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禁書與文字獄王彬禁書一詞,最早見於宋人蘇轍的《乞載損待高麗事件札子》,裏面寫道:...

來源:國語幫 9.44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禁書與文字獄王彬禁書一詞,最早見於宋人蘇轍的《乞載損待高麗事件札子》,裏面寫道:...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禁書與文字獄

王彬

禁書一詞,最早見於宋人蘇轍的《乞載損待高麗事件札子》,裏面寫道:“即不許買禁物、禁書及諸毒*。”什麼樣的書籍定*為禁書,蘇轍沒有解釋。但禁書作為圍剿文化的官方行為,卻至晚可以上溯到始皇帝時代。書籍具有廣泛的社會*,禁止其刊印、流佈、閲讀,當然只有通過國家行政手段才能實現,

秦始皇推行禁書的全過程,後世概括為“焚書坑儒”。“焚書”即“禁書”,“坑儒”便是“筆禍”或回“文字獄”。李斯深諳秦王朝**與思想*之道,制定的禁燬六國史籍的細則,甚為刻毒。李斯將圖書分為三類,《詩》、《書》、百家語之類雖不許民間收藏,但可允許博士之官保留;對醫*卜筮種植之作,則不禁不毀。太子扶蘇勸諫始皇:“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結果被遣至上郡蒙恬那兒監*戍邊,後被秦二世賜令自殺。歷史學家范文瀾指出:“焚書坑儒的野蠻行經,反映出當時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極端尖鋭。李斯主張*集權是合時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學派卻是一種極端的**的*思想……*學派的鬥爭一直髮展到大殘殺,把孟子學派的儒生大體殺盡,李斯算是取得了勝利。但是,焚書坑儒,絲毫不能消滅學派的分歧,而且還促成了秦朝的滅亡。”始皇的教訓,使後來者有所驚醒,終至元明,沒有再出像焚書坑儒那樣規模的禁書運動。

兩漢四百餘年,禁書次數寥寥,大都發生於亂世。王莽篡政後禁讖緯,董卓禁民謠,意在告誠百娃,當權者是不容觸動的,即使詛咒也是犯法。晉武帝禁星氣、讖緯之學,前秦禁老莊之書,北魏禁佛禁道,隋文帝禁民間撰集國史,皆出於治政需要。唐代,“諸造妖書妖言者”因危及當朝*,是要被判絞刑的,但唐代禁書是以《唐律》的有關規定行事的,這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宋朝的禁書事件,大多發端於改革派與保守派之聞的鬥爭,*、舊黨的頭面人物都為此吃過官司,但宋朝的文字獄沒有殺頭之痛。元代禁書除學步趙宋,還大肆查禁民間宗教典籍和那些有“反叛”**的話本、戲劇。明太祖朱元璋推行文化*,對言論犯忌者格殺勿論。據説,他在一寺院看到一首詠布袋和尚的詩,疑心是指斥自己,竟“盡誅寺僧”。有人認為,他這樣做基於自卑與愚昧,其實,這位乞丐皇帝殘忍的後面隱藏着一種“精明”。明成祖搞文字獄,其殘暴程度逼似贏政“坑儒”。在明代的禁書單上,既有程朱理學之書,也有李贄的著作和《水滸傳》等。

清初,為掃蕩“反清復明”的思想與舉動,統治者一方面施用武力*,一方面兇殘地製造文字獄。此風一開便不可收,清以前歷代統治者的種種手段都被繼承和發揚。有個數據值得注意:較大的文字獄,順治在位17年,發生7次:康熙在位61年,12次:雍正在位17年.17次:乾隆在位60年,130餘。

讀史可知:禁書以及由之引發的“文字獄”,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悉為統治者*目的服務的一種重要手段。

(選自王彬《禁書·文字獄》,有刪改)

4.下列對“禁書”相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歷史上的禁書,是指那些統治者擔心會危及其統治而採用國家行政手段禁止刊印、流佈、閲讀的書籍。

