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0分)儒家思想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表為早期儒學思想家的主張...

來源:國語幫 1.34W

問題詳情:

33.(30分)儒家思想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表為早期儒學思想家的主張...

33.(30分)儒家思想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表為早期儒學思想家的主張

思想家

思想主張

孔子

“仁者愛人”“為政以德”

孟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施仁政以民,省刑罰,薄税斂”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亦覆舟”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什麼?(2分)

材料二  春秋時代社會劇烈變動,各派*力量大分化大改組,社會中不盡如人意的弊端暴露無疑,思想家們力圖提出穩定社會和安撫人心的原則,出於對現實的不滿,他們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後看,復古與懷舊成為一股思潮。         ——樊樹志《國史概要》

(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相關主張。(4分)

材料三  漢武帝元光元年策試賢良詔問:

【朕】永惟萬事之統……欲問大道之要,至論之極。

(董仲舒)對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                         ——班固《漢書·董仲舒傳》

(3)據材料概括董仲舒應對漢武帝“大道之要,至論之極”的主要主張。(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從漢*始,*傳統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4分)為什麼?(2分)

材料四:…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是故桀紂之亡,乃所以為治也,秦政、蒙古之興,乃所以為亂也。……為臣者輕視斯民之水火,即能輔君而興,從君而亡,其於臣道固未嘗不背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4)據材料四,指出黃宗羲評價天下治亂的標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這一觀念的原因。(8分)

材料五 自1840年以來,各時代思想特徵雖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説,個別概念之瑣屑,復不可勝計。而最基本之原始動力則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編自王爾敏《*近代思想史論》

(5)材料五中*近代思潮不斷湧現的“原始動力”是什麼?  (2分)在這一動力驅使之下近代*有識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6分)

【回答】

33.(30分)

(1)共同思想:民本(愛民)思想(2分)

(2)主張:孔子:提出“克己復禮”(主張恢復周禮);(2分)

           老子:主張回到“小國寡民”的社會(2分)

(3)主張:重視教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分)

變化:*的法家學派逐漸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學體系中,成為維護**的工具;儒學被確立為思想的正宗,成為*傳統思想文化的主流。(4分)

原因:董仲舒對儒學的改造適應了加強*集權的需要,被漢武帝採納,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2分)

(4)標準:百姓的憂樂。(2分)

原因:明清之際社會動盪;*主義強化;商品經濟發展;理學走向極端。 (6分)

(5)動力:救亡圖存,實現國家*和富強。(2分)

林則徐、魏源和洋務派重點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新派、*派重點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新文化運動重點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和價值觀念。(6分)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