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燕將錄【唐】杜牧譚忠者,絳人也。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劉濟與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

來源:國語幫 9.06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燕將錄【唐】杜牧譚忠者,絳人也。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劉濟與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燕將錄

【唐】杜牧

譚忠者,絳人也。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劉濟與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黃門②出禁兵伐趙,魏牧田季安曰:“趙誠虜,魏亦虜矣,計為之何?”其徒言曰:“願借騎五千以除君憂。”季安大呼曰:“壯夫哉!兵決出。”

忠其時為燕使魏,知其謀,乃入謂季安曰:“某之謀,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往年王師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謀。今王師越魏伐趙,不使耆臣宿將而專付中臣,不輸天下之*而多出禁*,君知誰為之謀?此乃天子自為之謀,欲將誇服於臣下也。今若師未叩趙,而先碎於魏,是上之謀反不如下,且能不恥於天下乎!既恥且怒,於是仗猛將,練精兵,畢力再舉涉河。鑑前之敗必不越魏而伐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而後魏是上不上下不下當魏而來也。”季安曰:“然則若之何?”忠曰:“王師入魏,君厚犒之。於是悉*壓境,號曰伐趙,則可*遺趙人書曰:‘魏若伐趙,則河北義士謂魏賣友;魏若與趙,則河南忠臣謂魏反君。賣友反君之名,魏不忍受。執事若能遺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趙,西得以為臣。於趙為角尖之耗,於魏獲不世之利,執事豈能無意於趙乎?’”季安遂用忠之謀,與趙*計,得其堂陽。

忠歸燕,謀欲激燕伐趙,會劉濟合諸將曰:“天子知我怨趙,今命我伐之,趙亦必大備我。伐與不伐孰利?”忠疾對曰:“天子終不使我伐趙,趙亦不備燕。”因使人視趙,果不備燕。後一日,詔果來,曰:“燕南有趙,北有胡。燕其為予謹護北疆,勿使予復掛胡憂,而得專心於趙。”劉濟乃曰:“信如子斷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盧從史外親燕,內實忌之;外絕趙,內實與之。此為趙畫曰:燕以趙為障,雖怨趙,必不殘趙,必不為備,一且示趙不敢抗燕,二且使燕獲疑天子。趙人既不備燕,潞人則走告於天子,曰:燕厚怨趙,今無見伐而不備燕,是燕反與趙也。此所以知天子終不使君伐趙,趙亦必不備燕。”劉濟曰:“今則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無不知,今天子伐趙,君坐全燕之*,一人未濟易水。是燕貯忠義之心,卒染私趙之口,不見德於趙人,惡聲徒嘈嘈於天下耳。唯君熟思之。”濟乃自將七萬人南伐趙。

(選自《樊川文集》,有刪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趙、魏、潞均指當時割據一方的藩鎮,燕牧、魏牧、潞牧分別指所在藩鎮的節度使。②中黃門:此處指宦官。

1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某之謀,是引天下之兵也        引:引來

B.今若師未叩趙                  叩:攻打

C.魏若與趙,則河南忠臣謂反君    與:幫助

D.會劉濟合諸將曰                會:拜會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不使耆臣宿將而專付中臣/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

B.於趙為角尖之耗/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   

C.因使人視趙,果不備燕/不如因善遇之

D.不見德於趙人/君既若見錄

15.文中畫線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鑑前之敗/必不越魏/而伐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而後魏/是上不上/下不下/當魏而來也

B.鑑前之敗/必不越魏而伐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而後魏/是上不上/下不下/ 當魏而來也

C.鑑前之敗/必不越魏而伐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而後魏是/上不上/下不下/當魏而來也

D.鑑前之敗/必不越魏/而伐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而後魏是/上不上/下不下/當魏而來也       

1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是杜牧為燕鎮部將譚忠寫的一篇傳記,文章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鎮割據嚴重,藩鎮之間、藩鎮與朝廷之間爭戰不休的社會現實。

