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文後各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朱光潛(1)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

來源:國語幫 2.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文後各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朱光潛(1)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文後各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朱光潛

(1)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遊歷新境時最容易見出事物的美。在嶄新的環境中,事物還沒有變成實用的工具,一條街還只是一條街而不是到某銀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標,一座房子還只是某顏*某線形的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所以能見出它們本身的美。一件本來惹人嫌惡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遠一點看,往往可以成為很美的意象。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馬相如。我們現在把這段情史傳為佳話。但是在當時人看,卓文君失節卻是一件穢行醜跡。當時的人受實際問題的牽絆,不能把這些人物的行為從極繁複的社會信仰和利害觀念的圈套中劃出來,當作美麗的意象來觀賞。我們不受當時的實際問題的牽絆,所以能把它們當作有趣的故事來談。

(2)一般人迫於實際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認得太真,除了可效用於飲食男女的營求之外,便無其他意義。海邊的農夫逢人稱讚他的門前海景時,便很羞*的回過頭來指着屋後的一園菜説:“門前雖沒有什麼可看的,屋後這一園菜卻還不差。”藝術家和審美者的本領就在能不讓屋後的一園菜壓倒門前的海景。他們能跳開利害的圈套,只聚精會神地觀賞事物本身的形象。

(3)許多人歡喜從道德的觀點來談文藝,從韓昌黎的“文以載道”説起,一直到現代“*文學”以文學為宣傳的工具為止,都是把藝術硬拉回到實用的世界裏去。他們不知道道德是實際人生的規範,而藝術是與實際人生有距離的。藝術須與實際人生有距離,所以藝術與極端的寫實主義不相容。寫實主義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藝術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總不免把觀者引回到實際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遷於種種無關美感的問題,不能專心致志地欣賞形象本身的美。 

(4)藝術上有許多地方,乍看起來,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臘和*舊戲的角*往往帶*穿高底鞋,表演時用歌唱的聲調,不象平常説話。埃及雕刻對於人體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圖案畫把人物的肢體加以不自然的扭屈。*和西方古代的畫都不用遠近*影。這種藝術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淺人唾罵,它固然時有流弊,其實也含有至理。這些風格的創始者,他們的目的正在使藝術和自然之中有一種距離。如果藝術的最高目的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們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藝術呢?

(5)藝術都是主觀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經過幾分客觀化。藝術所用的情感並不是生糙的而是經過反省的。蔡琰在丟開親生子回國時決寫不出《悲憤詩》,杜甫在“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時決寫不出《奉先詠懷詩》。《悲憤詩》和《奉先詠懷詩》都是“痛定思痛”的結果。藝術家在寫切身的情感時,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嘗受者退位站在客位的觀賞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經驗放在一種距離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儘管深刻,經驗儘管豐富,終不能創造藝術。

10.梳理文章的論述思路。

11.談談你對文章第二段劃線句子的理解。

12.最後一段運用了什麼論*方法?有何作用?

【回答】

10.首先,提出觀點:美和實際人生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然後論述如何在適當距離看:跳出利益圈套,區別現實與文藝。,最後強調藝術也要有幾分客觀化。

11.菜園指的是生活中的現實意義,海景則是藝術,藝術家和審美者要能夠跳開利害圈套,看到美麗的東西

12.舉例論*,舉了蔡琰和杜甫的例子,直觀具體地論*了藝術家在寫切身的情感時,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嘗受者退為站在客位的觀賞者,更有説服力,從而強調藝術雖然是主觀的,但也要經過幾分客觀化

【解析】

10.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梳理文章的論述思路”, 這是考查論述類文本的論*思路。首先明確答題規範,應使用“首先”“然後”“接着”“最後”等詞語;然後看本文大概有幾節,可以分成幾個層次,最後可從文中直接找出相關語句來加以概括即可。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就提出了觀點“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第二部分是論述如何在適當的距離之外看,第二節提出應“跳開利害的圈套,只聚精會神地觀賞事物本身的形象”,第三節和第四節指出現實和藝術的區別,提出要區別現實與文藝的不同;第三部分指出“藝術都是主觀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經過幾分客觀化”。

【考點定位】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論述類文本的思路,總體上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者説是提出觀點,分析論*,得出結論。從答題思路來説,不外乎三點:第一是緊扣段落入手。雖説段落屬於結構,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第二是劃分段落層次。弄清段落關係,把握結構脈絡。也就是説,將段落歸納成幾個層次,分解成幾個部分。比如本文,一共五段文字,其中第一段是引出觀點,二三四節圍繞觀點論述該怎樣做,第五節強調藝術的客觀化。第三是概括段落大意。可以按節進行歸納,也可逐段進行概括;將每層層意歸納出來,將每段段意概括出來。如此,前後連接起來,論述思路也就形成了。就答題規範而言,必須注意表述順序,體現出文本的思路;使用承接詞語,表現出文章的脈絡,體現段落之間的關係,表現層次之間的聯繫。在通常情況下,可以表述為: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或者,首先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接着寫什麼,最後寫什麼。總之,要體現思路的承接*,表現脈絡的過程*。

11.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談談你對文章第二段劃線句子的理解”,這是考查句子的含意,“藝術家和審美者的本領就在能不讓屋後的一園菜壓倒門前的海景”,應理解“屋後的一園菜”和“門前的海景”所指為何,再結合語境進行分析。“菜”指的是現實意義,實用價值;“海景”是藝術,是審美。藝術家和審美者“能跳開利害的圈套,只聚精會神地觀賞事物本身的形象”。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答題思路上,主要有三點:一是要放入語境。無論是重點詞語,還是關鍵句子,都要放到具體的語境之中。比如本題就應迴歸文本,找到“藝術家和審美者的本領就在能不讓屋後的一園菜壓倒門前的海景”這句話。二是要劃出要點。要根據上下文,緊扣重點詞語或關鍵句子,劃出相關的有效信息。比如“屋後的一園菜”和“門前的海景”。三是要篩選領悟。規範答題,要做到三點:其一是要點題。要緊扣題目,在開頭標出“理解”。可直接用“理解”二字,也可用“某詞語或句子理解如下”。其二是要分條。要分條進行闡述,體現出答題的層次*;要用①②③標示出來,表現出*的條理*。其三是要昇華。或略作總結,讓答題有所提升;或闡述作用,讓解答更加完善。當然,答題還必須簡明扼要,語言精練;大體相當,講究勻稱。

12.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最後一段運用了什麼論*方法?有何作用”。本題有兩問,一是論*方法,二是使用該論*方法的作用。對於前者,考生應先明確有哪些論*方法,然後再找到最後一段,看具體使用了何種方法。最後一段舉出蔡琰、杜甫等事例,説明“藝術家在寫切身的情感時,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嘗受者退位站在客位的觀賞者”,論*了“藝術都是主觀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經過幾分客觀化”這句話。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本題,首先應明確論*方法的種類,比如舉例論*、引用論*、比喻論*、對比論*、類比論*等等;然後到文中找到最後一段,看使用了何種方法,“蔡琰在丟開親生子回國時決寫不出《悲憤詩》,杜甫在“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時決寫不出《奉先詠懷詩》。《悲憤詩》和《奉先詠懷詩》”,這裏使用了舉例論*。論述類文本中的材料定是為了闡明該段(文)的中心,再結合最後一段分析設置材料的目的。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