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閲讀文章,完成後面題徐中舒:我的治學之路我十六歲那年進入安慶第一師範學校,*班學習了三年。在師範教授國文課...

來源:國語幫 9.64K

問題詳情:

7.閲讀文章,完成後面題徐中舒:我的治學之路我十六歲那年進入安慶第一師範學校,*班學習了三年。在師範教授國文課...

7.閲讀文章,完成後面題

徐中舒:我的治學之路

我十六歲那年進入安慶第一師範學校,*班學習了三年。在師範教授國文課的是前清舉人,桐城古文派大師吳汝倫的弟子胡遠浚先生。桐城古文派以復古為革新,提倡做明白淺顯的古文,編集了《經史百家雜*》和《古文辭類纂》這樣的選本,使初學者循序漸進,一方面能逐步掌握文言文,進而能直接閲讀三代兩漢的典籍;另一方面又可以懂得讀書的門徑,掌握必要的書目知識。胡先生在當時很有文名,他的國文課是我在師範裏最喜愛的功課,師範的三年學習,我將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集註於國文課;其餘功課只求及格就行了。師範畢業以後,我先後考上了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數理系和南京河海工程學校,終因所學與自己的興趣大相徑庭,不忍捨棄對*傳統文化的愛好而輟學。一直到1925年我考上清*學研究院,從王國維先生學習古文字,遂正式走上了研習*古史的道路。

在輟學的那段時間裏,我做過小學教師和家庭教師,儘管教務繁重,仍擠出時間自學古文。學習本是一件極*苦,極枯燥之事,若無濃烈的愛好,是很難做到樂在其中的。‘孔子説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這個道理。我因為古文基礎比較堅實,能順利地閲讀古代文獻,接觸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對古代社會的瞭解也就愈加深入。我年輕時對*古典文學有興趣,曾發表過《木蘭歌再考》《五言詩發生時期的討論》等文章,闡述了自己對*古代文學的一些看法;然而治史要求處處徵實,*古史中未知數甚多,要取得一點突破,在前人基礎上有所進步那是非常不易的,要儘量避免其它干擾。一個人精力有限,要同時在兩個方向都取得成功的可能*極小,為了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我便放棄了對文學的愛好,將精力專注於*古史上。“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只有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我在進入清*學研究院以前,主要是打下了較好的古文基礎,工具書也不過是一本《康熙字典》。在清*學研究院一年的學習中,我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從王國雛先生抄寫*骨文、金文,並採用王國維先生提出的“古史二重*法”,將古文字材料與古代的文獻典籍相互映*,互相補充,運用於*古代史的探索之中。《從古書上所見的殷周民族》一文是我在清*學研究院的畢業論文,也是我對*古代社會研究的開端。後來我在前*研究院史語所工作時,便循着這個方向陸續寫出了《耒耜考》《殷周之際史蹟之檢討》等一組文章,逐漸形成了自己對*古代社會的一套看法。二十年代後期,以安陽殷墟的田野發掘為標誌的我國現代考古學產生了。我在三十年代初根據殷墟的考古發掘資料寫出了《再論小屯與仰韶》一文,開始了利用考古資料並結合古代文獻來探索*古史的嘗試,在此後半個多世紀裏,不斷湧現的新的考古資料成為我研究*古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據,考古學知識也成為我治史的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了。此外,由於近代文化人類學的長足進展,用邊裔民族的資料闡發古代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同樣成為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途徑。我係統地學習民族史是在解放以後,雖然當時我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許多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兄弟民族具體而微的材料使我得到極大的啟發。

我研治*古史六十餘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儘管我現在早已逾古稀之年,也還要繼續擴充基礎知識,譬如在音韻學方面,由於自己口耳方面的限制和沒有進行長期的訓練,至今尚不能真正掌握,還須不斷補課,生命有限而學無止境。 (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堅實的基礎。首先應根據自己所選擇的學習方向來確定最起碼的基礎範圍,即一門學科的入門知識,從而紮紮實實地去掌握它;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再逐步地擴大自己的基礎面。切忌在學習之始就把基礎學習的面鋪得過寬過大,盲目地去追求所謂的博,反造成學習重點不突出,知識不繫統,不紮實,精力分散,結果是事倍功半,甚而一事無成,造成時間精力的極大浪費。(徐中舒《先秦史十講》)

②他從艱難困苦中走出,深知物力維艱,終身極為節儉,生活上只求衣能蔽寒,食能果腹而已。1961年,徐中舒被驅逐出川大校園,蝸居一間20平方米的門房。一些學生也為之抱不平,他卻處之泰然,反而勉勵學生:“‘士志於道’,搞學術研究的人重要的是要在學術上做出貢獻,生活上的一切都是小事。”(彭裕商《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徐中舒早年受教於桐城古文派大師吳汝倫的弟子胡遠浚先生,桐城派獨特的“家法”為徐中舒此後的文史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B.徐中舒兩次考上理科*卻中途輟學,最終考取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走上古史研究道路,是因為他發現自己興趣在*傳統文化方面,不可能在科技領域有所作為。

C.徐中舒早年本已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略有小成,後來卻將精力專注於*古史上,是因為*古史中未知領域尚多,相比之下更有研究的價值。