B.朝廷從全國各地徵調*隊越過魏鎮去攻打趙鎮,魏鎮節度使田季安想趁機起兵攔擊朝廷*隊,譚忠認為此舉不妥,並提出兩全之策幫助魏鎮擺脱危機。

C.譚忠回到燕鎮後,想讓劉濟出兵*趙鎮。他分析説,皇上要*趙鎮,而燕鎮不出兵協助的話,會讓心懷忠義的燕鎮背上偏袒趙鎮的惡名。

D.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譚忠始終注意維護與朝廷的關係。作者對譚忠的言行雖然沒有作出直接評價,但行文中還是透露出對他的肯定之意。

1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 執事若能遺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趙,西得以為臣。(6分)

⑵ 燕其為予謹護北疆,勿使予復掛胡憂,而得專心於趙。(4分)

【回答】

13.D

14.B

15.B

16.B

17.

(1)您如果能送給魏鎮一座城池,魏鎮能夠拿此城向皇上報捷,把這座城池作為報捷的憑據。這樣就使得魏鎮在北面能夠(繼續)侍候趙鎮,在西面能夠(繼續)做朝廷之臣。

(2)燕鎮一定要替我小心謹慎地守護北部邊境,不要讓我再牽掛胡人(方面)的憂患,而能夠在趙鎮方面集中精力(集中精力對付趙鎮)。(譯出句子大意給1分,“其”、“掛”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解析】

13.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定要在答題時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進行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會:適逢,恰逢。本題的答題思路是:先利用朗讀時語音的不同或停頓辨析。一個詞的詞義和語音之間是有一定的關聯的。一個詞它的語音不同,這個詞所表示的詞義也必然會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語境辨析。詞義不是單一的,它具有多義*,但當這個詞語放到具體的語句中時,它的意義大都會單一化。因此,在具體的語句中,一個詞的確切意義可以辨析出來。最後,比較互*法。通過詞與詞之間意義的關係和多義詞諸義項的關係對比,較其異,*其同,達到探求和判定詞義的目的。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而:錶轉折,但是/表順承或目的;於:介詞,對;因:於是,就/趁機;見:表被動/相當於“我”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這裏可根據實詞斷句法。即在讀懂全文,瞭解所點斷文章的大致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先斷開能斷的句子。如果是敍述*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節;若有人物對話,就要弄清誰與誰對話,講的什麼話。如是説理*文章,則要弄明白談了哪些問題,表明了怎樣的觀點。同現代漢語語法一樣,古文中的主語、賓語一般是名詞(代詞),謂語多是動詞,主語、謂語與賓語是句子的主幹,而謂語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謂語動詞,分析動詞與它前後詞語之間的關係,就能正確斷句。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B“從全國各地徵調*隊”錯,參見原文“中黃門出禁兵伐趙”“不輸天下之*而多出禁*”。解答此類題的思路是:先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再把選項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7.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

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幹,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幹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向雙音節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併或反義合併或反義並列為構詞特徵。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 (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於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繫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又要聯繫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文言文參考譯文】

譚忠是絳地(今山西絳縣)人。他為人豪邁雄健,愛好談兵,燕鎮節度使劉濟給他兩千兵馬,讓他駐守白狼口。唐憲宗元和五年,宦官率領朝廷禁衞部隊*趙鎮,魏鎮節度使田季安(對下屬們)説:“趙鎮的人如果成為俘虜,(我們)魏鎮的人也會成為俘虜,打算(考慮)怎麼應對這件事呢?”他的屬下説:“給我五千鐵騎來解除您的憂慮。”田季安大聲説:“(真是)勇猛啊!一定出兵。”

