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東省高三一模)富國與富民是*古代思想家、*家關注的焦點問題。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百姓...

來源:國語幫 2.67W

問題詳情:

(2020·山東省高三一模)富國與富民是*古代思想家、*家關注的焦點問題。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百姓...

(2020·山東省高三一模)富國與富民是*古代思想家、*家關注的焦點問題。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孔子)

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商鞅)

材料二   國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財之人故也。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王安石)

善理財之人,不過頭會箕斂以盡民財。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

民則在官。倉庫盈實,百姓富給,斯為善治財矣。(司馬光)

(1)指出材料一中兩人對“富國與富民”的不同看法,並説明他們目的上的相同之處。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從富國與富民的角度評述王安石的理財新法。

【回答】

(1)看法:孔子認為富民是富國的基礎,商鞅主張富國須弱民。

相同之處:為君主治國提供建議。

(2)評述:王安石的理財新法包括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農田水利法、均輸法、市易法等。(答出其中兩項即可)理財新法在抑制兼併,保障農業生產,增加*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富國的目的。但部分措施背離了民不加賦的本意,增加了民眾的負擔,是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

【解析】(1)看法:根據材料“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可知,孔子認為富民是富國的基礎。根據材料“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可知,商鞅主張富國須弱民。

相同之處:從孔子和商鞅言論的出發點來看,兩者都是為君主治國提供建議。

(2)評述:根據所學知識,首先列舉王安石理財新法,如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農田水利法、均輸法、市易法等。根據材料“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的理財新法在抑制兼併,保障農業生產,增加*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富國的目的。根據材料“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倉庫盈實”並結合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的弊端可知,變法部分措施背離了民不加賦的本意,增加了民眾的負擔,是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

知識點:古代史 單元測試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