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儒家思想與*園林(節選)在*文化發展史上,儒家學説是*傳統文化發展的主流。...

來源:國語幫 2.8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儒家思想與*園林(節選)在*文化發展史上,儒家學説是*傳統文化發展的主流。...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儒家思想與*園林(節選)

在*文化發展史上,儒家學説是*傳統文化發展的主流。雖然在先秦時,*文化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多元形態,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成為*古代文化的正統,深深地影響並主導着*文化發展的歷程。

儒家在創立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學説:崇尚“仁義”和“禮樂”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中庸思想。*上主張“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重視平民教育和倫理道德的培養與實踐;並融入了重民、三綱五常、道統等思想,以及提倡以義制利的價值觀。雖然這些儒學思想對*文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積極的作用,但同時又帶來一定的抑制和制約作用。其崇*抑情、重道輕文、存理去欲的思想遭到了歷代崇尚自然的文學家的批評。於是,儒學在吸取、借鑑道教的基礎上,在保持自己特*的前提下相互調和,從而使儒學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儒學學者吸取了道教以道為宇宙本體、“道生萬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學的思想體系。

《周易》中強調天、地、人“三才”以人為本,重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統一關係。儘管人與自然相比,人的地位更為重要,但儒學並不把自然看作異己力量,而是主張人與自然*相處,認為天人是相通的。於是,這些思想的形成,導致了*人的藝術心境完全融合於自然,“崇尚自然,師法自然”也就成為*園林所遵循的一條不可動搖的原則。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園林把建築、山水、植物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在有限的空間範圍內利用自然條件,模擬大自然中的美景,經過加工提煉,把自然美與人工美統一起來,創造出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天人合一的藝術綜合體。蘇州滄浪亭的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就表現出園主視自己與自然渾然一體,陶然於自然的閒適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對*園林的主題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我國的古典園林中特別重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寓義於物,以物比德。人們把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種象徵。自古以來,人們就把竹子作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徵,將其隱喻為一種虛心、有節、挺拔、凌雲、不畏霜寒、隨遇而安的品格精神。歷史上不少詩人、文學家都寫過許多關於竹的詩文。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贊竹曰:“竹解心虛即我師”。唐代文人劉巖夫寫的《植竹記》中將竹與君子的人格相比擬,道:“勁本堅節,不受雪霜,剛也;綠葉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虛心而直,無所隱蔽,忠也;不孤根而挺聳,必相依以林秀,義也;雖春陽氣旺,終不與眾木鬥榮,謙也;四時一貫,榮衰不殊,恆也。”從竹子的人格化看出,自然美的各種形式屬*本身往往在審美意識中不佔主要的地位,相反,人們更注重從自然景物的象徵意義中體現物與我、彼與己、內與外、人與自然的同一,除了竹子以外,人們還將鬆、梅、蘭、菊、荷以及各種形貌奇偉的山石作為高尚品格的象徵。

6.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儒家學説是*傳統文化發展的主流,它一直是*古代文化的正統,深深地影響並主導着*文化發展的歷程。

B.儒家崇尚“仁義”和“禮樂”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中庸思想。

C.儒學學者吸取道教以道為宇宙本體、“道生萬物”的思想,從而完善了儒家哲學的思想體系。

D.儒學並不把自然看作異己力量,而是主張人與自然*相處,認為天人是相通的。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園林講究崇尚自然、師法自然,把建築、山水、植物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B.儒學思想對*文化的發展起積極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抑制和制約作用。

C.文中蘇州滄浪亭楹聯表現出園主把自己與自然等同的陶然心情,體現了儒家人與自然*相處的思想。

D.《周易》強調以人為本,重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統一。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把竹子隱喻為一種虛心、有節、挺拔、凌雲、不畏霜寒、隨遇而安的品格精神,其思想根源是儒家的比德思想。

B.人們注重自然景物的象徵意義,並以此體現物與我、彼與己、內與外、人與自然的同一,説明自然景物的自然美並不重要。

C.*園林是把自然美與人工美統一起來,人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天人合一的藝術綜合體。

D.唐代文人劉巖夫寫的《植竹記》,把竹人格化,注重提取竹的象徵意義,體現了儒家的物我同一、天人同一的思想。

【回答】

6.A

7.C

8.B

【解析】

6.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項,文章開頭“自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學説才成為*古代文化的正統。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此類題目答題時應注意分清答題的區域,錯誤設置一般為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瀏覽選項,在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比如本題,題幹要求選出“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A項源自文章第一段,文中的表述是“雖然在先秦時,*文化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多元形態,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成為*古代文化的正統”,可見選項中“一直”錯誤。

7.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意的理解能力。C項,原文第三段末尾“蘇州滄浪亭的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俱有情”就表現出園主視自己與自然渾然一體,陶然於自然的閒適心情”,“渾然一體”並不等於“等同”。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時候,首先應認真審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那就要求考生應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內容;然後認真辨析所給的選項,把文本的信息和選項進行比較,看選項有無改變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題的C項源自文章第三段,文中原句是“就表現出園主視自己與自然渾然一體,陶然於自然的閒適心情”,選項把“渾然一體”誤以為是“等同”。

8.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B項,“説明自然景物的自然美並不重要”有誤;原文結尾處“自然美的各種形式屬*本身往往在審美意識中不佔主要的地位,相反,人們更注重從自然景物的象徵意義中體現物與我、彼與己、內與外、人與自然的同一”,這並不能説明自然美不重要。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像這種題目,考生應先認真審題,要從題幹中審明答題的方向,比如本題中,“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然後就要到文中找到與選項有關聯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與選項是否一致。比如選項B源自文章最後,文章裏説“自然美的各種形式屬*本身往往在審美意識中不佔主要的地位,相反,人們更注重從自然景物的象徵意義中體現物與我、彼與己、內與外、人與自然的同一”。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