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後各題。合歡樹史鐵生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着跟我説...

來源:國語幫 1.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後各題。合歡樹史鐵生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着跟我説...

閲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後各題。

合歡樹

史鐵生

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着跟我説她自己,説她小時候的作文作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麼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我那時可能還不到十歲呢。”我聽得很掃興,故意笑:“可能?什麼叫可能還不到?”她就解釋,我裝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 明,承認她是世界上 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為了我的腿,母親的頭上開始有了白髮。儘管醫院已明説我的病目前沒辦法治,但母親不死心,她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錢買來些稀奇古怪的*,讓我服用,讓我洗、敷、薰、灸。“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説。我一心只想着寫小説,彷彿那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可母親仍不放棄,直到最後一回我的胯上被薰成燙傷,這對於癱瘓病人實在太懸了。後來母親發現我在寫小説,她跟我説:“那就好好寫吧。”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於絕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提醒我説。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一樣鍥而不捨。

三十歲時,我發表了第一篇小説,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説又僥倖獲獎,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七年。

獲獎之後,登門採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 套話,説來説去就覺得心煩。我搖着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想:母親為什麼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聽見回答:“她心裏太苦了,老天爺可憐她,就召她回去了。”這讓我心裏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風正在樹林裏吹過。

幾年前,老街坊們就提醒過我:“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聽了心裏一陣抖。還説,我家原來住的房子裏現在住了小兩口,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樹影兒。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着。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小苗,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裏長起來,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 母親歎息了一回,還不捨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花盆裏。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葉子, 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過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過一年,母親去世,我們搬離了同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兒,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與其在外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來到老院子,老街坊們還是那麼歡迎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眼前。大夥都不知道我獲獎的事,也許知道,但不覺得那很重要;還是都問我的腿,問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夥説, 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但我再難看見它了,因為老院裏擴建了小廚房什麼的,過道窄,搖着車進不到裏面的小院兒。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着車進去看看。

我告別了老街坊, 搖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兒。悲傷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取材於《史鐵生作品集》)

15.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A.兒子作文比賽得了第一,母親卻説她小時候作文寫得還要好。她這樣説是為了激勵孩子成為作家。

B.母親本來喜歡花木,“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這“別處”指的是為兒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親以為合歡樹第三年的復生“是個好兆頭”。作者寫這一點是暗示,母親因為*心兒子的病以致有點迷信了。

D.在質樸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與工作顯然比文學、比獲獎更重要。

E.“悲傷也成享受”,是説人在獨自靜靜地懷念逝去的親人時,即使悲傷,也會有某種温馨的感覺

16.本文一開頭就寫了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小衝突。你認為這樣寫有什麼特別的作用?

17.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齡。你認為他在二十歲以後和三十歲以後對母愛各有怎樣的體會?

18.文章在對那個看樹影兒的孩子的擬想中結束。作者這樣寫想要表現什麼?這種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什麼?

【回答】

15.AC

16.(1)突出母親年輕時爭強好勝、不免孩子氣的*格,使母親的形象一開始就顯得很率真可愛,這與後文中母親因*勞而早逝的可敬形象形成對比。(2)展現母子倆曾經有過一段輕鬆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快樂的生活氣氛和輕鬆筆調,與後來的生活困境及後文壓抑的氣氛形成對照。(3)這樣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如此開頭,非常別緻,增強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藝術吸引力。

17.(1)二十歲以後,作者雙腿殘廢,母親為了給他治病和幫助他學習寫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過度*勞而早逝,這使他體會到母親的執著與無私。(2)三十歲以後,作者在創作上接連獲得成功, 他感念沒有母親就沒有自己的現在 ,痛定思痛,更體會到母親的深厚與恆久。

