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主觀題共20分)16.(20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

來源:國語幫 1.85W

問題詳情:

  第Ⅱ卷(主觀題共20分)16.(20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

 


 


第Ⅱ卷(主觀題 共20分)

16.(20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矣。”  

——《孟子•盡心上》

材料二  “今棉之為用,可以禦寒,可以生暖,蓋老少貴賤無不賴之。其衣被天下後世,為功殆過於蠶桑也。”                                       

——(清)王應奎《柳南續筆》

   材料三  歷代盛行的官營作坊,在明清時期受到衝擊。*南城鎮附近農户不事農耕,“盡逐綾綢之利”,漸成風尚,城鎮中“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的情形亦載於史籍。明萬曆年間,僅蘇州絲織業中受僱於私營機房的織工就有數千人,是官局的兩三倍。清初在蘇州復置官局,設機800張,織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機170張,機匠補充困難,而同一時期蘇州民機不少於3400張。“家杼軸而户纂組,機户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

——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資本主義發展史》

材料四  機户不得逾百張,張納税當五十金,織造批准造冊,給*然後敢織。

                            ——摘自《*寧府志》

請回答:

(1)與材料一向比,材料二衣料發生了什麼變化?結合材料分析變化的原因。(8分)

(2)比較材料一、三在經營方式上有何區別?這種變化説明了什麼? (8分)

(3)材料四的規定對材料三的現象持何種態度?為什麼?(4分)

【回答】

(20分)

(1) (8分)

棉取代絲;棉的推廣普及,棉紡織業的發展,使棉成為主要衣料;絲織品太貴重,往往為社會上層穿着,而棉布柔軟保暖,結實耐用,物美價廉,適合各個階層穿着。

(2) (8分)

材料一是農民的家庭副業形式,材料三是明朝中後期絲織業出現了僱傭關係;這説明了生產力的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大大提高。

(3)(4分)

嚴格限制手工工場的生產規模。原因是維護封建的經濟基礎,即封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題型:綜合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