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近代以來,中華學人為自強圖存,主動吸納西學,大大豐富了中華文化,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來源:國語幫 1.2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近代以來,中華學人為自強圖存,主動吸納西學,大大豐富了中華文化,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近代以來,中華學人為自強圖存,主動吸納西學,大大豐富了中華文化,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但是也形成了一股完全否定國學、徹底拋棄國學的文化激進主義。中華文化或者被強行納入西學框架體系,或者被解構、割裂得七零八落,失去了**、主體*。我們的思想史、社會史、*史無不是在西學體系下的重新組建。中華自身的學術體系、傳統文化的固有面貌已不復存在,許多價值被淹沒而得不到彰顯。這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科舉。

“五四”以來,科舉被認為是落後捱打、人才蕭條、科技落後的主因。但事實是,1300多年的科舉制中,湧現出無數俊傑,不僅有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蘇軾等偉大詩人與*家,還有沈括、宋應星、徐光啟等科學家,甚至直到晚清,林則徐、曾國藩、張之洞等人才皆從科舉中來。科舉制度到後期確實出現了選題過窄、禁錮思想、選拔不公平、鼓勵官本位等弊端,但這並不是科舉制度內生的問題,而是*主義的必然結果。如果將整個系統設計的缺失全部歸罪於分系統,至少有欠公允。有趣的是,雖然近代以來國人對科舉制度口誅筆伐,必欲除之而後快,可它在西方卻頗有口碑。孟德斯鳩曾説,*古代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封建制,因為官員畢竟要通過考試,在普遍不公正的大背景下,至少提供了一個相對公正的通道。早在明朝末年,當耶穌會士意大利人利瑪竇來到*時,曾經對*的制度發出由衷的讚歎。他在給歐洲人的信件中,詳細地介紹了*的科舉制度,甚至提到了八股文。

1621年在英國出版的伯頓的《憂鬱症的解剖》,在講述*的科舉制度時,説道“他們從哲學家和博士中挑選官員,他們*上的顯貴是從德行上的顯貴中提拔上來的,顯貴來自事業上的成就而不是由於出身的高尚。”

葡萄牙人曾德昭的《大*志》詳細地記錄了科舉的全過程,並且評論道:“從學生頭次赴考,直到最後考取博士,是這個國家的頭等大事。因為學位和職位帶來的名利,都取決於這些考試。”他的言説背景是針對歐洲世襲的貴族特權和教會神權的權威。在西方人看來,在*,人的能力是決定*的,一切榮譽利益都從個人能力的平等競爭中得來。因此,西方人幾乎無一例外地認為科舉是最公正、最平等的選才方式。這種平等與*正是西方中世紀所沒有的。因此,一旦瞭解了*的科舉暨文官制度,西方思想界便激起了巨大的波瀾。這種平等的“*精神”成為西方一系列啟蒙思想家,包括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等人的理論武器,在法國以及後來的英國形成一股傾心*文明的潮流。通過他們,*的文官制度、科舉制度深刻地影響了西方的歷史進程,甚至成為英國現代文官選拔制度的藍本。

1868年10月,晚清來華的美國人丁韙良在一篇演講中讚揚了*的指南針、火*、印刷術等發明後説:“如果我們採用*測試候選者能力的辦法,來選拔最優秀的人任*公職,那必將對我們的文官*產生積極作用,其益處將大於那些技術方面的發明。現在歐美各國的考試製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製度原來還是從*學過去的。所以,*的考試製度,就是世界中最古老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

(摘編自鳳凰網,有刪改)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在近代,中華學人對於西學的吸納,在豐富中華文化、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形成了一股完全否定國學、徹底拋棄國學的文化激進主義。

B.1300多年的科舉制中,無數人才湧現出來,這雄辯地説明,*近代的落後捱打、人才蕭條、科技落後的主因並不是被口誅筆伐的科舉制。

C.近代以來的中華文化在被強行納入西學框架體系後,被解構、割裂,自身的學術體系已不復存在,傳統文化的許多價值在這一過程中被淹沒。

D.由於整個*體制系統設計的缺失,科舉制度在後期出現了選題過窄、禁錮思想、選拔不公平等弊端,但這並不是科舉制度內生的問題。

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在孟德斯鳩看來,*人要通過考試才能進入官場,儘管這並不公平,但在普遍不公正的大背景下,科舉制度提供了一個相對公正的通道。

