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後面的問題。何武字君公,蜀郡郫縣人也。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達茂異士,召見武等於宣室。武詣...

來源:國語幫 1.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後面的問題。何武字君公,蜀郡郫縣人也。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達茂異士,召見武等於宣室。武詣...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後面的問題。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縣人也。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達茂異士,召見武等於宣室。武詣博士受業,治《易》。以*策*科為郎。光祿勛舉四行,遷為鄠令。武兄弟五人,皆為郡吏,郡縣敬憚之。武弟顯家有市籍,租常不入,縣數負其課。市嗇夫(注)求商捕辱顯家,顯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賦繇役不為眾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為卒吏,州里聞之皆服焉。久之,太僕王音舉武賢良方正,徵對策,拜為諫大夫,遷揚州刺史。九*太守戴聖,《禮經》號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優容之。及武為刺史,使從事廉得其罪,聖懼,自免。後為博士,毀武於朝廷。武聞之,終不揚其惡。而聖子賓客為羣盜,得,系廬*,聖自以子必死。式平心決之,卒得不死。自是後,聖慚服。武為刺史,二千石有罪,應時舉奏﹐其餘賢與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國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基誦論間以得失然反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穀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初,武為郡吏時,事太守何壽。壽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後壽為大司農,其兄子為廬*長史。時武奏事在邸,壽兄子適在長安,壽為具召武弟顯及故人楊覆眾等,酒酣,見其兄子,曰:“此子揚州一長史,材能駑下,未嘗省見。”顯等甚慚,退以謂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史治行有茂異,民有隱逸,乃當召見,不可有所私問。”顯、覆眾強之,不得已召見,賜卮酒。其守法見憚如此。武為人仁厚,好進士,獎稱人之善。世以此多焉。然疾朋黨,問文吏必於儒者,問儒者必於文吏,以相參檢。欲除吏,先為科例以防請託。其所居亦無赫赫名,去後常見思。

(選自《漢書·何武傳》,有刪改)

(注)嗇夫,文中指徵收賦税的小吏。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後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穀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B.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後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穀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C.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後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穀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D.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後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穀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科,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即皇帝所定*第,包括狀元,榜眼,探花。

B.四行,文中指漢代以德行舉士的四條標準,即敦厚、質樸、遜讓、節儉。

C.市籍,指秦漢時對市內商人專立的户籍,有市籍的商人,要向官府繳納賦税。

D.二千石,漢代郡守的俸祿為兩千石,於是以二千石作為郡守的代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何武富有才識。他曾因博識通達、才能卓越被漢宣帝召見於宣室;他又拜博士為師,研習《周易》。

B.何武公正無私。何武的弟弟何顯家經常不交納賦税,被徵税人求商侮辱,何顯想報復求商;何武説服弟弟按章納税,並招納求商做了卒吏。

C.何武仁愛厚道。他常勸勉稱頌別人的好處,喜歡舉薦士人,世人因此稱讚他。

D.何武堅持原則。他檢舉有罪官員,考察任命官員嚴謹講規則;他為官聲名顯赫,政績顯著,受到百姓感念。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時武奏事在邸,壽兄子適在長安,壽為具召武弟顯及故人楊覆眾等。

(2)然疾朋黨,問文吏必於儒者,問儒者必於文吏,以相參檢。

5.大儒者戴聖為何十分佩服何武?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

【回答】

1.B

2.A

3.D

4.(l)當時何武在官邸奏事,何壽哥哥的兒子恰好在長安,何壽備酒席請來何武的弟弟何顯和老朋友楊覆眾等人。

(2)然而他憎惡朋黨,一定向儒者詢問考察文官﹐一定向文官詢問考察儒者,用來相互參考檢驗。

5.①戴聖在朝廷上詆譭何武,何武始終未宣揚他的惡行。②戴聖兒子的賓客聚眾為盜,戴聖的兒子被抓後,戴聖以為兒子必死,何武卻公平裁決﹐令戴聖的兒子免於死罪。

【分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

根據文意可知“試其誦論”“問以得失”與前文的“見諸生”一樣,皆為何武到學宮之後的行為,故“試其誦論”“問其得失”前皆應斷開,由此排除A、C、D三項。

故選B。

句子翻譯:巡行部屬一定要先到學宮接見諸生,考查他們的誦讀和論辯,詢問他們政事的得失﹐然後進入傳舍,拿出記錄詢問耕種田地的數量,五穀的好壞,之後才會見郡守,把這作為慣常的次序。 2.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項,“*科,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錯誤,“*科”為古代考試科目名,漢取士有*乙等科。

故選A。 3.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D項,“他為官聲名顯赫,政績顯著”錯誤,由原文“其所居亦無赫赫名,去後常見思”可知,他做官也沒什麼顯赫的名聲,離任後常被人懷念。由此可知,他為官名聲並不顯赫,“政績顯著”文中也不明顯。

故選D。 4.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賦分點:

(1)時武奏事在邸: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為“時武在邸奏事”。適:恰好。為具:備酒席。

