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14+20+16=50分)26.(14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華...

來源:國語幫 1.51W

問題詳情: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14+20+16=50分)26.(14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華...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14+20+16=50分)

26.(14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傳統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表現為“以民本思潮和*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

——馮天瑜《中華文化史》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策,勸以官祿。訖於元始,百有餘年,傳業者浸盛,支葉蕃滋,一經説至百餘萬言,大師眾至千餘人,蓋祿利之路然也。

——班固《漢書·儒林傳》

材料三   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陳寅恪經過嚴密考*,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歐陽詢等均有胡人血統,其先祖或為胡人,或為鮮卑。這就有力*了*傳統文化從來不是單一的,也不是靜止不變的,各少數民族文化均為*文化的一部分,應稱為大中華文化,而這種文化的集大成與高峯,正是在中古時期。當然,傳統的儒家文化也並非拒絕吸收外來因素,如屈原的《離騷》,陳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

——劉克敵《陳寅恪與*文化精神》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時期的“私學文化”中分別代表“民本思潮”和“*主義”的思想流派。(4分)

(2)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西漢儒學繁盛的原因及對*古代社會的影響。(8分)

(3)據材料三,歸納*傳統文化發展到中古時期所表現出的特點。(2分)

【回答】

26.(14分)【考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解析】(1)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為實現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不同的派別提出了不同的主張,主要派別是儒、道、墨、法四家,其中儒家創始人孔子主張“仁”“德治”,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法家主張法、術、勢,主張加強君主*、實行法治。本題很簡單。

(2)第一小問原因,西漢時期儒學經過董仲舒的改造適應了漢武帝加強君主*和*集權的需要,被確立為正統思想,答題角度可以從董仲舒改造儒學、漢武帝尊儒的措施兩大方面進行答題。第二小問影響,結合所學知識,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答題體現出此點既可以。

(3)根據材料三“……胡人血統,其先祖或為胡人,或為鮮卑……”、“……從來不是單一的,也不是靜止不變的……”、“……也並非拒絕吸收外來因素……”,答題可以從文化的多元*、流動*和兼容*的角度進行作答。

【*】(1)流派:“民本思潮”是儒家(2分)“*主義”是法家(2分)

(2)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適應了大一統時代加強君主**集權的要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五經博士傳授儒家經學;國家將學與仕相結合。(每點2分,任答3點,共6分)

影響:儒家思想成為漢武帝以後*的正統思想,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2分)

(3)特點:多元*(非單一*);流動*(發展*);寬容*(兼容*)(2分,答一點即可)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題型:綜合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