譚忠當時代表節度使劉濟出使魏鎮,得知了田季安(中途截擊朝廷*隊)的企圖,便前去對田季安説:“你部下的主意,這是要引來天下的*隊(攻打魏鎮)啊。為什麼這樣説呢?以往朝廷*隊的謀劃一次也未失過手,這是宰相的謀。現在,朝廷的*隊越過魏鎮去*趙鎮,不任用老臣宿將帶兵,反而把兵權專門交給宦官,不徵調全國的*隊,而主要派出朝廷直屬的禁衞部隊,您知道這是誰的主意嗎?這是皇上自己做出的決定,想要在臣屬面前誇耀(自己英明),(讓)臣屬佩服(自己)。現在如果朝廷禁*還沒有攻打趙鎮,卻先在魏鎮境內被消滅了,這(就表明)皇上的謀略反而不及臣屬,能不被天下人羞辱嗎?(皇上)既感到羞恥又感到惱怒,就會任用勇猛善戰的將領,訓練精鋭的部隊,全力起兵渡過黃河。朝廷汲取以往失敗的教訓,一定不會越過魏鎮去攻打趙鎮;比較趙鎮和魏鎮罪責的大小,一定不會先打趙鎮然後攻魏鎮。這就叫既不上也不下,正好對着魏鎮而來。”田季安説:“既然這樣,那麼怎麼辦呢?”譚忠説:“當朝廷*隊進入魏鎮境內時,您要好好犒勞他們。此時,您要將魏鎮全部兵馬調往邊境,號稱攻打趙鎮,可以暗中給趙鎮送信説:‘魏鎮如果攻打趙鎮,那麼河北的仗義之人會説魏鎮出賣朋友;魏鎮如果援助趙鎮,河南的忠君之臣會説魏鎮反叛朝廷。出賣朋友和反叛朝廷的名聲,魏鎮是不能容忍和接受的。您如果能送給魏鎮一座城池,魏鎮能夠拿此城向皇上報捷,把這座城池作為報捷的憑據。這樣就使得魏鎮在北面能夠(繼續)侍候趙鎮,在西面能夠(繼續)做朝廷之臣。對趙鎮來説,僅為一點點損失;對魏鎮來説,能獲得世間少有的利益,您難道能夠對趙鎮(的安危)毫不在意嗎?’”田季安於是採用了譚忠的計謀,與趙鎮暗中商議,得到了趙鎮的堂陽城。

譚忠回到燕鎮後,打算鼓動劉濟攻打趙鎮,正逢劉濟*各位將領説:“皇上知道我怨恨趙鎮,如果命令我*趙鎮,趙鎮也必然全力防備我。出兵*與不出兵*,哪種做法更有利呢?”譚忠趕忙回答説:“皇上最終是不會讓我們去攻打趙鎮的,趙鎮也不會防備燕鎮。”於是(劉濟)派人到趙鎮偵察,趙鎮果然不防備燕鎮。過了一天,皇上的詔書果然送來了,説:“燕鎮南面是趙鎮,北面有胡人。燕鎮一定要替我小心謹慎地守護北部邊境,不要讓我再牽掛胡人(方面)的憂患,而能夠集中精力對付趙鎮。”劉濟就説:“事情確實像你判斷的那樣,你是怎麼知道的呢?”譚忠説:“潞鎮節度使盧從史表面上與燕鎮親近,內心實際是忌恨燕鎮的;表面上與趙鎮斷絕往來,內心實際是幫助趙鎮的。(我們)在這裏替趙鎮考慮:燕鎮把趙鎮作為屏障,雖然怨恨趙鎮,但肯定不會傷害趙鎮,趙鎮沒有必要防備燕鎮,(這樣)一來顯示趙鎮不敢抗拒燕鎮,二來可使燕鎮受到皇上懷疑。趙鎮人既然不防備燕鎮,潞鎮人便會跑去報告皇上説:‘燕鎮非常怨恨趙鎮,現在趙鎮遭受攻擊卻不防備燕鎮,這説明燕鎮相反是幫助趙鎮的。’這就是我知道皇上最終不會讓您攻打趙鎮,趙鎮也不會防備燕鎮的原因。”劉濟説:“現在應當怎麼辦呢?”譚忠説:“燕鎮與趙鎮結下仇怨,天下無人不知。現在皇上出兵攻打趙鎮,您卻使整個燕鎮的兵馬,一個人也沒有渡過易水(去攻打趙鎮)。這是燕鎮懷着對朝廷的忠心,最終(卻)招來偏袒趙鎮的口實,(既)不被趙鎮人感激,而壞名聲徒然喧鬧在天下人的耳畔。請您仔細地考慮這個問題吧!”劉濟於是親自率領七萬人向南邊*趙鎮。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