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秋晚登城北門(宋)陸游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滿眼愁。一點烽傳①散關信,兩行雁帶杜...

來源:國語幫 2.5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秋晚登城北門(宋)陸游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滿眼愁。一點烽傳①散關信,兩行雁帶杜...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秋晚登城北門

(宋)陸游

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滿眼愁。

一點烽傳①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②秋。

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

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③。

【注】①烽傳:古時邊境備*急,築高土台,積薪草,夜間有寇*,即舉火燃燒,以相傳告,謂之舉烽;白天則燃燒積薪或狼糞以望其煙,謂之燔燧。②杜陵:本指長安,此處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漢中,南宋西北邊境上的重要關塞南鄭.大散關皆在此地,詩人過去曾在這裏駐守。

20.請結合以上詩歌的內容,賞析尾聯中“非”和“猶”兩字的妙處。

21.詩人的心緒集中在“愁”字上,全詩是怎樣體現的,請簡要分析。

【回答】

20.“非”表現了當年的戎馬生涯早已成往事的感慨與無奈;“猶”有仍然之意,詩人仍然不忘收復失地,北定中原;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了詩人雖壯志未酬,但心繫國事,雄心猶存的豪情壯志。

21.全詩以“愁”字為線索,貫穿全篇。首聯記敍出遊的地點、時間和感受,並點名題旨。頷聯寫遠望烽火,仰觀雁陣所興起的失地之愁。頸聯由失地而想到“山河興廢”和“身世安危”。尾聯追憶“橫槊賦詩”,激起壯志難酬之悲。詩人在登樓前內心已自不歡,只有心懷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會引起愁緒。所以説“愁”字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全詩的詩眼。

【解析】

2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語言的能力。解答此題,要依據練字題的答題模式作答:該字採用了……的表現手法(或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特點,表達了詩人……的情感。“橫槊賦詩’意指行*途中,在馬上橫戈吟詩,語出元振稹《唐故撿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 銘並序》“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其後蘇拭在《前赤壁賦》中也曾寫過“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橫槊賦詩”在這裏借指乾道八年 (1172)陸游於南鄭任四川宣撫使幕府職時在*中作詩事,他經常懷念的,正是“鐵馬秋風大散關”的戎馬生涯,而現在這些已成往事。“非復昔”三字包含着 多少感慨啊!詩人雖然離開南鄭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鐵馬,魂繞古梁州”,正是報國心志的抒發,詩雖結束,而餘韻悠長。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1.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鑑賞詩眼型的題型。這種題型最常見的提問方式有:①某字(詞)是全詩的“詩眼”,為什麼?②全詩圍繞某字展開,請結合全詩分析。這種類型題的答題模式是:第一步,突出該字對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第二步,結合詩句進行梳理,列舉全詩圍繞該字寫了哪些內容。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緒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轉寫憂國之思,以天地淒涼的**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推進一層。尾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心境渲染到極致。第三步,從該字在詩中的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亂”實際是全詩的綱(線索),串聯詩人所見、所感、所想,使詩歌內容雖多而集中。第四步,緊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