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的變遷。閲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中世紀後期,神學在西歐學校教育中的統治地位...

來源:國語幫 1.58W

問題詳情:

 課程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的變遷。閲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中世紀後期,神學在西歐學校教育中的統治地位...

  課程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的變遷。閲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世紀後期,神學在西歐學校教育中的統治地位發生動搖,一些新設學校特別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的教育,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課程的地位明顯提高。

——據《外國教育史》

材料二課程設置是學校教育制度(學制)的重要內容,在*近代學制中,與經學相關的中小學課程設置經歷瞭如下變化:

*卯學制

1904年頒佈

讀經講經課和修身課(講授倫理道德)只是必修課程中的兩門,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醜學制

1912-1913年頒佈

取消讀經講經課

壬戊學制

1915年開始醖釀,1922年頒佈

修身課改為公民課

——據《*近代學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思潮?這一思潮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2)材料二中“讀經講經課”講授的是哪個學派的經典?經學在明清時期備受尊崇,其原因是什麼?

(3)結合材料二,説明這一時期*社會的變遷。

【回答】

(1)思潮:人文主義。

背景:中世紀西歐教育長期被教會壟斷;中世紀後期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運動興起。

(2)學派:儒家。

原因:儒學已發展到理學階段,更加適應封建統治者的需要;科舉考試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

(3)變遷:清*學習西方進行改革,但仍堅持“中體西用”,1904年學制中儒學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1912年,封建帝制被*,中華*成立,倡導*共和,取消讀經講經課;新文化運動倡導*科學和新道德,五四運動反帝愛國,1922年新學制改修身課為公民課。

【詳解】

(1)第一小問思潮,依據材料一中“中世紀後期”、“西歐”、“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的教育”等信息可知是人文主義思潮。第二小問背景,緊扣時間“中世紀後期”,結合所學中從*、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闡述,*上中世紀西歐教育長期被教會壟斷,經濟上中世紀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思想上文藝復運動興起、科技上近代自然科學產生等。 

(2)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二“經學”“講授倫理道德”可知是儒家;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從儒學為統治階級服務以及科舉考試需要等角度回答。

(3)結合材料二概括這一時期*社會的變遷是什麼,然後結合所學知識和表格中課程設置的變化來進行闡述即可,比如,儒學地位下降,清*學習西方堅持“中體西用”的思想,1904年學制中儒學地位有所下降;再比如,**化進程加快,1912年,封建帝制被*,中華*成立,取消讀經講經課;再比如,思想文化走向科學化、理*化,新文化運動倡導*科學和新道德,五四運動反帝愛國,1922年新學制改修身課為公民課等。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