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燕昭王求士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

來源:國語幫 3.0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燕昭王求士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固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默,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啕籍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於燕矣。”

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

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二*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官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選自《戰國策》)

2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卑身厚*,以招賢者         *:錢財、禮物

B.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雪:洗刷

C.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捐:捐獻、貢獻

D.燕王吊死問生               吊:祭奠

22.下列各組語句中,劃線的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齊因孤國之亂             因使唐雎使於秦

B.詘指而事之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涓人言於君曰             且貳於楚也

D.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     樊將*以窮困來歸丹

2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記敍了燕昭王真心誠意,求取賢士,為國報仇,最後如願以償的故事。燕昭王虛懷求教,尊敬賢者的行動,一向傳為禮賢下士的佳話,即使在今天,依然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和教育作用。

B.本文用對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局,重點突出層次清晰;用列白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郭隗縱橫捭闔的遊説才能和燕昭王禮賢下士、卑躬屈節、求賢若渴、知人善用的美德躍然紙上。

C.郭隗講“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一是讓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幾種,供他作出正確的選擇;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賢如師,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學問得以發揮,地位得以提高。

D.整篇文章在重點介紹燕昭王謙恭下士、吊死問生、與老百姓同甘共苦,與秦、楚、三晉聯兵等的同時,作者也以簡略的筆墨介紹了燕昭王求士取賢的事情,照顧到了他所以能夠復國報仇的其他因素。

【回答】

21.C

22.C

23.D

【解析】

21.

試題分析:“捐”此處的意思為“捨棄,損失”。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閲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移的現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根據語境,C項譯為“哪裏有為了死馬而白白損失了五百金的”

22.

試題分析:C項兩句中的“於”都是介詞,意思為“對”。A項前一句中的“因”是介詞,意思為“趁着”;後一句中的“因”是連詞,意思為“因而”。B項前一句中的“而”是連詞,表示修飾關係;後一句中的“而”是連詞,表示承接關係。D項前一句中的“以”是介詞,意思為“把”;後一句中的“以’’是介詞,意思為“因為”。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虛詞的是文言文閲讀考核的難點,考的虛詞一般在課本中出現。虛詞題考查的基本方式是將試卷閲讀語段中的句子和必修課本中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較異同,對於必修課本中的虛詞,我們一方面要儘量做到全面掌握,因為課內文言文大多數篇目都是要求背誦的,理解起來較為容易,另一方面要特別關注所含虛詞用法特殊而課文語例又較少句子,並加以牢記。常考文言虛詞主要“而”“之”“以”“於”“因”“為”“若”等18個。

23.

試題分析:整篇文章是在突出求士取賢這一重點的同時,以簡略的筆墨介紹了燕昭王謙恭下士、吊死問生、與老百姓同甘共苦,與秦、楚、三晉聯兵等事。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類題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選項按原文順序,依次對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和迷惑*,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此類題目選擇肢中設錯類型可分為信息錯位、錯解詞語、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將文中未然的信息説成必然等。解題時考生應審準題幹,依文索義,正確分析。

【參考譯文】

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以後登上王位,他禮賢下士,用豐厚的聘禮來招摹賢才,想要依靠他們來報齊國破燕殺父之仇。為此他去見郭隗先生,説:“齊國乘人之危,攻破我們燕國,我深知燕國勢單力薄,無力報復。然而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商國是,以雪先王之恥,這是我的願望。請問先生要報國家的大仇應該怎麼辦?”

郭隗先生回答説:“成就帝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師,成就王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友,成就霸業的國君以賢者為臣,行將滅亡的國君以賢者為僕役。如果能夠卑躬曲節地侍奉賢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誨,那麼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會光臨;早些學習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別人過後再默思,那麼才能勝過自己十倍 的人就會到來;別人怎麼做,自己也跟着做,那麼才能與自己相當的人就會來到;如果憑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氣凌人地指揮別人,那麼供人驅使跑腿當差的人就會來到;如果放縱驕橫,行為粗暴,吼叫罵人,大聲喝斥,那麼就只有奴隸和犯人來了。這就是古往今來實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廣泛選用國內的賢者,就應該親自登門拜訪,天下的賢人聽説大王的這一舉動,就一定會趕着到燕國來。”

昭王説:“我應當先拜訪誰才好呢?”郭隗先生説道:“我聽説古時有一位國君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可是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近侍對他説道:‘請您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了。三個月後他終於找到了千里馬,可惜馬已經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買了那匹馬的腦袋,回來向國君覆命。國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麼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這個近侍胸有成竹地對君主説:‘買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為大王您擅長買馬,千里馬很快就會有人送了。'於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馬就到手了。如果現在大王真的想要羅致人才,就請先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況那些勝過我的人呢?他們難道還會嫌千里的 路程太遙遠了嗎?”

於是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並拜他為師。消息傳開,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而來,劇*也從趙國來了,人才爭先恐後集聚燕國。昭王又在國中祭奠死者,慰問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年的時候,燕國殷實富足,國力強盛,土兵們心情舒暢願意效命。於是昭王用樂毅為上將*,和秦楚及三晉趙魏韓聯合策劃攻打齊國,齊國大敗,齊閔王逃到國外。燕*又單獨痛擊敗*,一直打到齊都臨淄,掠取了那裏的全部寶物,燒燬齊國宮殿和宗廟。沒有被攻下的齊國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