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中進士第,知定海縣。還,為羣牧判官,考集古今馬政,為《...

來源:國語幫 1.7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中進士第,知定海縣。還,為羣牧判官,考集古今馬政,為《...

閲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中進士第,知定海縣。還,為羣牧判官,考集古今馬政,為《羣牧故事》六卷,上之。遷太常丞,坐舉進士失實,降監盧州茶税,再遷尚書工部員外郎、龍圖*待制。為河北轉運使,坐部吏受賕,降知壽州。以樞密直學士知益州。有卒夜告其*將亂,斬之。仁宗為皇太子,與李迪同選兼賓客,復坐貢舉失實,黜官。復為給事中兼羣牧使。其妻,寇準女也。準罷相且貶,曙亦降知汝州。起知襄州,又知潞州。州有殺人者,獄已具,曙獨疑之。既而提點刑獄杜衍至,事果辨。召為御史中丞。玉清宮①災,系守衞者御史獄。曙恐朝廷議修復,上言:"昔遼東高廟及高園便殿災董仲舒以為高廟不當居陵旁故災魏崇華殿災高堂隆以台榭宮室為戒宜罷之勿治文帝不聽明年復災。今所建宮非應經義,災變之來若有*者。願除其地,罷諸禱祠,以應天變。"仁宗感悟,遂減守衞者罪。已而詔以不復繕修諭天下。又請三品以上立家廟,復唐舊制。以尚書工部侍郎參知政事。以疾請罷,改户部侍郎。再知河南府,遷吏部。召為樞密使,逾月,首發疽,卒。曙方嚴簡重,居官深自抑損。初,錢惟演留守西京,歐陽修、尹洙為官屬。修等頗遊宴,曙後至,嘗厲*戒修等曰:“諸君縱酒過度,獨不知寇萊公晚年之禍邪!”修起對曰:“以修聞之,萊公正坐老而不知止爾!”曙默然,終不怒。及為樞密使,首薦修等。子益恭,字達夫,為衞尉寺丞。*恬淡,數解官就養。曙參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勸曙引年謝事,曙不果去。終父喪,遂以尚書司門員外郎致仕。

清宮:宋真宗時耗巨資修建的大型建築,宋仁宗時被雷電擊中焚燬。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昔遼東高廟及高園便殿災/董仲舒以為高廟不當/居陵旁故災/魏崇華殿災/高堂隆以台榭宮室為戒/宜罷之勿治/文帝不聽/明年/復災/

B.昔遼東高廟及高園便殿災/董仲舒以為高廟不當居陵旁/故災/魏崇華殿災/高堂隆以台榭宮室為戒/宜罷之勿治/文帝不聽/明年/復災/

C.昔遼東高廟及高園便殿災/董仲舒以為高廟不當居陵旁/故災/魏崇華殿災/高堂隆以台榭宮室為戒/宜罷之勿治文帝/不聽/明年/復災/

D.昔遼東高廟及高園便殿災/董仲舒以為高廟不當/居陵旁故災/魏崇華殿災/高堂隆以台榭宮室為戒/宜罷之勿治文帝/不聽/明年/復災/

16.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龍圖*,北宋收藏太宗御書、典籍、圖畫、寶瑞,宗室名冊、譜牒等文物的地點。

B.家廟是漢民族儒教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古時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廟。

C.户部,“六部“之一,主管田地、户籍、賦税、俸餉、工程營造及一切財政事宜。

D.西京,歷史上多個朝代實行兩京制,西安曾長期被稱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陽,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曙雖然很有才幹,但初期仕途坎坷。他是進士出身,任職初就表現出*,總結過古往今來官用馬匹的管理制度,但也因個人失誤屢次遭到降職或罷免。

B.王曙為政嚴明果斷,善於辯奸斷獄,他在益州做官時,能迅速判斷出有人報告*隊作亂不實,任職潞州時,也能在已經判罪定論的案件中找出疑點。

C.王曙避免勞民傷財,委婉上奏進言,玉清宮焚燬後,他援引古例,認為這場災害,就是上天對下界的*示,他建議不應重建玉清宮,以此迴應上天的*示。

D.王曙為人嚴肅正派,薦才不計前嫌,他曾嚴厲教導過歐陽修等人,擔心他們耽於享樂而惹禍,卻遭到歐楊修的頂撞,但他掌權後,還是首先推薦了這些人。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仁宗感悟,遂減守衞者罪。已而詔以不復繕修諭天下。

②曙參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勸曙引年謝事,曙不果去。

【回答】

15.B

16.C

17.A

18.①仁宗受到感動而醒悟.於是減輕守衞者的罪責。不久下詔告諭天下不再重修玉清宮。(“感悟”、“已而”、“諭天下”各l 分,句子大意2 分。)②王曙任參知政事時,在西京洛陽修建宅院,益恭勸他王曙以年老為由退休,王曙最終也沒有離職。(“治第”、“謝事”、“不果去”各l 分,句子大意2 分。)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這句話的大意是:古時遼東高廟及高園便殿火災,董仲舒認為高廟不應當建在陵墓旁,所以才會發生火災。魏時崇華殿火災,高堂隆認為亭台樓榭都應引以為戒,應當不再修建,文帝不聽,結果第二年又被大火燒燬。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人名及時間進行斷句,比如“董仲舒”“高堂隆”“文帝”“明年”。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要求對一段課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斷句,能力層級為B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標點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讀多背,形成語感。有了一定的語感,讀到該停頓之處,就會自然而然地停頓,不必苦思。斷句、標點也講求一定的技巧,做題時應把握準語意,根據語法結構、邏輯規律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應首先明白語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對語句進行斷句。

16.