D.近現代考古學和文化人類學的長足進展,使徐中舒放棄了早年所追隨的王國維先生“古史二重*法”的治學理路,終於在古史研究中開闢出新的境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E.徐中舒在文中多次引用《論語》中的名言闡釋解説,生活中也曾引述《論語》勉勵後學,一生治學雖時有新變,但卻始終葆有着傳統儒者的古風。

(2)材料展現了徐中舒怎樣的精神品格和學者風範?請結合材料概括分析。

(3)徐中舒認為治學首先應確定“一門學科的入門知識”,然後“逐步地擴大自己的基礎面”,這在徐中舒自己的治學之路上是如何體現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4)文中作者介紹了哪些提高古文修養的方法?請結合材料回答。並談談良好的古文修養對作者一生治學產生了哪些影響。

【回答】

(1)(5分)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B給1分;答C.D不給分。

(2)(6分)①專注好學,善於取捨,兩次輟學最終走上研習古史的道路;②持之以恆,學無止境,年逾古稀仍在不斷擴充基礎知識;③淡泊名利,生活節儉,不為物質上的得失所動。(每點2分)

(3)(6分)①早年打下堅實的古文基礎,精力專注於*古史上;②花費大量時間抄寫*骨文、金文,打下堅實的古文字學基礎,從而能夠利用古文字材料與古代的文獻典籍互*互補;③在原有治學方法的基礎上,系統地學習了考古學、民族史,擴展到利用考古資料與邊裔民族的資料闡發古代社會發展。(每點2分)(4)(8分)方法:①要選擇合適的選本,掌握讀書的門徑;②要培養濃烈的興趣,耐得住學習的*苦、枯燥。影響:①影響了他治學方向的選擇,使他棄理從文,棄古典文學專注*古史;②使他能順利地閲讀古代文獻,能夠紮實地擴展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治學領域。(每點2分)

【解析】

(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項,“不可能在科技領域有所作為”條件不充分,原文“與自己的興趣大相徑庭”不能成為“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充分條件;C項,“相比之下更有研究的價值”與原文不符,原文解釋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D項,“放棄了王國維先生‘古史二重*法’的治學理路”文中無據,研究領域的拓展轉變並不意味着對已有方法理路的放棄。所以選EA。

【考點定位】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易錯*示】在傳記類文本閲讀題中,涉及到文章的細節、結構、傳主的品格等等多方面,錯誤選項多為無中生有,牽拉因果、傳主的品格和所舉的事例不對應等。答題時應仔細注意題幹內容,在回到原文中,與原文內容仔細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並分析判斷。分析判斷時,要注意選項中那些絕對、不全面、牽強、似是而非等特徵的方面。例如本題選項D就屬於於文無據的錯誤。

(2)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從“精神品格和學者風範”兩方面進行篩選。篩選時從文中找出能體現徐中舒精神品格和學者風範的事件,概括分析即可。如徐中舒為了學習自己喜愛的*傳統文化,兩次輟學,堅持自學古文,又捨棄自己感興趣的*古典文學,專注於*古史。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此類題要遵循三個步驟。①一個原則:忠於原文。簡答題*源於文本,不可憑空去想。②兩個觀念:一是整體觀念。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二是聯繫觀念。聯繫全文,聯繫主題。③三個步驟:第一步:速讀文章,瞭解大意;第二步:根據試題,精讀文章;第三步:根據原文,結合題目,巧妙作答。

(3)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文本中能表現徐中舒的治學之路的相關語段,概括他是怎樣先確定一門學科的入門知識,然後逐步擴大自己的基礎面的。例如在進入清*學研究院以前,打下較好的古文基礎,後來將精力專注於*古史上。在研究*古史的過程中,系統學習考古學、民族史。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信息篩選的題目,是實用類文本閲讀必考的題目,有局部信息篩選和綜合信息篩選,局部信息篩選集中在文章的某個段落,綜合信息篩選集中在文章的某個部分或全文。答題時首先要求審清題幹,確定試題的類型是局部信息篩選還是綜合信息篩選,局部信息篩選要對對應的段落進行劃分,提取關鍵詞語。綜合信息篩選注意對局部或全文內容的概括,重點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題是注意提取文中的關鍵詞語分析作答。

(4)試題分析:解答本題,可先從文中篩選徐中舒提高古文修養的方法。如早年徐中舒跟胡遠浚先生學習古文,從《古文辭類纂》這樣的選本中受益很多,可知要選擇合適的選本,掌握讀書的門徑。再如徐中舒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即便是在輟學,教務繁重時,仍堅持自學古文,可知要培養愛好,耐得住*苦、枯燥。然後結合文本分析良好的古文修養對徐中舒治學產生的影響。如影響了他治學方向的選擇及他的治學領域和研究方法。

【考點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

【技巧點撥】解答此類題,要通讀全文,把握與傳主相關的重要事實,瞭解傳主的生活經歷或人生軌跡;把握傳主的*格特徵或人生追求、思想個*;把握傳主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對傳主的態度與評價;把握傳主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等。(歸納概括傳主的主要經歷、重要事蹟(事件))。掌握歸納人物經歷(事件)的基本方法:1.時間變化2.地點變3.職位(工作)變化。4.注意關鍵句子提示(過渡句)5.注意題目的附加條件(對歸納內容的限制)。篩選歸納傳主的主要*格特徵(特質、與眾不同之處等)方法:1.從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傳主的*格。2.注意作者對傳主的議論*描述。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對傳主的評價。4.關注文章的過渡句。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