B.禁書往往引發文字獄,從現有史料看,秦始皇是始作俑者,禁書和文字獄是統治者為鞏固*地位的手段。

C.禁書是由國家強制推行的一種文化*統治,它產生於社會動盪不安的亂世,伴隨而來的必是*與殺戮。

D.宋代的禁書事件,主要是針對那些參與黨派之爭的士大夫,元代不但步宋代後塵,而且查禁範圍更為廣泛。

5.下列説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李斯推行的“焚書坑儒”運動,也是一場*學派的鬥爭,並最終以儒家荀子學派戰勝儒家孟子學派而告終。

B.太子扶蘇應是儒家學派的擁戴者,他反對法繩誦法孔子學説的儒生,因此被遣送到邊塞戍邊,成為*鬥爭的犧牲品。

C.作者認為,朱元璋“盡諸寺憎”的舉動,雖然殘忍,但並非出於“自卑與愚昧”,而是一種出於鞏固其統治的“精明”。

D.清王朝即使處於康熙、雍正、乾隆等盛世,禁書與文字獄之風並沒有因此而式微,相反,卻呈愈演愈烈之勢。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秦王朝之所以要焚燬《詩》、《書》、百家語之類書籍,是秦始皇擔心此類書籍所傳播的思想會危及其統治。

B.歷朝禁書範圍大都集中在思想論著、宗教典籍、史學文獻等,而醫*卜筮種植及文藝等書籍則不禁不毀。

C.縱觀*歷朝歷代,清朝是除秦朝之外,“焚書坑儒”最為嚴重的一個朝代,而且持續次數更甚於秦朝。

D.文化大*時期焚禁“封資修”書籍的羣眾*運動,本質上也是統治者出於*目的的一種*運動。

【回答】

4.C

5.B

6.B

【解析】

4.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對“禁書”相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這是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瀏覽選項,然後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C 項不一定都產生於“亂世”,如“康熙”“雍正”“乾隆”王朝就不是亂世。也不一定“伴隨殺戮”,如宋代就沒有“殺頭之痛”。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幹一般是“下列關於……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閲讀題幹,在文中找到題幹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聯繫題幹,此題的選項C 不一定都產生於“亂世”,如“康熙”“雍正”“乾隆”王朝就不是亂世。也不一定“伴隨殺戮”,如宋代就沒有“殺頭之痛”。

5.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可見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先找出選項所在文章語段,選項B結合文本內容“代表的儒家荀子學派卻是一種極端的**的*思想……*學派的鬥爭一直髮展到大殘殺,把孟子學派的儒生大體殺盡,李斯算是取得了勝利”可知,太子扶蘇應為“儒家孟子學派的擁戴者”或“正統儒家學派的擁戴者”。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是“下列各項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B項結合文本內容“代表的儒家荀子學派卻是一種極端的**的*思想……*學派的鬥爭一直髮展到大殘殺,把孟子學派的儒生大體殺盡,李斯算是取得了勝利”可知,太子扶蘇應為“儒家孟子學派的擁戴者”或“正統儒家學派的擁戴者”。

6.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可見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先找出選項所在文章語段,B項結合文本內容“元代禁書除學步趙宋,還大肆查禁民間宗教典籍和那些有反叛**的話本、戲劇”“在明代的禁書單上,既有程朱理學之書,也有李贄的著作和《水滸傳》等”可知,元朝禁有“反叛”**的話本、戲劇,明朝禁《水滸傳》,可見在元、明兩朝,文藝書籍也不能倖免。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是“下列各項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B結合文本內容“元代禁書除學步趙宋,還大肆查禁民間宗教典籍和那些有反叛**的話本、戲劇”“在明代的禁書單上,既有程朱理學之書,也有李贄的著作和《水滸傳》等”可知,元朝禁有“反叛”**的話本、戲劇,明朝禁《水滸傳》,可見在元、明兩朝,文藝書籍也不能倖免。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