(2)疾:憎惡。於:向。以:來。相:互相。參檢:參考檢驗。 5.本題考查理解並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由原文“後為博士,毀武於朝廷。武聞之,終不揚其惡”可知,後來(他)做了博士,在朝廷上誹謗何武。何武聽説了這件事,自始至終未宣揚他的惡行。由此可知,戴聖在朝廷上詆譭何武,何武始終未宣揚他的惡行。由原文“而聖子賓客為羣盜,得,系廬*,聖自以子必死。式平心決之,卒得不死。自是後,聖慚服”可知,後來﹐戴聖的兒子的賓客聚眾為盜,被官吏捕獲,拘囚在廬*,戴聖自以為兒子一定會死。何武用心公平地裁決這件事,戴聖的兒子最後未被判死罪。從這以後,戴聖羞愧心服。由此可知,戴聖兒子的賓客聚眾為盜,戴聖的兒子被抓後,戴聖以為兒子必死,何武卻公平裁決﹐令戴聖的兒子免於死罪。

【點睛】

文言文翻譯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所謂“字字落實”,就是在翻譯時,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詞都落實到譯文中去,這是文言文翻譯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譯為主”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達到“字字落實”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譯為主”是説對於大多數句子、大多數詞語,可以採取直接翻譯的方式來進行。二是意譯為輔,文句通順。所謂“意譯為輔”就是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後難以表達原文意藴的時候,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文句通順是語言表達的一般要求,凡是語言表達都必須遵從。考生一定要養成推敲語句的習慣。翻譯成現代漢語以後一定要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流暢。如果不通順、不流暢,就要對它進行修改、潤*,適當的進行意譯。

翻譯: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縣人。漢宣帝沿襲武帝舊例,尋求博識通達才能卓越的士人,在宣室召見何武等人。何武拜見博士學習,研習《周易》。憑考中*策*科做了郎官。光祿勛以四行推舉官吏,何武升任鄠縣縣令。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中官吏﹐郡縣的人很敬畏他們。何武的弟弟何顯家有商人户籍﹐經常不交納賦税﹐縣裏多次負擔他的賦税。集市上負責收税的人求商抓住這點侮辱何顯家,何顯大怒,想要憑藉官吏職事中傷求商。何武説:“因為我們家交租賦服徭役不在眾人之前,以公事為重﹐不徇私情的官吏難道不應該這樣嗎!”何武最終報告太守,招納求商做了卒吏,州里的人聽説了這件事都很敬佩他。過了很久,太僕王音以賢良方正推舉何武,(皇帝)召他對策﹐授予他諫大夫之職,升他為揚州刺史。九*太守戴聖。是《禮經》中號稱小戴的那個人,實行懲處多不遵守法令,前刺史因為他是大儒,寬容了他。等到何武做刺史,何武派從事查訪到他的罪行,戴聖害怕,自己辭了官。後來(他)做了博士,在朝廷上誹謗何武。何武聽説了這件事,自始至終未宣揚他的惡行。後來﹐戴聖的兒子的賓客聚眾為盜,被官吏捕獲,拘囚在廬*,戴聖自以為兒子一定會死。何武用心公平地裁決這件事,戴聖的兒子最後未被判死罪。從這以後,戴聖羞愧心服。何武做刺史,(如果)食祿二千石的官吏有罪﹐隨時檢舉上報,其餘賢能與不賢能的官吏都一視同仁,因此郡國各自重視他們的郡守和國相,州中太平。巡行部屬一定要先到學宮接見諸生,考查他們的誦讀和論辯,詢問他們政事的得失﹐然後進入傳舍,拿出記錄詢問耕種田地的數量,五穀的好壞,之後才會見郡守,把這作為慣常的次序。當初,何武做郡中官吏的時候,侍奉太守何壽。何壽知道何武有宰相的才能﹐因為他與自己同姓,所以厚待他。後來何壽做了大司農,他哥哥的兒子做廬*長史。當時何武在官邸奏事,何壽哥哥的兒子恰好在長安,何壽備酒席請來何武的弟弟何顯和老朋友楊覆眾等人,酒喝得正暢快,讓他哥哥的兒子出來見面,説:“這孩子是揚州長史,才能低下,不曾問候拜見過何武。”何顯等人很羞愧,回來把這件事告訴了何武,何武説:“刺史如同古代的方伯,是皇上所委任,一州的表率,職責在於推薦善人罷黜惡人。官吏治理政務的成績有卓越之處,百姓有隱居的,才應當召見,不能有什麼私下的詢問。”何顯、楊覆眾勉強他,不得已召見,賜給一杯酒。何武就是這樣遵守法令害怕失職。何武為人仁愛厚道,喜歡舉薦士人,勸勉稱頌別人的好處,世人因此敬重何武。然而他憎惡朋黨,一定向儒者詢問考察文官,一定向文官詢問考察儒者﹐用來相互參考檢驗。要任命官吏﹐先制定科目條例來防止私相囑託。他做官也沒什麼顯赫的名聲,離任後常被人懷念。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