B.意大利人利瑪竇在明朝末年來到*,他在給歐洲人的信件中,對*的制度發出了由衷的讚歎,並詳細介紹了科舉制度,並提到了八股文。

C.伯頓在著作中指出:*的顯貴來自事業上的成就而不是由於出身的高尚。可見在當時的*,由於科舉制度,人的出身並沒有任何作用。

D.曾德昭認為,與歐洲世襲的貴族特權和教會神權的權威不同,在科舉時代,科舉考試是*的頭等大事,並決定了學位和職位帶來的名利。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在西方人看來,在*,人的能力是決定*的,一切榮譽利益都從個人能力的平等競爭中得來,所以,科舉制度是最公正、最平等的選才方式。

B.由於平等與*是中世紀的西方所沒有的,所以*的科舉制度在西方思想界激起了巨大的波瀾,成為西方一系列啟蒙思想家手中的理論武器。

C.丁韙良認為,*的考試製度是最好的人才選拔制度,如果採用這一制度選拔公職人員,其為文官*帶來的益處和影響將比四大發明更加深遠。

D.因為科舉制度的影響,在法國以及後來的英國形成了一股傾心*文明的潮流。*的文官制度、科舉制度成為英國現代文官選拔制度的藍本。

【回答】

4.C

5.D

6.C

【解析】

4.

試題分析:這是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C項説法錯誤,不是順承關係,原文“中華文化或者被強行納入西學框架體系,或者被解構、割裂得七零八落”應該是並列關係。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此類題目答題時應注意分清答題的區域,錯誤設置一般為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瀏覽選項,在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比如本題,題幹要求選出“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考生可以到第一段尋找選項的內容,“中華文化或者被強行納入西學框架體系,或者被解構、割裂得七零八落”,注意“或者”是並列關係。

5.

試題分析: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意的理解能力。D項可以在文本第4段中,找到相應依據。A項因果關係錯誤,原文中説“孟德斯鳩曾説,*古代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封建制,因為官員畢竟要通過考試,在普遍不公正的大背景下,至少提供了一個相對公正的通道”。B項“他在給歐洲人的信件中,對*的制度發出了由衷的讚歎”説法錯誤,原文中説“當耶穌會士意大利人利瑪竇來到*時,曾經對*的制度發出由衷的讚歎。他在給歐洲人的信件中,詳細地介紹了*的科舉制度,甚至提到了八股文”, “他在給歐洲人的信件中”,並沒有“對*的制度發出由衷的讚歎”。C項“人的出身並沒有任何作用”説法錯誤,原文中是説“他們*上的顯貴是從德行上的顯貴中提拔上來的,顯貴來自事業上的成就而不是由於出身的高尚。”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時候,首先應認真審題,“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那就要求考生應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內容;然後認真辨析所給的選項,把文本的信息和選項進行比較,看選項有無改變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題的A項因果關係錯誤,原文中説“孟德斯鳩曾説,*古代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封建制,因為官員畢竟要通過考試,在普遍不公正的大背景下,至少提供了一個相對公正的通道”。

6.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C項可以在原文最後一段找到依據;A項判斷錯誤,應是“西方人幾乎無一例外地認為”“科舉制度是最公正、最平等的選才方式”;B項“*的科舉制度在西方思想界激起了巨大的波瀾,成為西方一系列啟蒙思想家手中的理論武器”,説法錯誤,不是“*的科舉制度”,而是“這種平等的‘*精神’”;D項“因為科舉制度的影響”説法錯誤,是“因為科舉制度的影響”。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像這種題目,考生應先認真審題,要從題幹中審明答題的方向,比如本題中,“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然後就要到文中找到與選項有關聯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與選項是否一致。比如選項A項判斷錯誤,應是“西方人幾乎無一例外地認為”“科舉制度是最公正、最平等的選才方式”。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