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文言文文本閲讀龐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人。及進士第。知州夏竦以為有宰相器。預修《天聖編敕》,擢羣牧判官,因轉...

來源:國語幫 1.59W

問題詳情:

7.文言文文本閲讀龐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人。及進士第。知州夏竦以為有宰相器。預修《天聖編敕》,擢羣牧判官,因轉...

7.文言文文本閲讀

龐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人。及進士第。知州夏竦以為有宰相器。預修《天聖編敕》,擢羣牧判官,因轉封言:“舊制不以國馬假臣下,重武備也。今日聖斷乃異於昔,臣竊惑焉。若是,則清強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為殿中侍御史,章獻太后遺誥:章惠太后議*國事;籍請下*門,取垂簾儀制盡燔之。又奏:“陛下躬親萬機用人宜辨邪正防朋黨擢進近列願採公論毋令出於執政。”孔道輔謂人曰:“言事官多觀望宰相意,獨龐醇之,天子御史也。”為開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內侍稱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來,未有美人稱教旨下府者,當杖內侍。”詔有司:“自今宮中傳命,毋得輒受。”數劾範諷罪,諷善李迪,皆寢不報,反坐言宮禁事不得實,以祠部員外郎罷為廣南東路轉運使。又言範諷事有不盡如奏,諷坐貶,籍亦降太常博士。尋復官,徙福建轉運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龍川,邊民焚掠殆盡,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萬無壁壘,皆散處城中,畏籍,莫敢犯法。元昊遣李文貴齎野利旺榮書來送款,籍曰:“此詐也。”乃屯兵青澗城。後數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貴開諭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榮書來,會帝厭兵,因招懷之,遣籍報書,使呼旺榮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稱,使旺榮當之,則元昊不得臣矣。今其書自稱'寧令'或'謨寧令',皆其官名也,於義無嫌。”朝廷從之。仁宗不豫,籍嘗密疏,請擇宗室之賢者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還京師,上章告老,尋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潁國公。薨,年七十六。時仁宗不豫,廢朝、臨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賻其家。贈司空,加侍中,諡莊敏。

(節選自《宋史·龐籍傳》)

(1)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組是(   )

A.陛下躬親/萬機用人/宜辨邪正/防朋黨/擢進近/列願採公論/毋令出於執政

B.陛下躬親萬機/用人宜辨邪/正防朋黨/擢進近/列願採公論/毋令出於執政

C.陛下躬親萬機/用人宜辨邪正/防朋黨/擢進近列/願採公論/毋令出於執政

D.陛下躬親/萬機用/人宜辨邪正/防朋黨擢/進近列/願採公論/毋令出於執政

(2)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判官”,古代設置的一種屬官,宋代於各州府沿置,選派京官充任稱籤書判官廳公事。

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員正常退休,源於周代,漢以後形成制度。

C.“籠”,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預備。例如《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龐籍不畏權貴。龐新升任開封府判官時,力阻章惠太后垂簾聽政,燒掉垂簾禮儀制度,面對後宮干政,要求杖打內侍,拒絕聽從命令。

B.龐籍長於吏事。仁宗執政初期,龐擠勸諫仁宗使用人才應當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黨,提拔親近大臣,要聽取眾大臣的意見,不要只聽信於執政大臣。

C.龐籍治*有方。龐籍為解決數萬士兵*月物資問題,招募百姓就地耕種,以供*糧,戍兵紀律嚴明,雖分散駐紮在城中,卻無一人犯法違禁。

D.龐籍足智多謀。龐籍識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斷定李文貴帶野利旺榮的書信是投誠欺騙,並在青澗城駐紮*隊,抵擋敵人大舉進犯。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數劾範諷罪,諷善李迪,皆寢不報

②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稱,使旺榮當之,則元昊不得臣矣

【回答】

(1)C

(2)D

(3)A

(4)①多次因犯罪之事*劾範諷,範諷與李迪要好,都扣留下來沒有上報朝廷。

②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稱呼的(官職),假使旺榮成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

