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禪與儒家的同異似乎比較清楚。儒強調人際關係,重視靜中之動,強調動。如《周易》的“生生...

來源:國語幫 2.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禪與儒家的同異似乎比較清楚。儒強調人際關係,重視靜中之動,強調動。如《周易》的“生生...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

禪與儒家的同異似乎比較清楚。儒強調人際關係,重視靜中之動,強調動。如《周易》的“生生不息”、“天行健”等。從而,儒家以雄強剛健為美,以氣勝。無論是孟子、韓愈,不僅在文藝理論上,而且在藝術風格上都充分體現這一點。即使是杜甫,沉鬱雄渾中的氣勢凜然,也仍然是其風格特*。像那著名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雖也涉及宇宙、歷史、人生和存在意義,但它仍然是儒家的襟懷和感傷,而不是禪或道。

禪與道(莊)的同異比較難做清晰區分。特別是藝術領域中,莊、禪更常常渾然一體難以區分,但二者仍有差別。莊子實質上仍執着於生死,禪則以參透生死觀自許。所以前者(莊)重生,也不認世界為虛幻,只認為不要為種種有限的具體現實事物所束縛,必須超越它們;後者(禪)視世界、物我均虛幻,真實的存在只在於心靈的頓悟覺感中。它不重生,亦不輕生。世界的任何事物對它既有意義,也無意義,都可以無所謂,所以根本不必去強求什麼超越,因為所謂超越本身也是荒謬無意義的。從而,它追求的便不是什麼理想人格,而只是某種徹悟心境。

所以,“乘雲氣,騎日月,而遊於四海之外”(《莊子·齊物論》)便是道,而非禪。“空山無人,花開水流”(蘇軾)便是禪,而非道。因為後者儘管描寫的是*(自然),指向的卻是空(那虛無的本體);前者即使描寫的是空,指向的仍是實(人格的本體)。“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是禪而非道;儘管它似乎很接近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潛),卻是道而非禪,儘管似乎也有禪意。但如仔細品味分辨,則陶詩雖平淡卻闊大的人格氣韻與王、蘇的精巧聰明的心靈妙境仍有所不同。這也正是道與禪的相似和相關處。從而就更不用説李白(道)與他們的差異了。陶、李均基本屬道,但一平寧靜遠,一高華飄逸。由此略可見出儒道禪的不同風味:儒的入世積極,道的灑脱闊大,禪的妙悟自得。當然,上述所有這些,都只具有非常相對的意義,千萬不可執著和拘泥,特別是在文藝評論和審美品味上,劃上一個非此即彼的概念分類是很愚蠢的。陶(潛)李(白)是身合儒、道,王(維)蘇(軾)便可説是身屬儒家而心兼禪、道。儒、道、禪在這裏已難截然劃開了。

與屈(原)相比,禪更淡泊寧靜。屈那種強烈執着的情感*守,那種火一般的愛憎態度,那對生死的執着選擇,在禪中是早已看不見了。存留着屈騷傳統的玄學時代的士大夫和文藝家們的縱情傷感,那種“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對生的眷戀和死的恐懼,在這裏也完全消失了。無論是*鬥爭的*怨憤,或者是人生感傷的情懷意緒,在禪悦裏都被沉埋起來。

所以,充滿禪意的作品,即以上述的王維、蘇軾的詩來説,比起莊、屈來,便更具有一種充滿機巧的智慧美。

 (摘編自李澤厚《華夏美學》)

4.下列關於儒、道、禪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孟子、韓愈的雄強剛健,杜甫沉鬱雄渾中的氣勢凜然和陳子昂的蒼涼悲壯,無不是儒家思想、儒家精神的具體體現。

B.道家的莊子執着於生死,重視生,認為要超越具體現實事物的束縛;禪則不重生,亦不輕生,任何事物對它都無所謂。

C.“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似乎有禪卻是道,它們正是道與禪相似的具體體現。

D.儒、道、禪之間“不同的風味”都是非常相對意義上的區別,三家是不能明確分類的,特別是在文藝和審美方面。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禪與儒家的同異似乎比較清楚,與道(莊)則比較難做清晰區分,因而不必在文藝評論和審美品味上做非此即彼的概念分類。

B.“空山無人,花開水流”描寫的是自然,即所謂“*”,指向的卻是虛無的本體,即所謂“空”,所以它不是道,而是禪。

C.屈原執着於生死,莊子實質上也執着於生死,但屈原的強烈執着的情感*守和莊子的精神的區別事實上是非常清楚的。

D.王維的詩和蘇軾的詩因為大都充滿了禪意,所以比起莊子、屈原來,便更具有一種充滿機巧的智慧之美。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比較了禪與儒、道的異同,認為在文藝評論和審美品味這些藝術領域裏,儒、道、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

B.那種“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對生的眷戀和死的恐懼,在玄學時代的士大夫和文藝家那裏都消失了,只留下了縱情感傷。

C.儒強調人際關係,道要超越現實束縛,禪追求頓悟覺感,由此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風味:儒人世積極,道灑脱闊大,禪妙悟自得。

D.儒的現實,道的超越,禪的虛幻,互相交融,影響了*古代文化的發展,從而造就了王維、蘇軾這樣風格獨特的詩人。

【回答】

【*】

4.D

5.D

6.B

【解析】

4.

試題分析:此題答題區間在第二、第三段,可將選項帶入進行比較做出取捨。D項,“三家是不能明確分類的,特別是在文藝和審美方面。”表述不正確,不是儒道禪三家本身不能分類,而是三者所具有的某些特點在某些領域難於分類。所以選D。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5.

試題分析:根據對文意的理解,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細微之差別,做出判斷。D項,“大都充滿了禪意”表述不正確,“大都”在文章中沒有依據。所以選D。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6.

試題分析:在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將選項帶入原文進行比較做出取捨。B“在玄學時代的士大夫和文藝家那裏”的説法錯誤,原文的“眷戀和恐懼”所指的“這裏”是指“在禪裏”。所以選B。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