皇上面前敢以字號稱呼,入朝拜見天子之後敢把天子説的話對外人説。

14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王怒,謂勝為妖言,縛以屬吏。吏白大將*霍光,光不舉法。

(2)陛下所言善,臣故揚之。堯言佈於天下,至今見誦。

【回答】

138.B

139.A

140.C

141.(1)昌邑王很生氣,説夏侯勝製造妖言,把他捆綁起來交給有關官吏。官吏告訴大將*霍光,霍光沒有動用法典。

(2)陛下説的話特別好,我特意宣揚它。堯説的話遍佈天下,至今還被傳誦。

【分析】

138.本題考查考生文言閲讀與斷句的能力。做好本題,要掌握文言斷句的基本原則:①要通讀全文,仔細體會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繫。②要先易後難,把會斷的句子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斷開。③ 要重視內容,斷完後根據句子的含義、文章的內容再核對一遍。

句子的翻譯是:朝廷中每逢有大事商討,皇上知道夏侯勝一向正直,對他説:“先生只管發表正面意見,不要顧慮以前的事。”夏侯勝又做了長信少府,調任太子太傅。九十歲時在官任上逝世。“上”皇上,作下一句的主語,其前斷開,排除A;“正”與“言”是定中修飾關係,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長信少府”官職名,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

故選B。

139.本題考查瞭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

A項,“執掌殿試組織”解説不當,博士沒有這種職能。

故選A。

140.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C項,“他欣然應允”分析不當。原文的意思是,當黃霸提出向夏侯勝學習經術的請求後,夏侯勝先是以犯罪將死的理由拒絕了他,後來聽到他的話認為黃霸高尚,才答應教他經術。

故選C。

14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語句翻譯能力。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做到字字落實的同時,要重點關注得分點:

(1)為,製造;縛,捆綁;白,告訴、稟告;舉法,動用法典。

(2)故,特意;揚,宣揚;布,遍佈;見,被。

【點睛】

文言文翻譯常見問題:一是翻譯不周全,一是語序混亂,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譯時要注意。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

參考譯文:

夏侯勝,字長公,是東平人。他年少時就成了孤兒,喜歡學習,做學問專誠仔細,請教的老師不只一個。被朝廷徵召做了博士、光祿大夫。適逢漢昭帝逝世,昌邑王繼位,經常外出。夏侯勝擋住昌邑王的車駕勸阻説:“長久*天卻不下雨,臣下有對皇上圖謀不軌的,陛下外出要到哪裏去?”昌邑王很生氣,説夏侯勝製造妖言,把他捆綁起來交給有關官吏。官吏告訴大將*霍光,霍光沒有動用法典。這時,霍光與車騎將*張安世打算謀劃廢掉昌邑王。霍光責備張安世以為他泄露了機密,張安世實際沒説。霍光於是召夏侯勝查問,夏侯勝回答説:“《洪範傳》中説‘君王不守法則,懲罰經常會暗中跟隨着他,時刻都有攻擊皇上的下人,隱諱而不明言,所以説臣下有所圖謀。”霍光、張安世非常吃驚,因此更加重視經術之士。宣帝剛即位,要頌揚先帝,只有夏侯勝説:“武帝雖然有安定四方擴大疆土的功勞,但是殺死很多平民百姓,耗盡百姓財力,奢侈腐化沒有限度,天下財力空竭,百姓流離失所,死亡達一半之多。蝗蟲大規模暴發,沒有莊稼的土地好幾千裏,有的人吃人,積蓄到現在不能恢復。對百姓沒有恩德布澤,不應為他設立廟樂。”公卿都責難夏侯勝説:“這是詔書。”夏侯勝説:“人臣對於皇上的義,應該體現在講真話持正確觀點上,不應當迎合順從旨意。我的議論已經出口,即使死了也不後悔。”於是丞相蔡義、御史大夫田廣明*劾夏侯勝非議詔書,毀謗先帝,不合君臣之道,等到丞相長史黃霸迎合放縱夏侯勝,既不檢舉,也不*劾,他們被一 起下到監獄。夏侯勝、黃霸關在監獄時間久了,黃霸想跟從夏侯勝學習經術,夏侯勝以犯罪將死的理由來拒絕。黃霸説:“如果早晨得知真理,要我當晚死去都可以。”夏侯勝認為他的話高尚,就教他經術。關在監獄裏兩個冬天,夏侯勝講論從不懈怠。到第四年夏天,由於大赦天下,夏侯勝出獄做了諫大夫、給事中,黃霸做了揚州刺史。夏侯勝為*樸正直,簡慢輕忽沒有威儀,拜見天子時稱皇上為君,在皇上面前錯誤地互相以字稱呼,皇上也因此親近並信任他。他曾經入朝拜見天子,退朝後把天子説的話對外人説,皇上知道後責備他,他説:“陛下説的話特別好,我特意宣揚它。堯説的話遍佈天下,至今還被傳誦。我以為皇上的話可以傳播,所以就傳達了。”朝廷中每逢有大事商討,皇上知道夏侯勝一向正直,對他説:“先生只管發表正面意見,不要顧慮以前的事。”夏侯勝又做了長信少府,調任太子太傅。九十歲時在官任上逝世,皇上賜給冢瑩,埋葬在平陵。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