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毋將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也。大司馬車騎將*王音內領尚書,外典兵馬,踵故選置從事...

來源:國語幫 3.2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毋將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也。大司馬車騎將*王音內領尚書,外典兵馬,踵故選置從事...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毋將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也。大司馬車騎將*王音內領尚書,外典兵馬,踵故選置從事中郎與參謀議,奏請隆為從事中郎,遷諫大夫。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選諸侯入為公卿,以褒功德,宜徵定陶王,使在國邸①,以鎮萬方。”其後上竟立定陶王為太子,隆遷冀州牧、潁川太守。哀帝即位,以高第入為京兆尹,遷執金吾。

時侍中董賢方貴,上使中黃門發武庫兵,前後十輩,送董賢。隆奏言:“武庫兵器,天下公用,國家武備,繕治造作,皆度大司農錢。大司農錢自乘輿不以給共養,共養勞賜,一出少府②。蓋不以本藏給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費,別公私,示正路也。古者諸侯方伯得專征伐乃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皆任其事然後蒙之《春秋》之誼家不藏*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今賢乃便僻弄臣,而以天下公用給其私門,挈國威器共其家備。武兵設於弄臣,非所以示四方也。臣請收還武庫。”上不説。

頃之,傅太后使謁者買諸官婢,賤取之,復取執金吾官婢八人。隆奏言賈賤,請更平直。上於是制詔丞相、御史大夫:“交讓之禮興,則虞芮之訟息。隆位九卿,既無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請與永信宮③爭貴賤之賈,程奏顯言,眾莫不聞。舉措不由誼理,爭求之名自此始,無以示百僚,傷化失俗。”以隆前有安國之言,左遷為沛郡都尉,遷南郡太守。

王莽少時,慕與隆交,隆不甚附。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為冀州牧治馮太后獄冤陷無辜。隆免官,徙合浦。

(選自《漢書》,有刪改)

【注】①國邸:漢代諸侯王為朝覲而在京城設立的住所。②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澤收入和皇家手工業製造。③永信宮:代指傅太后。

1.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古者諸侯方伯得專征伐/乃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皆任其事然後蒙之/《春秋》之誼家/不藏*/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

B.古者諸侯方伯得專征伐/乃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皆任其事/然後蒙之/《春秋》之誼/家不藏*/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

C.古者諸侯方伯得專征伐/乃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皆任其事然後蒙之/《春秋》之誼/家不藏*/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

D.古者諸侯方伯得專征伐/乃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皆任其事然後蒙之/《春秋》之誼/家不藏*/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即位,就位,古謂走入中庭左右兩側規定的位置,也指開始成為帝王、皇后或諸侯。

B.《春秋》,是儒家典籍“五經”之一,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的歷史。

C.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負責監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西漢沿置,御史大夫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

D.左遷,降低官職,即“降官”,猶言下遷,漢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後世沿用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毋將隆受他人賞識,步入仕途。王音想選拔從事中郎,認為毋將隆是最合適的人選,於是奏請皇上任命毋將隆擔任從事中郎。

B.毋將隆為人正直,敢於直諫。漢哀帝把武庫中的兵器送給董賢,毋將隆認為武庫兵器只能為國家公用,請求哀帝收回這些兵器。

C.毋將隆不畏權勢,反對太后低價購買官婢。毋將隆認為傅太后低價收買婢女不對,上書皇上請求公平買賣,結果招來皇上指責。

D.毋將隆得罪權貴,導致官場不順。毋將隆因不願意和王莽交往而招嫉恨,先是被貶為沛郡都尉,後又被罷免官職,流放合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其後上竟立定陶王為太子,隆遷冀州牧、潁川太守。

(2)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為冀州牧治馮太后獄冤陷無辜。

【回答】

1.D

2.B

3.D

4.1)那以後皇上終於立定陶王為太子,毋將隆升任冀州牧、穎川太守.

