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念奴嬌①[南宋]葉夢得雲峯橫起,障吳關三面,真成尤物。倒捲回潮,目盡處、秋水粘天無...

來源:國語幫 1.94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念奴嬌①[南宋]葉夢得雲峯橫起,障吳關三面,真成尤物。倒捲回潮,目盡處、秋水粘天無...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念奴嬌①

[南宋]葉夢得

雲峯橫起,障吳關三面,真成尤物。倒捲回潮,目盡處、秋水粘天無壁。綠鬢人歸,如今雖在,空有千莖雪。追尋如夢,漫餘詩句猶傑。 

聞道尊酒登臨,孫郎②終古限,長歌時發。萬里雲屯,瓜步晚、落日族旗明滅。鼓吹風高,畫船遙想,一笑吞窮髮③。當時曾照,更誰重問山月。

【注】

①這首詞是作者兼知建康府時,登鎮*北固山有感而作。

②孫郎,即孫策,曾經常攜酒登臨此山遊宴。

③窮髮:指遙遠的北方,詞中指金人的後方。

16.上闕借景抒情,在寫景時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請簡要説明。

17.前人評價這首詞“豔蘇氏之餘波”,意即這首詞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諸多相似之處。請就抒發的思想感情內容的相似點進行分析。

【回答】

16.

①比喻。把“雲峯”比喻為“尤物”,寫出了雲峯的奇特可愛。

②誇張。放眼望去,秋水和天粘連在一起,寫出了水天渾然一體的浩蕩之勢。(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17.

①都抒發了對眼前大好山河的讚美。兩首詞寫景壯闊,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②都抒發了歲月日增、功業無成的感慨。葉詞中,作者寫了自己“空有千莖雪”的感歎;蘇詞中,作者也有“早生華髮”之歎。

③都抒發了雖處逆境而又豁達樂觀的豪邁之情。葉詞中,作者雖然“空有千莖雪”,但依然希望能夠直搗敵方老巢;蘇詞中,作者雖然貶謫黃州,但依然能夠“一尊還酹*月”。

【解析】

試題分析:

16.題幹問的是“上闕借景抒情,在寫景時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請簡要説明”這是考查表達技巧。起句“雲峯橫起”,奇峯突起,氣勢不凡。下句“障吳關三面”,是寫雲峯分佈情景:雲霧繚繞的山峯象屏障一樣把古吳國所屬地區遮去了三面。三面,是指東、西、南三面。吳關,泛指吳國轄境,此處指今*蘇沿*一帶。接下去“真成尤物”,是作者對雲峯的讚歎。尤物,原意指尤異的人物,一般是指女*,這裏借指雲峯的奇特可愛。緊接以下兩句用誇張手法,“目盡處、秋水粘天無壁”寫從*幹極目望去,回潮倒卷之處,水天渾然一體,無邊際可尋。這句是用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洞庭汗漫,粘天無壁”的下一句,很切合詞意,押“壁”字韻,可謂天衣無縫。一個“秋”字點出時令。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區分鑑賞要求,即試卷設題是要我們從修辭角度,還是表現手法角度,還是篇章結構,還是兼而有之。(1)必須準確的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其次才是對相關表達技巧的具體的鑑賞。(2)結合相關詩句説説這個手法的內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説説作者採取這種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釋(4)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鑑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鑑賞結合在一起的流暢優美的賞析。解題格式: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敍(描寫)+敍(描寫)什麼+抒什麼情;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見錯誤:解答這類提問時,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詩歌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這是不對的。但在闡述具體某句詩時,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如本題範圍明確“詞的上闋”,而且是“寫景時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範圍縮小,難度降低。

17.題幹問的是“前人評價這首詞‘豔蘇氏之餘波’,意即這首詞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諸多相似之處。請就抒發的思想感情內容的相似點進行分析”這是考查詩歌情感,並且是比較題。“綠鬢人歸,如今雖在,空有千莖雪。追尋如夢,漫餘詩句猶傑”由寫景轉入抒情。前面説過,作者曾兩次出知建康府,第一次到建康時不過五十歲多一點,還不算老,“綠鬢人歸”,回去時頭髮還是青的;可是這次重返故地,已是過了花*的人了,人雖還活着,但已是滿頭白髮,回想當年情景,有如大夢一場,只有詩情未減,下筆仍象往日那樣雄渾奔放。作者這裏雖然感到年歲日增,精力已不如前,但並無傷感情緒,還以“詩句猶傑”自豪,胸襟是很開朗的。詞的下片,則是作者看了眼前景物,思潮起伏,興起了一系列的感慨。首先他想到東漢末年崛起*東的孫策,也常攜酒登臨此山遊宴,時而引吭高歌。當時孫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惜他壯志未酬就短命死了,飲恨千秋。“萬里”以下五句,應是作者興盡下山,回到自己座船以後的思想活動。他向西望去,萬里濃雲綿亙,此時北岸臨*的瓜步一帶,夕陽正照着*營中的旌旗或明或暗,鼓角聲隨着秋風飄來,詞人不禁想到:淮水以北地區已被金兵佔領,南宋*岌岌可危,收復失地渺不可期。安得有一天王師北定中原,大*直入金人腹地,以實現舉國父老的願望。“窮髮”一詞出自《莊子•逍遙遊》,指最遙遠的北方,詞裏是指金人的後方,“吞窮髮”也就是岳飛所説的“直搗黃龍府”之意。這幾句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思想。結尾兩句,寫月亮從東山升起了,就是這個月亮,曾照遍古往今來的人,其中既有孫策,也有率*南下進駐瓜步的北魏太武帝,當年的情景,月亮通通可以作*。這些歷史事件,可是有誰去問過它呢!“更誰重問山月”這一結句,既有景又有情,讓人回味無窮。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課內的內容,考查的是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最後把兩詞的情感相同點找出來:都抒發了對眼前大好山河的讚美。兩首詞寫景壯闊,讚美之情溢於言表。都抒發了歲月日增、功業無成的感慨。都抒發了雖處逆境而又豁達樂觀的豪邁之情。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詩歌鑑賞比較閲讀應遵守的基本原則,那就是“知同辨異”:“知同”就是發現兩首詩中相同、相似的東西;“辨異”就是分辨兩詩中不同乃至相對、相反的東西。在平時的訓練中,則應注意以下兩種情況: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對同一題材的吟詠。像杜牧(唐)《過華清宮》與杜常(宋)《題華清宮》的異同比較,暢當(唐)《登鸛雀樓》與王之渙(唐)《登鸛雀樓》優劣的比較。第二,要注意運用相似手法表達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達相同感情的詩作。理解內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讀懂詩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讀詩的題目,題目往往點明瞭詩的主要內容,定下了感情基調,瞭解作者身世及所處的朝代,即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人境遇,心情的不同,會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抓關鍵詞語,分析作者的喜怒哀樂等感情,注意詩的最後兩句,古人寫詩常常卒章顯志,點明主旨,熟悉常用感情基調用語,結合全詩,把握兩詩不同的感情基調。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