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騎在馬上向東從小鎮到達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區鄉的信件非常麻煩,郵局把郵...

來源:國語幫 3.36W

問題詳情:

7.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騎在馬上向東從小鎮到達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區鄉的信件非常麻煩,郵局把郵...

7.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騎在馬上

向東

從小鎮到達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區鄉的信件非常麻煩,郵局把郵遞員的名額給了嘎絨。培訓後,嘎絨帶回一匹黃*的馬,牽到每一個黑帳篷門前,邀請人家出來觀看。草原上對馬本不稀罕,馬也並無特*。嘎絨牽着它對牧民們説:“這是公家的馬,每個月都配有口糧。”他頓一頓,帶點羞*説,“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絨,這是牧民們給他的新稱謂。

第一次領到*,他給黃馬購了三隻銅鈴,銅鈴聲音極響,成天叮叮噹噹。遠遠聽見鈴聲,大家就知道嘎絨來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來,郵件大部分是區鄉公務人員的,極少有郵件要給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讓他帶口信,求他幫着買點啥帶回來,或帶什麼東西去別處,有的要他幫助賣掉新鮮的酥油。嘎絨高高騎在馬上,聽了別人的請託,並不點頭答應,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來,他一定已帶上別人囑託的東西。後來,各牧場的人都隨工作人員一樣有了習慣,匯聚到路口,像歡迎某位要人。遇上誰要請他去家裏喝碗茶,他的表情顯得有些冷漠,擺手説忙。

黃馬是嘎絨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沒醉酒,基本不騎它。最初他牽着韁繩和它並排走,後來他跟在馬屁股後,像馬領他走。快到區鄉,他才翻身上馬。聽説別的郵遞員把配給馬的飼料都換了其他東西,只讓馬吃青草。嘎絨討厭。公家的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馬多了,吃胡豆的馬能有幾匹?他對這事非常死板,配給馬的飼料一個月三十斤,他每天餵馬一斤,拿秤嚴格稱了來,一兩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顧,原本毫無特*的大黃馬也長得膘肥體壯,精氣十足,着實讓人喜愛,就有人想去騎黃馬,他擺着雙手,一點臉面也不給別人。大傢俬下里講,這匹馬連他阿媽可能也不會讓騎的。

二十多年過去了,嘎絨的頭髮花白了,那匹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絨還是那個風雨無阻的人,那個斜歪着騎馬的人,那個不能相信他説話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

一天早晨,嘎絨騎着大黃馬去郵件交換點,看見公路一側搭了許多簡易的工棚,上前尋問,説是要修建通村公路。

路一天天加長,比想象中更快。兩月之後,一條可以行駛一輛小卡車的小土路通到了幾個鄉上。縣上為這搞了一個慶典。掌聲如雷,嘎絨感覺心跳得厲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濕了,忍都忍不住。郵局的領導也來了,還專門找他談了話,因為激動,嘎絨沒理解人家講話的內涵。郵局領導説:“路修通,我們的郵政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邁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絨由於眼睛潮濕,不好意思抬起頭,嗯嗯地應着,聽領導繼續説:“你在這沒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個年頭,貢獻不小啊,不過現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慮到你在這二十多年的奉獻,基本*會一直照發,到退休,就拿上退休*了。”嘎絨好不容易將那潮濕的眼睛忍幹*,抬起頭來,眼睛通紅,看看郵局領導,還嗯嗯地應着。

第二天一早,嘎絨從小土屋出發,騎馬取郵件,他看見一輛三輪摩托車突突突地響着飛馳而去,騎摩托的人是個穿綠衣服的小夥子。嘎絨勒住馬,看他很快沒了蹤影,感慨比騎馬快多了。來到交換站,站裏那個熟悉的老頭一見嘎絨,説:“你怎麼來了?”

嘎絨説:“我來取郵件啊。”

老頭説:“昨天領導已給你交代了嘛。”

嘎絨這才悟出有什麼不對,説:“當時激動,我沒聽清楚。”

老頭説:“送郵件的換年輕人了,騎三輪摩托車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嘎絨説:“馬怎麼辦?”