【解析】

(1)試題分析:文言斷句能力是文言文閲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斷句時首先要仔細閲讀文段,把握語段的基本意思,然後充分利用各種標誌詞及句式特點斷句。具體做法,可以找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等),找虛詞(如句首語氣詞、句末語氣詞、句首關聯詞、句首時間詞等),找對話(注意曰、雲、言等詞),找修辭(如對偶、反覆之類),找固定結構(如“是以”、“以故”等),找對稱句式。瞭解了這些信息,本題的斷句就不難了。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2)試題分析:“仁宗,籍嘗密疏,請擇宗室之賢者為皇子,其言甚切”,根據語境“不豫”是天子有病的諱稱。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3)試題分析:“力阻章惠太后垂簾聽政”應為“出知秀州,召為殿中侍御史”時。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4)試題分析: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後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關鍵詞第(1)句, “數”“善”“寢” “皆寢不報”前加主語李迪給1分;第(2)句, “稱”“使”“當”“臣”。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龐籍,字醇之,是單州成武人。考中進士。知州夏竦認為龐籍有做宰相的才能。(朝廷)準備編修《天聖編敕》,(龐籍)升為羣牧判官,於是請他人代為轉達奏章説:“過去的制度規定臣下不能使用國家所養之馬,這是一種重視武備的表現。如今皇上決斷不同於過去,臣私下覺得很迷惑。如果這樣,那麼清廉的官吏就會感到喪氣。”很久後,龐籍離開京城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獻太后頒佈遺詔:章惠太后參議*國大事。龐籍請求交付*門,取來垂簾禮儀制度全部燒掉。又上奏説:“陛下親自處理國家事務,使用人才應當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結交朋黨,提拔親近大臣,要聽取眾大臣的意見,不要使它取決於執政大臣。”孔道輔對人説:“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揣摩宰相的意圖,唯有龐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開封府判官時,尚美人派遣內侍聲稱教旨(上對下的告諭)免除工人市租。龐籍説:“宋朝建朝以來,還沒有美人聲稱教旨下達州府的,應當杖打內侍。”命令有司説:“從今以後宮中傳命,不要馬上接受。”多次因犯罪之事*劾範諷,範諷與李迪要好,都扣留下來沒有上報朝廷,反而説(龐籍上奏)宮禁之事不實,龐籍從祠部員外郎被罷免為廣南東路轉運使。又説範諷沒有將事情全部上奏,範諷因此而貶官,龐籍也被降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復原職,調任福建轉運使。自從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龍川,邊境百姓被焚燒掠奪幾乎完盡,龐籍到任後,才稍稍修治好。駐守*隊十萬人卻沒有堅壁完壘,都分散駐紮在城中,由於畏懼龐籍,沒有一人犯法違禁。(龐籍)派部將狄青率領萬餘人,在谷旁邊修築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就地耕種,將收穫的糧食作為*需之用。元昊派李文貴帶着野利旺榮的書信前來投降,龐籍説:“這其中有詐。”於是在青澗城駐紮*隊。數月後,元昊果然大舉進犯定川,龐籍召見李文貴進行勸導曉諭,將他遣送走。不久元昊又讓野利旺榮修書一封,正值仁宗厭惡戰爭,於是對元昊進行招安安撫,派遣龐籍回報書信,叫旺榮做太尉。龐籍説:“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稱呼的(官職),假使旺榮成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來信自稱‘寧令’或‘謨寧令’,都是官名,在意義上沒有什麼疑忌。”朝廷聽從了龐籍的建議。仁宗身體不適,龐籍曾祕密上疏,請求選擇宗室中的賢俊之士為皇太子,言辭十分懇切。(龐籍)被調往定州,奉詔回到京師,上書朝廷告老還鄉,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職位退休,被封為潁國公。後去世,終年七十六歲。這時仁宗身體不適,廢朝、臨奠都未實現,只派遣使者弔唁並資助其家辦理喪事。追贈司空,加封侍中,諡號“莊敏”。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