(2)哀帝去世後,王莽當政,讓大司徒孔光告發毋將隆從前擔任冀州牧時審理馮太后的案子,冤屈和陷害了沒有罪過的人。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正確斷句的能力。畫線句子中“諸侯方伯”“漢家邊吏”都是名詞,在文中是對比的雙方;“乃賜斧鉞”“亦賜武庫兵”結構相似,意思相近,且相照應,由此可知BC兩項斷句錯誤,當排除。“家”是名詞,“《春秋》之誼家”不通,“家不藏*”與語境意思符合,故A項斷句錯誤,當排除,所以*應為D項。

2.試題分析:B項,“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不當,《春秋》是編年體史書。:《國語》是*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

點睛:本題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常識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選文是人物傳記,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人才選拔、宮殿的名稱、年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古代重要地名、官場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職、禮儀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解答這類題目,主要靠平時的積累,要將相關知識記牢,這樣就能輕鬆的將正確項與錯誤項區分開來。若有些知識出現遺忘或疏漏,那就要運用排除法,以確定最終選項。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文章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對文言文的大意基本瞭解,然後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然後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D 項,“毋將隆因不願意和王莽交往而招嫉恨,先是被貶為沛郡都尉”不當,由原文“以隆前有安國之言,左遷為沛郡都尉”可知,是因為毋將隆先前有安定國家的論策,才被降為沛郡都尉,不是因為得罪王莽。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其”,代詞,那;“竟”,終於;“遷”,升任。(2)“崩”,去世;“秉政”,當政;“奏”,告發;“治”,審理;“陷”,陷害;“無辜”,沒有罪過的人。

參考譯文:

毋將隆字君房,是東海蘭陵人。大司馬車騎將*王音在朝內掌管尚書事務,在朝外統率兵馬,沿襲舊例挑選設置從事中郎參加討論決策,就上奏請求讓毋將隆擔任從事中郎,後升任諫大夫。成帝末年,毋將隆遞上密封的奏章説:“古時候選拔諸侯進入朝廷擔任公卿,藉以褒揚功德,應該徵召定陶王,讓他住在駐京*裏,藉以鎮撫天下。”那以後皇上終於立定陶王為太子,毋將隆升任冀州牧、穎川太守。哀帝即位後,毋將隆因為考核成績優異而當上了京兆尹,後又提升為執金吾。

當時侍中董賢正受到寵幸,皇上派中黃門取出武庫中的兵器,前後共有十批,送到董賢家裏。毋將隆上奏章説:“武庫裏的兵器,是天下公用的,是為國家武備而設,它的修理和製造,所需經費都出自大司農。大司農的經費即使是皇上的車馬器物也不能用作花銷,皇上的供養和犒賞,都從少府支出。原因就在於不能把根本*的經濟儲備拿來作不重要的開支,不能把百姓的財力用作浮華的花費,從而分別公和私,表示正道。古時候諸侯方伯可以*掌握征討的大權,帝王才賜給斧鉞。漢家邊境的官吏,本職在於抵抗敵人,所以也賜給他們武庫裏的兵器,都是擔任這樣的職守然後接受這些武器。《春秋》之義,卿大夫家不許收藏鎧*,這是用來抑制臣下的威勢,消減私人勢力。如今董賢是慣於逢迎皇上的弄臣,皇上您卻把天下公用的東西分給他們私人,拿表示國家威嚴的器物供給他們私家備用。武器設於弄臣家,這是不可以用來昭示天下的。我請求您收還武器。”皇上很不高興。

不久,傅太后派謁者去買一些官用婢女,用很低的價錢買到,又買了執金吾的官用婢女八名。毋將隆上奏説價錢太低,請求改為公平的價格。皇上於是下令給丞相、御史大夫説:“互相謙讓的禮節盛行,那麼像虞芮兩國那樣的訴訟自然平息。毋將隆位列九卿,既沒有能力匡正朝廷的處置不當之處,卻反而奏請和永信宮爭執買賣價錢的高低,公佈上奏內容,沒有人不知道了。他的行動舉止不合義理,沽名釣譽的風氣從此開始,無法昭示百官,傷風敗俗。”因為毋將隆先前有安定國家的論策,所以僅降為沛郡都尉,後又升任南郡太守。

王莽年輕時,很想與毋將隆交朋友,毋將隆不怎麼趨附他。哀帝去世後,王莽當政,讓大司徒孔光告發毋將隆從前擔任冀州牧時處理馮太后的案子,冤屈和陷害了沒有罪過的人, 毋將隆被免了宮,流放到合浦。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