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選擇題(共4題,其中26題12分,27題12分,28題11分,29題10分,共45分。)26、(12分)...

來源:國語幫 8.86K

問題詳情:

二、非選擇題(共4題,其中26題12分,27題12分,28題11分,29題10分,共45分。)26、(12分)...

二、非選擇題(共4題,其中26題12分,27題12分,28題11分,29題10分,共45分。)

(12分)教育的發展及變遷反映了*及時代的變遷。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漢)由地方即郡國申送*歲以上青年太,受業一年,經考試,以*乙等分發。*等得在宮廷充朝廷侍衞,乙等回本鄉做吏。凡屬*成員,皆需太出身,或是由太生服務地方*為吏之雙重資格為出身。此等人,皆經*之教育與選擇。每一成員,既通經術,亦稱文,又擅吏事,*謂之“通經致用”。

材料二  1920年北洋*教育部通令全國,宣佈逐步改用國體文,教科書進入以白話文為形式的新階段。為適應教科書文體的改革,商務印書館編撰出版了《新法教科書》也全部採用白話文。                —— 賈平安《商務印書館與*近代教育》

材料三  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都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現在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校教育,將成為開創二十一世紀的主力*。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歸納西漢太教育的特點和目的。結合所知識指出其影響。(4分

(2)據材料二並結合所知識,指出近代*白話文的首倡者及其代表作。(2分)

指出推動教科書文體改革的根本因素及其客觀作用。(2分)

(3)材料三中*是如何論述教育的力量的?其理由何在?舉例説明新時期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具體措施?(4分)

【回答】

【*】

(1)特點:地方推薦;按等定職;(2分)  目的:培養通經致用的人才,維護*統治(1分); 影響:儒教育的官方化。(1分)

(2)首倡者和代表作:胡適,《文改良芻議》;(2分)  推動:新文化運動(*命);(1分) 影響:思想啟蒙。(1分)

(3)論述:人才優勢和先進 的社會制度是實現目標的根本保障。  理由:國力強弱、經濟發展後勁大小,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和知識分子的數量。(2分) 措施:恢復高考;“科教興國戰略”等(2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一“由地方……申送……太”、“……以*乙等分發。*等得在宮廷充朝廷侍衞,乙等回本鄉做吏……”,可以從太生源、業結束後的不同去向等角度進行作答。第二小問目的,根據材料一“此等人,皆經*之教育與選擇。……*謂之“通經致用”。”,並結合所知識,從培養人才和維繫*統治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三小問影響,結合所知識,答出西漢太設立的作用即可。

(2)第一小問作者及代表作,結合所知識進行作答。第二小問根本因素,根據材料二的關鍵詞“1920年”“教科書進入以白話文為形式的新階段”,結合所知識,新文化運動主張*命: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故此小問不難作答。第三小問客觀作用,根據所知識,結合新文化運動的*質和影響進行作答即可。

(3)第一小問教育的力量,根據材料三“……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不難做出回答。第二小問理由,根據材料三 “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進行作答。第三小問具體措施,根據所知識,從1977年恢復高考、1983年新時期教育方針的提出、1995年“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等角度進行作答即可。

考點:*古代的*制度·從漢到元*制度的演進·察舉制;近代*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內容;現代*的科技術的發展·*教育事業的發展· 新*的教育事業

    

知識點:現代*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題型:綜合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