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擇業觀的變化反映時代的變遷。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學家張履祥在《訓子語》中説:“士為...

來源:國語幫 1.17W

問題詳情:

(16分)擇業觀的變化反映時代的變遷。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學家張履祥在《訓子語》中説:“士為...

(16分)擇業觀的變化反映時代的變遷。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學家張履祥在《訓子語》中説:“士為四民之首,從師受學,便有上達之路”,“治生以稼穡)為先,舍稼穡無可為生者。” “商賈近利,易壞心術;工技役於人,近賤。”

材料二: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 孟(1571—1641年)認為一個“國家可以致富”,“只有靠着商人們所掌握的祕訣才行的。”因此,我們應該把商人“列為這樣一種受人尊重的地位;因為商人肩負與其他各國往來的商務而被稱為國家財產的管理者,實在是受之無愧的。

——《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

材料三:1952年出版的蘇聯小説《茹爾賓一家》是一部描寫工人生活的優秀作品。該作品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來表達工人階級的勞動、生活、道德和優秀傳統,成功地塑造了“新世界的主人”的藝術形象。作品中有一情節:主人公茹爾賓全家慶祝孫子的誕生,他們為一個新工人的誕生而驕傲。

材料四:2005年,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户評價中心發佈了《上海市中小學生成長質量公益調查》的報告。通過對義務教育階段的上海學生家長進行攔截調查,共蒐集總樣本數為1324份。在回答“今後希望孩子做什麼”的單項選擇題時,30.9%的家長選擇公務員,僅有1.1%的家長希望孩子成為工人。人才就業意向根據頻率高低依次為*機關、事業單位、壟斷*企業、金融保險等。

請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擇業觀有什麼不同?(4分)

(2)結合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析16-17世紀*與英國形成不同擇業觀的原因。(8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對工人這一職業的認識有何不同?(4分)

【回答】

(1)不同:*  做官務農,歧視商人(2分)

英國  商人地位高,商人職業受重視(2分)

(2)*:自然經濟佔主導;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儒家“學而優則仕”觀念;科舉制的影響等因素(每點2分,任答兩點4分)

英國:新航路開闢、殖民擴張,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的發展,商人社會地位提高;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重商主義思想的流行等。(每點2分,任答兩點4分)

(3)不同:材料三  推崇工人這一職業,認為工人是新世界的主人;(2分);

材料四  工人這一職業社會認同感低,僅有少量人願意當工人(2分)

【解析】

試題分析:(1)不同:*的擇業觀可以根據材料一中的“士為四民之首,從師受學,便有上達之路”、“治生以稼穡)為先,舍稼穡無可為生者”可以推知耕讀為正途的傳統擇業觀(做官務農),由“商賈近利,易壞心術;工技役於人,近賤”可知歧視工商業者。英國:由材料二中的只有靠着商人們所掌握的祕訣才行的”、“受人尊重的地位;因為商人肩負與其他各國往來的商務而被稱為國家財產的管理者,實在是受之無愧的”等信息可知商人地位高,商人職業受重視。

(2)材料一、二提供的是中英兩國的不同擇業觀,所以分析原因應該結合所學知識,根據16-17世紀*與英國兩個國家*、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相關史實可以得出*。即*:自然經濟佔主導、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儒家“學而優則仕”觀念、科舉制的影響等因素,傳統擇業觀仍佔主流;英國:新航路開闢、殖民擴張,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的發展,商人社會地位提高;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重商主義思想的流行等。

(3)本問主要考查學生閲讀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素:通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時代環境(背景)、立場、地域、傳統思想、主流價值觀等都是影響擇業觀的因素。可答成:材料三  推崇工人這一職業,認為工人是新世界的主人; 材料四  工人這一職業社會認同感低,僅有少量人願意當工人 。

考點:新航路的開闢、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荷蘭的殖民擴張;古代*的經濟•資本主義萌芽與“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重農抑商”;古代*的經濟•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經濟;古代*的*制度•漢到元*制度的演變•科舉制;新航路的開闢、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新航路的開闢•重商主義;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影響

知識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