老頭説:“這麼多年了,馬自然是你的,現在你一樣能領到錢,到年齡還能拿上退休*,多好的事,把馬牽回去,幹嗎找這累受。”

嘎絨點點頭説:“不做事,那*也不好意思要啊。”説着,默默地牽馬走了。

那天許多人都看見嘎絨牽着馬,一路淌着眼淚哇哇哭。

這以後嘎絨的許多習慣都沒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會牽馬來到鎮上的糧站,自己掏錢買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節)

(1)下列對這篇小説思想內容與藝術特*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

A.從小鎮到奪翁瑪貢瑪草原沒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煩,郵局建立後,嘎絨成了郵遞員,用他的話來説就是“公家人”,他感覺很自豪。

B.“公家人嘎絨”,這是牧民們給他的新稱謂,這個稱謂中包含着人們對嘎絨的譏諷和不屑,因為他們認為,嘎絨當郵遞員,是不會有什麼出息的。

C.公家人盼嘎絨來,是因為他們盼望嘎絨能給他們帶來信件或幫他們寄出信件;牧民沒有郵件可寄收,也盼嘎絨來,是因為要請他幫忙辦事。

D.郵局領導找他談話時,嘎絨由於過於激動,沒有聽出人家話裏要他不再郵遞的意思。作者藉助語言、動作、外貌等描寫,使形象更為鮮明。

E.本文通過講述一位郵遞員二十多年的工作,全方位展示了隨時代發展,草原發生新的變化,郵遞員的工作方式也在發生變化的現實。

(2)嘎絨這個人物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3)作者極力描寫路修好時嘎絨的激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4)文章結尾有“只是每月他都會牽馬來到鎮上的糧站,自己掏錢買三十斤胡豆再回去”,你認為這樣寫合理嗎?為什麼?

【回答】

(1)AD(答D得3分,答A得2分,答C得1分)

(2)①熱愛本職,忠於職守。視黃馬為心肝,把大黃馬養得膘肥體壯,精氣十足;二十多年後,不再需要他作郵遞員,但他仍然不捨。②公私分明,不貪便宜。有些郵遞員不給馬喂飼料,但他仍然喂;不讓人家騎公家的馬;不願意白領公家的*。③樂於助人,質樸憨厚。送信之餘,捎帶幫牧民們做各種事情;為草原修路而激動,為不能繼續送信而失落傷心。④有小小的虛榮心。認為自己是公家的人;聽了別人的請託,並不點頭答應;誰要請他去家裏喝碗茶,作出冷漠的樣子。

(3)①突顯人物形象:路修好後,嘎絨非常激動,以此來突出他對公路的渴盼,表現他的質樸可愛;②使主題更為鮮明:他的激動與後面因為公路修好,不再需要他騎馬送郵件的失落形成對比,跟突出他的失落之情,表達他對郵遞事業的熱愛,突顯主題:③引出下文情節:因為激動,嘎絨沒有聽明白*長話裏要他停止送信的意思,為下文寫他去交換站取郵件老頭勸他不得不接受事實作鋪墊。

(4)示例:合理。①從情節來看。前面有很多情節表現嘎絨對大黃馬的真愛。如“配給馬的飼料一個月三十斤,他每天餵馬一斤,拿秤嚴格稱了來,一兩不差不少”。②從人物來看,嘎絨是一個十分熱愛自己職業的人,而大黃馬是他職業的一部分,所以他愛大黃馬就像愛自己的職業一樣。③從主題來看,本文重在表現一個普通人對普通職業的熱愛,表達對這樣的普通人的讚頌之情。所以這樣安排更能突出主題。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綜合考查文章的內容和手法。答題時注意對讀原文,認真分析。B項,“譏諷和不屑”不當,沒有“不屑”。“他們認為,嘎絨當郵遞員,是不會有什麼出息的”無中生有;C項,不是“沒有郵件可寄收”;E項,不是“全方位”展示,“隨時代發展,草原發生了新的變化,郵遞員的工作方式也發生變化”的概括偏離中心。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屬於綜合題。考查的範圍包括:小説的主旨、情節構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類題的方法:①讀全文,概括主要內容;②抓標題,概括主要內容;③辨文體,概括主要內容;④找線索,概括主要內容;⑤理層次,概括主要內容。第一步:整體感知。明確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評價的基礎。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義或目的,整體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這是評價的根本。要認真閲讀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內部的相互關係,取得對作品的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評價中出現以偏概全、主觀片面等問題。第二步:篩選文中的關鍵信息。無論寫人記事還是發表看法,關鍵*的語言最能顯示文章的思想內涵或作者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評價。第三步:評價要具體、客觀,不可含糊籠統。分析和評價都必須緊密結合文學作品實際,避免離開作品去進行漫無邊際的分析。分析和評價要以正確的思想為理論基礎,以辯*法為基本的分析法,並結合文學作品創作特有的藝術規律,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而不應依據個人的好惡去隨意評説。

(2)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嘎絨這個人物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這是考查小説中的人物形象。小説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是正面和側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側面主要是環境的烘托,對他人的影響以及他人的評價等,在文章中找到這些句子進行歸納,可以找到*。從“視黃馬為心肝,把大黃馬養得膘肥體壯,精氣十足;二十多年後,不再需要他作郵遞員,但他仍然不捨。”“有些郵遞員不給馬喂飼料,但他仍然喂;不讓人家騎公家的馬;不願意白領公家的*。” “送信之餘,捎帶幫牧民們做各種事情;為草原修路而激動,為不能繼續送信而失落傷心。” “認為自己是公家的人;聽了別人的請託,並不點頭答應;誰要請他去家裏喝碗茶,作出冷漠的樣子。”可以總結出人物*格特徵。

