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閲讀下列文言文,完成23~25題。(共10分)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

來源:國語幫 6.44K

問題詳情:

(一)  閲讀下列文言文,完成23~25題。(共10分)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

(一)   閲讀下列文言文,完成23~25題。(共10分)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税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見樑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吾對曰:‘定於一。’

“‘孰能一之?’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猶水之就下,沛然孰能之?’”

(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2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願比死者一灑之         灑:通“洗”,洗雪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地方:土地縱橫

C.今夫天下之人牧             人牧:人和牲畜

D.其如是,孰能御之           御:阻止

24.下面對兩篇文章的分析與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兩篇文章均運用了比喻論*方法,説理形象生動,説服力強,充分體現了孟子的論辯藝術和語言特*。

B.兩篇文章均以談話為主體,通過孟子與魏國兩位國君的談話,表現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愛民就能得到*的擁護,民心所向,就能天下無敵。

C.孟子與梁惠王的對話,首先批評了梁惠王只圖自己享樂,不管*死活,不為戰死者報仇雪恨,然後講到行仁政能使國富民強、天下無敵。

D.從《孟子見樑襄王》一文可以看出,孟子一開始對樑襄王的印象並不好,説他不像個國君的樣子,但孟子仍耐着*子向他講仁政愛民的思想。

25.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誠如是也,民歸之,猶水之就下,沛然孰能御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7.C “人牧”,牧人者,即統治者。(2分)

8.C  “不為戰死者報仇雪恨”不是孟子的意思。(2分)

9.(1)(現在您的)廚房裏有肥美的肉,你的馬廄裏有健壯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野外躺着餓死的人,這等於是在上位的人率領着野獸來吃人啊。(3分)

(2)如果真能這樣,*歸順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誰又能夠阻止得了呢?(3分)

【參考譯文】

梁惠王説:“寡人很樂意聽從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説:“殺人用木棍和用*子,有什麼區別嗎?”

(梁惠王)説:“沒有什麼區別?”

(孟子)説:“殺死人用*子和用*,有什麼區別嗎?”

(梁惠王)説:“也沒有區別。”

(孟子又)説:“廚房裏有肥嫩的肉,欄裏有健壯的馬,(而)百姓面帶飢*,郊野橫陳着餓死的屍體,這就(等於)率領着野獸一道吃人啊!野獸自相殘殺吞噬,人們尚且厭惡它,身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卻不免也率領獸類一道吃人,哪裏配當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説過:‘第一個製作土偶陶俑來殉葬的人,恐怕理該斷子絕孫吧?’正是因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緣故。(試想連用俑殉葬都不能被允許),又怎樣讓這些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梁惠王説:“(想當年,我們)晉國,天下沒有比它更強的國家,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當政,東邊被齊國打敗,連我的大兒子也陣亡了;西邊又喪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讓給秦國;南邊又(以失掉八個城邑)被楚國所欺侮。我為此感到羞恥,希望能替全體死難者雪恥復仇,您説我該怎麼辦才好?”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圓百里的小國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國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對百姓施行仁政,減免刑罰,少收賦税,提倡精耕細作,及時鋤草。使健壯的青年利用閒暇時間加強考親、敬兄、忠誠、守信的道德修養,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長敬上,這樣,即使是手裏拿着木製的棍棒,也可以跟擁有堅實盔*和鋒利武器的秦、楚*隊相對抗。(因為)這們(指秦,楚)侵佔了百姓的農時,使他們無法耕種來贍養父母,父母受凍捱餓,兄弟妻子兒女各自逃散。他們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興師前往*它,有誰能跟大王較量呢?有道是:‘實行仁政者無敵於天下。’請大王不要在猶豫徘徊!”

孟子拜見樑襄王。出來後,對人説:“(樑襄王)遠遠看上去不像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麼使人敬畏的地方。

“(見了我後)突然問道:‘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説:‘天下安定在於統一天下。’

“‘誰能統一天下呢?’

“我對他説:‘不喜歡殺人的國君能統一天下。’

“‘誰會歸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沒有不歸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長的情況嗎?當七八月間一發生乾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烏雲密佈,下起大雨,那麼禾苗就長得茂盛了。像這樣的話,誰能阻止它呢?而現在天下國君,沒有一個不嗜好殺人。如果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麼普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期待着他來解救。如果真能這樣,*歸順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誰又能夠阻止得了呢?’”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