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12月學業水平等級考試,16)戰國時期,選賢任能是思想家們關注焦點之一。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故...

來源:國語幫 2.13W

問題詳情:

(山東省12月學業水平等級考試,16)戰國時期,選賢任能是思想家們關注(山東省12月學業水平等級考試,16)戰國時期,選賢任能是思想家們關注焦點之一。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故...焦點之一。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故尊聖者王,貴賢者霸,敬賢者存;慢賢者亡,古今一也。(荀子)

立君而尊賢,是賢與君爭,其亂甚於無君。(慎子)

材料二  故古者聖王之為政,列徳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墨子)

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李悝)

(1)指出材料一中兩人對“賢”的不同態度,並説明他們目的上的相同之處。

(2)結合商鞅變法,説明材料二反映的選賢任能主張有何意義。

【回答】

(1)態度:荀子主張貴賢、敬賢,慎子主張尊君輕賢;目的:為君主治國提供用人建議。

(2)墨子和李悝主張用人不論出身,以才能和功勞為用人標準。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耕織和*功爵的舉措,打破了世卿世祿制度,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推動了社會進步,使秦國成為當時的強國。

【解析】(1)不同態度:據材料一“故尊聖者王,貴賢者霸,敬賢者存;慢賢者亡,古今一也。”可知,荀子認為能使聖人尊貴的能統一天下,而能使賢者尊貴的能稱霸諸侯,故荀子主張敬“賢” 、貴“賢”,則主尊下安; 據材料“立君而尊賢,是賢與君爭,其亂甚於無君。”可知,慎子認為確立君主而尊貴賢人,會造成社會*,故慎子反對敬“賢” 、貴“賢”,認為這樣會造成社會*。相同目的: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法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主張都是為統治者提供治國之道。

(2)意義:據材料“故古者聖王之為政,列徳而尚賢”和材料“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可知,墨子和李悝都主張選賢任能,結合所學可知,二者的共同作用都有力的打擊了當時的奴隸主貴族,強化了人才意識,利於構建*社會,促進社會的進步。

【點睛】墨子主張“尚賢”“兼愛”“非攻”、“節儉”。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