18.想表現的是:①母愛是普遍的;②母愛又是獨特的。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①以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韻味悠長。(意思對即可)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綜合考查文章的內容和手法。解答此類題一定要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到原文中找到關鍵句子,然後細細揣摩藴含在其中的內涵。A項説法錯誤,母親説這話時還沒有發現“我一心只想着寫小説”,“後來母親發現我在寫小説”。C項母親認為“是個好兆頭”一方面是為合歡樹高興,另一方面也對生活,特別是對 “我”充滿了新的信心;不是“暗示母親因為*心兒子的病以致有點迷信了”。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方法:①讀全文,概括主要內容;②抓標題,概括主要內容;③理層次,概括主要內容。第一步:整體感知。藉助物象、情感等內容把握整體思路。第二步,找到選項相關的內容,然後進行比對。AC兩項是對文本內容以及“母親”形象的把握,可以依據文中所寫內容判斷正誤。

16.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本文一開頭就寫了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小衝突。你認為這樣寫有什麼特別的作用”,這是考查材料安排的作用。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作答。內容上,寫了……,表現了……,題幹中已經把內容告訴考生“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小衝突”,這一內容表現了母親年輕時爭強好勝的*格特點;結構上,與上下文的關係,作為本題,因為是“一開頭”,故主要考慮與下文的關係,開頭的母親形象與後文的形象形成對比,且此時的生活氛圍是輕鬆愉快的,這與後文的壓抑形成對照。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結構。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答題格式:某段或語句:寫了……內容(概括這句話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運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達效果(聯繫中心)。開頭:①總領全文; ②引出下文的……情節或引出話題; ③為下文……情節作鋪墊或與下文構成對比;④開篇點題,營造……的氣氛,奠定……的感情基調; ④製造懸念或埋下伏筆,吸引讀者。本題中涉及的材料在文章的開頭,故可以從開頭的作用角度答題。

17.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齡。你認為他在二十歲以後和三十歲以後對母愛各有怎樣的體會”,應先找到兩個年齡階段對母親行為的描寫,“二十歲以後”,“為了我的腿,母親的頭上開始有了白髮。儘管醫院已明説我的病目前沒辦法治,但母親不死心,她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錢買來些稀奇古怪的*,讓我服用,讓我洗、敷、薰、灸”“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一樣鍥而不捨”,無論是為了我的“腿”還是為了我的“寫作”,母親都表現出一種“鍥而不捨、執着”。“三十歲以後”,“我”獲獎了,而母親卻去世了,從作者的一系列言辭中可以感受到母愛的深厚與恆久。。

【考點定位】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本題之前,考生應認真審題,“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齡。你認為他在二十歲以後和三十歲以後對母愛各有怎樣的體會”,從題幹中來看,考生應到文中找出這兩個年齡階段對母親行為的描寫和對“我”感受的描寫,最後再分析對母愛的具體感受。

18.

試題分析:題幹中問的是“文章在對那個看樹影兒的孩子的擬想中結束。作者這樣寫想要表現什麼?這種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什麼”。這是考查對主旨的分析概括。“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上文所寫的是“我”的母親對“我”愛,此處的“那個孩子”所感受到的愛是普天下母親對孩子的愛,寫出了母愛的普遍及獨特。這樣的抒情方式比較含蓄,韻味悠長。

【考點定位】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本題要從題幹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題幹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題區域;暗示答題思路;暗示答題方法;暗示*本身。審題時注意:是否選準題眼(答題重點);◆是否選全要點(要答幾個方面);◆是否選準角度(以誰為陳述主體);◆是否選好恰當的句式(要與設問的句式一致)組織語言時,注意“問”與“答”要照應好。答題:“規範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1)*在文中(直接來源於文中或或從文中提煉);(2)選擇並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高考閲卷採點給分)。比如本題,題幹問的是“文章在對那個看樹影兒的孩子的擬想中結束。作者這樣寫想要表現什麼?這種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什麼”,“想要表現什麼”,這是針對文章的主旨提問;“這種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什麼”,這是針對寫法提問。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