【考點定位】欣賞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格。典型人物的典型*如何體現呢?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和個*的統一,共*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類人的共同*格。其次,藉助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情節是小説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我們需要從情節的發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為情節是人物*格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中,才能顯現出人物靈魂深處的東西來,離開了情節,就不知道人物怎樣做事,也就無法分析人物*格特徵。要了解人物*格,必須透過情節中發生的事情這種外在現象去剖析現象背後的本質。故事情節或是發展了人物*格,或是表現了人物*格。本題就是從“視黃馬為心肝,把大黃馬養得膘肥體壯,精氣十足;二十多年後,不再需要他作郵遞員,但他仍然不捨。”“有些郵遞員不給馬喂飼料,但他仍然喂;不讓人家騎公家的馬;不願意白領公家的*。” “送信之餘,捎帶幫牧民們做各種事情;為草原修路而激動,為不能繼續送信而失落傷心。” “認為自己是公家的人;聽了別人的請託,並不點頭答應;誰要請他去家裏喝碗茶,作出冷漠的樣子。”總結出人物*格特徵。第三,分析矛盾衝突,把握人物*格特徵。矛盾衝突是構成情節的基礎,是展示人物*格的手段.優秀的小説,總是充分地揭示社會生活本質的矛盾和鬥爭,在典型的矛盾衝突中展示人物的*格特徵.一般説來,矛盾衝突展開得越充分,人物*格也就越鮮明。第四,藉助描寫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藉助環境描寫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環境描寫,探究形*物命運和*格的社會原因)。第六,通過人物間的關係分析人物*格。第七,藉助作者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或聯繫小説主題分析)。

(3)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作者極力描寫路修好時嘎絨的激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情節作用可以從人物、情節、主題等角度作答。人物上,路修好後,嘎絨非常激動,以此來突出他對公路的渴盼,表現他的質樸可愛;主題上,他的激動與後面因為公路修好,不再需要他騎馬送郵件的失落形成對比,跟突出他的失落之情,表達他對郵遞事業的熱愛,突顯主題;情節方面,因為激動,嘎絨沒有聽明白*長話裏要他停止送信的意思,為下文寫他去交換站取郵件老頭勸他不得不接受事實作鋪墊。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能力層級C。

【名師點睛】段落作用題解題思路:1.段落的作用(結構+內容)2.結構:確認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開頭:統領全篇、引起下文、營造氛圍。本題是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中間:承上啟下、對比反襯、伏筆鋪墊 。結尾:首尾呼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3.內容: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組、自己概括),聯繫主旨情感。 答題格式:結構(包括表現手法)+ 內容(表現什麼內容,抒發什麼感情)。本題是,除了“結構(包括表現手法)+ 內容(表現什麼內容,抒發什麼感情)”外,還應該聯繫文章主題、人物形象答題。

(4)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文章結尾有“只是每月他都會牽馬來到鎮上的糧站,自己掏錢買三十斤胡豆再回去”,你認為這樣寫合理嗎?為什麼?”這是考查小説結尾的作用的變相考查。探究文章結尾的作用,屬於情節的內容,注意從主旨、情節本身、人物這幾點分析即可。

【考點定位】對作品進行個*化閲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典例拓展】 小説結尾分析答題角度,1.情節角度 :①陡生波瀾,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與前文的內容/伏筆照應,使情節連貫/ 基調一致。2.主題角度,深化主題+結合內容具體分析(諷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4.情感角度,悲劇*結尾,(與……形成強烈的對比)震撼人心,有極大的感染力。喜劇*結尾,符合主人公的意願,給人以愉悦、*之感。本題答題,就是從這幾個角度答題。 (1)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項鍊》。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項鍊》,直到結尾才點出項鍊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筆:借項鍊時主人一口答應,還項鍊時主人沒有打開盒子檢查等,暗示了項鍊是不值錢的。(2)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如《*》,華小栓、夏瑜的死(悲劇),揭示了*亥*的不徹底*——沒有發動羣眾。②從表現人物*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格。如《*》,寫華小栓吃了人血饅頭後的死,突現了羣眾(華老栓)愚昧的*格。③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杜十孃的死,引起讀者思考她死的原因。(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團圓結局。①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説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②從讀者的情感體驗上看,喜劇*的結局與主人公、作者的意願構成*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的美好人*符合大眾對審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結局。留下了“空白”讓讀者想象,進行藝術再創造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