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卷共3小題,其中第49題25分,第50題12分,第51題15分,共52分。49.(25分)閲讀材料,完成...

來源:國語幫 3.26W

問題詳情:

二.本卷共3小題,其中第49題25分,第50題12分,第51題15分,共52分。49.(25分)閲讀材料,完成...

二.本卷共3小題,其中第49題25分,第50題12分,第51題15分,共52分。

49. (25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與西方的關係,直到歐洲繼哥倫布和葡萄牙航海者遠航探險之後、進行海外擴張時,才持續不斷起來。*和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影響,僅限於耶穌會會士努力傳佈天主教方面。耶穌會會士力圖*基督教教義與儒家學説是相容的。耶穌會對儒家學説的遷就,導致了它與天主教其他修會之間的爭論及其最後的災難。1745年,羅馬教皇最後判耶穌會敗訴。這時,*皇帝早已因這種長期的爭吵和偶爾來其朝廷的教皇使節的傲慢無禮而心懷敵意,所以,進行了報復,禁止基督教的一切傳教活動。實際上,當時,*的考試制度和儒家倫理觀給歐洲留下的印象,較之歐洲的科學和數學給*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羅馬教皇作出裁決後的那個世紀裏,*和西方之間無任何思想交流。*人在與歐洲發生第一次衝突之後,依然極度自信和*。他們只是對耶穌會關於科學和神學的教導表示過一時的興趣,但這些教導最終還是為他們所拋棄和遺忘。有史以來,從未有過一個民族面對未來竟如此自信,卻又如此缺乏根據。                                      ——摘編自斯塔夫裏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 世紀中葉以後,*掀起了一個翻譯、引介、學習西方的“西學東漸”的熱潮。這時的“西學”並非特指一科一門之學,而是囊括各種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總彙。其實,早在明末,徐光啟在與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的接觸中就已經意識到*缺少西方人所具備的那種“實學”,於是倡導“實學救世”,提出“欲求超勝,必先會通”的主張。鴉片戰爭之後,魏源倡導“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與當年徐光啟的主張一脈相承。清末張之洞提出“中體西用”,實質上旨在採納西學為我所用。嚴復倡導“中西體用一致”,並大量翻譯西方近代哲學、邏輯學、經濟學、*學、法學等各種社會科學學説,引入“天賦*論”“進化論”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統新故而觀其通,苞中外而計其全”,其目的在於推行變法維新。                           ——摘編自張允熠《東學西傳、西學東漸和中西融合》


2016-12-27  高三歷史(復讀文)28雙   考

 
(1)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特點。(12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19世紀中後期西學東漸的變化及啟示。(13分)

【回答】

49.(1)特點:受新航路開闢的影響;交流具有雙向*;傳教士是主要的傳播媒介,少數*人蔘與;教會試圖將基督教與*文化相結合;傳播內容限於科學和神學;中西方文化的衝突導致西學在*傳播受阻。

(2)變化:伴隨列強侵略,西學東漸內容逐漸深入和廣泛;先進知識分子學習西方,具有愛國救亡的時代特徵;傳播媒介更加多元,推動*社會變革。

啟示:吸納和借鑑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反對全盤西化或民族文化虛無主義。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明末清初及近代的“西學東漸”。

第(1)問,據材料一“直到歐洲繼哥倫布和葡萄牙航海者……才持續不斷起來”可知受新航路開闢的影響;據材料“*和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影響,僅限於耶穌會會士努力傳佈天主教方面”和魏源、嚴復的宣傳可知交流具有雙向*,傳教士是主要的傳播媒介,少數*人蔘與;結合材料“耶穌會會士力圖*基督教教義與儒家學説是相容的”可知教會試圖將基督教與*文化相結合;結合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可知傳播內容限於科學和神學;結合材料“*皇帝……禁止基督教的一切傳教活動”可知中西方文化的衝突導致西學在*傳播受阻。

第(2)問,第一小問“變化”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從內容、時代特徵、媒介三方面進行概括。第二小問“啟示”從不同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知識點: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題型:綜合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