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閲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後面題目。錢塘觀潮施閏章海*雨中開,濤飛*上台。聲驅千騎疾,氣卷萬山來。絕岸愁傾覆,...

來源:國語幫 4.9K

問題詳情:

8.閲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後面題目。錢塘觀潮施閏章海*雨中開,濤飛*上台。聲驅千騎疾,氣卷萬山來。絕岸愁傾覆,...

8.閲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後面題目。

錢塘觀潮

施閏章

海*雨中開,濤飛*上台。

聲驅千騎疾,氣卷萬山來。

絕岸愁傾覆,輕舟故溯洄。

鴟夷①有遺恨,終古使人哀。

【注】①鴟夷:皮袋,這裏借指潮神伍子胥。據《吳越春秋》等記載,春秋吳國大夫伍子胥因勸諫吳王夫差而被疏遠、賜死。伍子胥臨死時,囑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來或者把頭割下來懸掛在南城門上,以便看到吳國的滅亡。吳王大怒,下令用鴟夷把他的屍體包裹起來,投入錢塘*。後來伍子胥化為錢塘*潮潮神。

【小題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首聯“海*雨中開,濤飛*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觀潮,潮水來時,在迷濛的雨點和潮水衝擊下,海*隨潮水展開。潮來時浪濤飛向錢塘*上的觀潮台,極寫潮水聲勢之大。

B.頷聯“聲驅千騎疾,氣卷萬山來”同時運用了比擬、誇張、視聽結合等修辭手法,寫出了錢塘*潮彷彿驅趕着千*萬馬,又彷彿將千萬座山席捲而來的氣勢,驚心動魄。

C.“絕岸愁傾覆”中運用一個“愁”字,通過寫岸邊峭壁被潮水拍打時生怕被沖垮,寫出了詩人對潮水沖垮堤岸的擔憂之情。

D.“輕舟故溯洄”一個“故”字,寫*中弄潮兒故意在潮水上漲時隨着潮頭起伏騰躍,在水中迴旋,寫出了弄潮兒的高超本領。“故”與“愁”兩字的對舉富有生趣。

E.前三聯寫觀潮所見之景象,詩人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極力描寫潮聲之大,水勢之猛,寫實中滲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動,體現了作者非凡的語言駕馭能力。

【小題2】詩歌的尾聯對錶現詩歌的主題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回答】

【小題1】BC

【小題2】①最後一聯,把錢塘*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氣勢,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滿遺恨的冤魂興起的(2分)。②藉以*潮的怒態象徵伍子胥的“遺恨”之大之強(1分)。③表達了作者對伍子胥充滿深深的同情、惋惜與慨歎(2分)。④深化了詩歌的思想主題(1分)。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鑑賞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表達技巧的能力。B“視聽結合”不是修辭手法。C這裏的“愁”字是擬人的手法,通過寫岸邊峭壁被潮水拍打時生怕被沖垮,寫出了潮水的氣勢。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古典詩歌寫景的七種角度:一、正面與側面的結合。 (所有的烘托寫法都是側面描寫,在回答側面描寫時 要具體),二、動靜結合。在*古代詩歌裏, 詩人為了創造意境,特別注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一種重要的寫景手法.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詩人往往獨出心裁,每着一字" 而使"境界全出"。三、聲與*的結合 (利用感官多角度寫景)古代寫景常常涉及到聲音與顏*,這是詩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寫景,讓讀者如臨其境,受到了很高的藝術效果。選項B“視聽結合”是一種描寫手法;四、虛與實的結合 "虛"與"實"是兩個極大的概念,具體點説是無形與有形,抽象與具體,想象回憶與現實。  五、點與面的結合。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繫的, 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寫的景物也一樣, 他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詩人在寫景狀物時,不是孤立靜止地寫主體物, ,還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繫物,點面結合,烘雲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六、遠與近的結合。看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 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比如本題中運用的是空間角度中的高低結合,山上的樹木和山下的泉水,山崖上殘雪與山路上出征的騎兵,構成了高低有致,上下錯落的畫面。七、白描手法。白描,原是*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大致同西洋畫法中的速寫或素描, 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線條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這種畫法引入詩歌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樸素平易的文字,乾淨利索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 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寫景是詩歌的主要內容,鑑賞詩歌的寫景就要從詩人寫景方式入手, 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景物中所藴含的詩人情感。

【小題2】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詩歌的尾聯對錶現詩歌的主題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答題關鍵詞“首尾聯”“ 作用”考生首先抓住意象概述尾聯景物特點,然後從情感抒發角度入手答題。最後一聯,把錢塘*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氣勢,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滿遺恨的冤魂興起的,藉以*潮的怒態象徵伍子胥的“遺恨”之大之強。表達了作者對伍子胥充滿深深的同情、惋惜與慨歎。深化了詩歌的思想主題。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如何體悟景中情?*古典詩歌雖説內容紛繁複雜,但細究起來就兩部分內容:寫景、抒情。這是*詩的特點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項。那麼,如何透過景語找出並分析內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語中的情感暗示語。比如題中的“遺恨”;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飾語及後面的動詞、形容詞,把握景物特徵,從特徵中捕捉背後的情感特徵。從冷暖體味悲喜。“墨分五*,詞含一情。”冷暖是從**學的角度將詞彙分為兩大情感*系,以體味詩詞文賦中作者所傳達出來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調詞語傳達出來的多是悲傷。規範答題:1.審題:主要審兩點:一是所給語言片段的位置和內部的層次(前面説的“句”“聯”“片”等);二是所給語言材料是整首詩還是詩中的片段,弄清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這涉及分析情感題的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如材料是局部的,則要聯繫全詩甚至標題來分析;如是整體,則要分成幾個局部來看。本題考察的是“首聯”2.答題:(1)答題時特別強調:①置身詩境。通過閲讀,置身詩境,藉助已有的生活體會與審美經驗,與詩人取得共鳴;藉助聯想與想象,進入詩人所描繪的境界中,獲得新奇的審美體驗。②以意逆志。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