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廣元市模擬題)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墨子認為,治國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

來源:國語幫 6.79K

問題詳情:

(2014·廣元市模擬題)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墨子認為,治國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

(2014·廣元市模擬題)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墨子認為,治國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諸葛亮在文章中寫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朱元璋對禮部臣僚們説:“為天下者,譬如作大廈,大廈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後成,天下非一人獨理,必選賢而後治。故為國得寶不如舉賢。”

——摘自《*古代廉政建設經驗》

材料二  封建階級的“清官”,他們的“清”,就“清”在*上忠於皇帝,忠於朝廷,忠於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綱常道德,在經濟上於合法剝削之外不貪或少貪非分之財,如此而已。作為封建階級*工具的官吏,他們在階級鬥爭的實踐中是屬於剝削者、*者的陣營,而同被剝削、被*的農民相對立的。這是一條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階級界限。

——摘自《〈海瑞罷官〉代表一種什麼社會思潮》

(《*日報》1965年12月29日)

材料三  臣竊聞東西各國,皆以立憲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蓋自三權鼎立之説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行政,而人主總之……人主尊為神聖,不受責任,而*代之,東西各國皆行此政體,故人君與千百萬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之治強,可計日待也。

——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

材料四  今者*以千年*之毒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發達最先,睹其禍害於未萌,誠可舉**、社會*畢其功於一役。

——孫中山《民報·發刊詞》

請回答:

(1)材料一中,三位歷史人物之見解的共同點是什麼?(2分)結合所學知識,從思想、*兩方面簡析我國古代社會造就“賢臣”的歷史條件。(4分)

(2)材料二是用什麼方法評價歷史上“清官”現象的?(2分)指出這種評價方法的缺陷。(2分)

(3)依據材料三,概括指出康有為提出了怎樣的*設想。結合所學知識説明該*設想產生的主要原因。(8分)

(4)根據材料四,概括孫中山的主要觀點,並結合材料三,比較孫中山與康有為思想主張的不同之處。(8分)

【回答】

*  (1)共同:任用賢臣是治國安邦的關鍵。(2分)

條件:傳統主流思想倡導“仁政”、道德、氣節;科舉制度的實行(或監察制度、諫官制度的制約等)。(4分)

(2)方法:階級分析法。(或階級鬥爭思想、“左”的思想等)(2分)

缺陷:不能全面、客觀公正地去評價歷史問題(不實事求是)。(2分)

(3)設想:康有為提出建立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的*體制。(2分)

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族危機的加深;西方*思想的傳播。(6分)

(4)觀點:將社會*融合於民族*、**之中;以三*義為武器,*君主*政體,爭取民族*,發展資本主義。(4分)

不同:孫中山致力於通過*在*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康有為試圖以維新改良的方式改變傳統*政體,建立君主立*體。(4分)

知識點: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