試題分析:該題考核文化常識。户部,“六部“之一,主管田地、户籍、賦税、俸餉、工程營造及一切財政事宜。户部起源源先於秦《周莊》記載此職為“地官大司徒”;秦為“治粟內使”,兩漢稱“大農令”和“尚書民曹”,三國至唐稱“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諱太宗皇帝世民名諱改稱“户部”,五代至清光緒末年,改“户部”為“度支部”,管田賦,關税,厘金,公債,貨*及銀行等。這裏工程營造歸工部管。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易錯*示】1.*官職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祕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為最高政務機構,內*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機處,王、公、尚書等為*機大臣,掌握*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賦税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2.地方官職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官職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製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2)除。拜官授職,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3)擢。提升官職。(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6)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龍圖*,北宋*名。約建於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地點位於會慶殿西側。龍圖*收藏有宋太宗御書、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冊、譜牒等。西京,*歷史上西安沿襲過幾個朝代長期被稱作西京,是*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首都、京師。西周的宗周鎬京,西漢京師西京,東漢的西京長安,曹魏黃初二年(221年),長安列為五都之一,稱西京。隋唐時期,長安為京師首都,有時也稱西京。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京兆府長安為中京,改鳳翔為西京鳳翔府,在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家廟即家族為祖先立的廟。廟中供奉神位等,依時祭祀。《禮記.王制》:"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祭於寢。"《文獻通考.宗廟十四》:"仁年因郊祀,赦聽武官依舊式立家廟。"清 袁賦正《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序言》:"謹按家廟之所奉祀與夫祖父之所面訓詮次為譜,紀其世系、字諱以炳來茲。"《清文獻通考.羣廟五》:"[順治]十年,議定郡王以祀追封祖父於家廟,貝勒以下祀追封祖父於墳墓。"此題考查官職管轄範圍。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A“其妻,寇準女也。準罷相且貶,曙亦降知汝州。”概括不全面,“降知汝州”這次完全是受岳父寇準的牽連。非個人原因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比如本題的A項,考生就應到文中找到相關內容,然後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即可發現,概括不全面。

18.

試題分析: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重點詞語:“感悟”感動領悟、“已而”不久、“諭天下”昭告天下;第二句,重點詞語:“治第” 修建宅院、“謝事”退休、“不果去” 最終也沒有離職。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王曙字晦叔,隋朝東皋子績之後。世居河汾,後來又遷居為河南人。考中進士,調任定*節度推官。鹹平中期,又應試賢良方正科,策試入等,升遷為祕書省著作佐郎、任定海縣知縣。任滿還朝後,又任羣牧判官,在任內考*收集古今馬政沿革變遷,著為《羣牧故事》六卷,獻給皇帝。又調任太常丞、判三司憑由理欠司。因舉薦進士不實,被降為監廬州茶税,再遷任尚書工部員外郎、龍圖*待制。以右諫議大夫出任河北轉運使,又因部屬官吏受賕,降知壽州。又調任淮南轉運使,勾當三班院,代理知開封府。  後又以樞密直學士身份出知益州。有個士卒在夜裏報告説*隊將要*,王曙立刻調查其真假,因謊報*情士卒被斬首。蜀人將王曙比做張詠,號稱“前張后王”。入朝後又任給事中。當時仁宗為皇太子,王曙與李迪共同為太子選兼賓客,又因貢生的舉薦失實,被免官。起復後任給事中兼羣牧使。其妻子,是寇準的女兒。寇準被罷免相位而且被貶官,王曙也被降職為汝州知州。寇準再次被貶官,王曙也再次被貶為郢州團練副使。直到後來才起為光祿卿、知襄州,又調汝州。官復給事中、知潞州。州襄有殺人者,已定罪結案,獨有王曙覺得可疑,不久提點刑獄杜衍至,在王曙提出疑點後的重審中事情果然真相大白。王曙因此而著《辨獄記》一書以告誡官吏。  王曙後來調任河南府、永興*,召回朝中又任御史中丞兼理檢使,理檢設置使自此開始。玉清昭應宮發生火災,將守衞者全部拘捕下入御史獄。王曙擔心朝廷商議修復之事,上奏説:“古時魯桓、僖宮發生火災,孔子認為魯桓、僖宮是親屬關係已盡應當燒燬的。遼東高廟及高園便殿火災,董仲舒認為高廟不應當建在陵墓旁,所以才會發生火災。魏時崇華殿火災,高堂隆認為亭台樓榭都應引以為戒,應當不再修建,文帝不聽,結果第二年又被大火燒燬。而今所建宮殿不合經義,災變之來好像有所*示。但願陛下廢除其址,不再修建其觀廟,以應天變。”仁宗與太后覽章後感悟,遂減少守衞者的罪責。接着下詔告諭天下不再重修玉清昭應宮。  王曙又奏請允許三品以上官員立家廟,恢復唐朝舊制。並以尚書工部侍郎參知政事。又以有病為由請求解職,被改任户部侍郎、資政殿學士、知陝州,又調河陽。再知河南府,又遷吏部。召為樞密使,又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過了一個月,頭上惡瘡發作,病逝。死後贈太保、中書令,謐文康。益恭字達夫,以父蔭為衞尉寺丞。生*恬淡,仰慕唐時王龜之為人,數次解官就養。王曙參知政事,修建宅院於西京,益恭勸其父王曙以年老為由退養,王曙未能果斷離任而去。益恭服滿喪期之後,以尚書司門員外郎退休,間或與和尚、隱者出遊,洛陽的名園山水,無處不至。後來因他的兒子也入朝為官,益恭一生最終升遷至司農少卿,後去世。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