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5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夷夏之防”和“華夷之辨”是我國傳統的對外觀念,這是通向近代化...

來源:國語幫 2.75W

問題詳情:

40.(25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夷夏之防”和“華夷之辨”是我國傳統的對外觀念,這是通向近代化...

40.(25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夷夏之防”和“華夷之辨”是我國傳統的對外觀念,這是通向近代化大門的嚴重思想障礙。總理衙門大臣奕訢等就批駁那種“以*之人師法西人為深可恥者”是“不識時務”。奏摺説:“西洋各國,雄長海邦,各不相下者無論矣。若夫日本,蕞爾國耳,尚知發憤為雄、獨*犯於因循積習,不思振作,恥孰甚焉!”“凡百工技藝、視為鄙事,聰明之士,不肯留意於其間,此所以少專家也。重儒學輕藝事,文武兩途,舍‘章句弓馬’未由進身”。讀書人窮讀四書五經,與實用技術“隔膜太甚”。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破拘攣之故習,求制勝之實濟”,“仿西法”,重視學習、研究技藝,激勵掌握技藝的人才。京師同文館聘請英、法、俄、德四國教師,分館教授英語、法語、俄語、德語。後來增設的算學館、格致館,教授的西學課程有各國地圖、史略、機器、萬國公法、富國策等。*南製造局翻譯館創辦初期,曾國藩聘請英國偉烈亞力、傅蘭雅、瑪高温三人專譯“有俾製造書”,譯出汽機發軔、汽機問答、運規約指、泰西採煤圖説等。以後,該局陸續訪購西書數十種,厚聘“西士”,選派局員,相與口述筆譯。其中,有算學、化學、汽機、火*、*法、行船、防海、練*、採煤、開礦等。至光緒元年(1875年),計譯出40餘種,刊印24種。

    ——摘編自《論清代洋務官員的思想近代化》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觀之,則及今而圖自強,非標本並治焉,固不可也。不為其標,則無以救目前之潰敗;不為其本,則雖治其標,而不久亦將自廢。標者何?收大權,練*實……至於其本,則亦於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開、民力日奮、民德日和,則上雖不治其標,而標將自立。

    ——嚴復《原強》(1895年)

    ⑴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的意義和相關歷史背景。(15分)

    ⑵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嚴復思想與洋務派相比有何進步之處,並説明其歷史意義。(10分)

【回答】

40.(25分)解析:第(1)問,考查材料信息獲取和知識遷移能力。材料一從傳統思想的束縛、開辦新式學堂、聘請洋教師、派遣留學生、編譯外文等方面介紹了洋務派開展洋務運動的相關情況,結合所學還有開辦近代企業、籌辦海防等方面,引文出處提醒考生圍繞近代化分析回答。

第(2)問,考查材料信息獲取和比較分析能力。材料二中嚴復主張“治標”(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增強*事實力)、“治本”(開啟民智,提高國民素質),結合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思想比較。“意義”結合材料中心——向西方學習及歷史背景——維新運動來答。

*:(1)意義:突破了“夷夏之防”和“華夷之辨” 的傳統對外觀念,邁出向西方學習重要步伐;批判重儒輕藝的傳統技藝觀,提倡經世致用,推動思想近代化;通過新式學堂、聘請外教、派遣留學生等方式培養大量新式人才,推動教育近代化;組織編譯外文書籍,進一步引進和傳播西學;創辦一批近代企業,推動*早期工業化進程,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籌劃了近代海防,推動*事的近代化。(10分)

背景:傳統華夷觀念和技藝觀念嚴重束縛着國人的思想;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給清朝統治帶來嚴重危機;西方列強侵華客觀上載播先進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5分)

(2)進步之處:洋務派主要強調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嚴復認為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只是治標,提高國民素質才是治本;與洋務派相比,嚴復的進步之處在於主張標本兼治,重在治本。(6分)

歷史意義:有助於向西方學習的深化,促進思想啟蒙;推動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4分)

知識點: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