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

來源:國語幫 1.5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


      梁惠王曰:“晉國②,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③,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税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孟子見樑襄王④。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梁惠王》上,節選)


【注】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諡號。公元前370年繼他父親魏武侯即位,即位後九年由舊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晉國: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天子和各國承認為諸侯國,稱三家為三晉,所以,樑(魏)惠王自稱魏國也為晉國。   ③比,音bì,為、替。灑,音xǐ,洗也,洗雪。


④樑襄王:梁惠王的兒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何以利吾國                利:使……得利、獲利。


B.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        交徵:互相爭奪。


C.願比死者一灑之            一:一致。 


D.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就:接近,靠近。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A.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何以利吾身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


C.入以事其父兄                天下之慾疾其君者


D.王往而徵之                  孰能一之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粱惠王再三戰敗,一心一意只想雪恥復仇,“願比死者一灑之”體現了其愛民之心,正符合孟子關於“仁”的思想。


B.在文中,孟子認為只有法治清明,刑期無刑;降低税率,藏富於民,才能使*安居樂業,努力稼穡,增加生產。這體現了其“養民”的*思想。


C.*飽食暖衣之餘,就要提高其教育水準,為此孟子提出“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這體現了其“仁政”思想的另一個主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過對“彼奪其民時”一針見血的分析,得出結論:只有採取愛民的行為方式的人才無敵於天下。這不僅是指秦、楚、齊等國,其實也直指梁惠王。


11.請將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C    一:全,全部,所有。

B   A.用來。 B.順承 | 修飾  C.代詞,他們,他們的  D.代詞,它。

A  粱惠王再三戰敗,一心一意只想雪恥復仇,“願比死者一灑之”體現了其愛民之心,正符合孟子關於“仁”的思想。(理解有誤)

11.(1)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取(國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絕對不會滿足的。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自己父母的,沒有行義的人會不顧自己君主的。

(2)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他們(秦國、楚國的執政者)耽誤了他們老百姓的生產時間,使他們不能夠深耕細作來贍養父母。父母受凍捱餓,兄弟妻子兒女東離西散。

參考譯文:

孟子謁見梁惠王。惠王説:“老先生,您不遠千里而來,將有什麼有利於我的國家嗎?”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為什麼定要説到那利呢?只有仁義就夠了。大王説‘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大夫説‘怎樣有利於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説‘怎樣有利於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國家就危險了。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裏,這些大夫擁有千輛兵車;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裏,這些大夫擁有百輛兵車,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取(國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絕對不會滿足的。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自己父母的,沒有行義的人會不顧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講仁義就行了,何必談利呢?”

……

惠王説:“魏國曾一度在天下稱強,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這時候,東邊被齊國打敗,連我的大兒子都死掉了;西邊喪失了七百里土地給秦國;南邊又受楚國的侮辱。我為這些事感到非常羞恥,希望替所有的死難者報仇雪恨,我要怎樣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説:“只要有方圓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歸服。大王如果對老百姓施行仁政,減免刑罰,少收賦税,深耕細作,及時除草;讓身強力壯的人抽出時間修養孝順、尊敬、忠誠、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長,出門尊敬長輩上級.這樣就是讓他們製作木棒也可以打擊那些擁有堅實盔*鋭利**的秦楚*隊了。

“因為那些秦國、楚國的執政者耽誤了他們老百姓的生產時間,使他們不能夠深耕細作來贍養父母。父母受凍捱餓,兄弟妻子東離西散。他們使老百姓陷入深淵之中,大王去征伐他們,有誰來和您抵抗呢?所以説:‘施行仁政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大王請不要疑慮!”

孟子見了梁惠王,出來以後,告訴人説:“遠看不像個國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嚴的樣子。”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