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王國維,字靜安,浙*海寧人。他在鄉里就有少而敏達的名聲,18歲中秀才,後來卻屢試不第...

來源:國語幫 2.2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王國維,字靜安,浙*海寧人。他在鄉里就有少而敏達的名聲,18歲中秀才,後來卻屢試不第...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王國維,字靜安,浙*海寧人。他在鄉里就有少而敏達的名聲,18歲中秀才,後來卻屢試不第,22歲後離家到上海求出路。他先在時務報館做書記員,後轉入講授新學的東文學社半工半讀,學習日文和英文,開始接觸對他一生影響很大的康德和叔本華學説,1913年,王國維29歲東渡日本,在東京苦讀日文、英文,學習數學、物理和西方哲學,奠定了融通中外思想的基礎。從31歲到36歲,他以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為出發來做*文學批評,研調詩詞戲曲,他的《人間詞話》和《宋元戲曲史》等傳閲極廣的著述陸續在這一期間出版。在為《國學叢刊》起草的出版宣言中,王國維提出了於*近代學術之形成有啟發的思想,“學術無新舊之分,無中外之分,無有用無用之分”。

36歲後的他進入了中西文化會通時期,專治經史,做大量*骨文拓片的調查和考釋,將經史與實物新史料合而為一,相互*。這是他以古史學者在*學術界獲得聲譽之始。在學界中人看來,他最偉大的成績要算《殷周制度論》,這是他研究*骨文的大發明,梁啟超贊為“絕學”——“以後研究*骨文的自然有,而能矯正他的絕少。”

1925年春,王國維進入清華園,無論在當年還是現在,都被看待為*20世紀學術史的一件大事。王國維生活很有規律,如果沒有預先的約會,每天上午一定步行到辦公室辦公,下午在家中書房研讀或撰稿。    語言學家姜亮夫曾撰文回憶當年聽王國維先生講課的情形:先生“上課不大抬頭看學生”,但講課“非常細膩、細緻”,講的是《説文》,用的材料許多是*骨金文,再用三體石經和隸書做比較,“這樣一來對漢字的研究方法細密了,而且還知道許多相關書籍”。

他也並不總是極乏趣味。清華每週六晚還有一個學術演講會,王國維曾給學生講“新莽量衡”,不僅詳細考*出王莽篡位後改革的度量衡制度,而且帶來了他根據考*複製的量衡模具,當時是大學部學生的徐鑄成覺得,“我這樣歷史知識貧乏的青年,聽了也覺津津有味,久久不忘”。王國維很少訓斥學生,但也不虛言。他和學生在一起,很少表態。他有兩句口頭禪:學生講得對,他就説一句“那倒很有意思”,如果不對,他就*,或者加上一句“怕不可靠”。校園裏每週六有師生同樂會,王國維雖然像平時一樣寡言笑,但偶爾也會即興表演節目,比如梁啟超背誦《桃花扇》的時候,他就背一篇《兩京賦》。兩人記憶力都很驚人。

外形如遺老的王國維,思想學問上實是舊學的破壞者。學者蔣復璁認為:“要説清*學研究院的傳統就不能不想到靜安先生的道德與學問,在‘五四’後講用科學方法整理國故,這條路子是他開創而有光輝的成績。”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這是在王國維身後,陳寅恪對他學術方法的概括。

王國維生於1877年,小梁啟超4歲,在他蹈湖3個多月後,梁啟超在他墓前對清*學院的學生做長篇悼詞,評其學問道德:“我們看王先生的《觀堂集林》,幾乎篇篇都有新發明,只因他能用最科學而合理的方法,所以他的成就極大。此外的著作,亦無不能找出新問題,而得好結果。其辯*最準確而態度最温和,完全是大學者的氣象。他為學的方法和道德,實在有過人的地方。”

從梁啟超、胡適、顧頡剛,到魯迅、郭沫若,*學界對王國維學問道德的讚佩,一如陳寅恪在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銘中所寫:“唯此*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

(摘自三聯生活週刊為《清華學派和“四大導師”》,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16號是父親的書房,為研究寫作的地方。書室為三間正房的西間,三面靠壁全是書架,書籍堆放到接近屋頂,內間小室亦放滿了書。

(*《我的父親王國維——清華瑣憶》)

②王國維《蒙古考》廣泛蒐集漢、蒙文和域外史料,對唐代至成吉思汗建國前蒙古部落晦暗不明的歷史活動作了考述,《韃靼考》依據對宋遼金和蒙古史籍記載的對比分析與地理考*,精闢地論*了遼金史所載之“阻卜”即是韃靼。

(《*通史》第八卷)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王國維自幼聰明通達,被人們視為神童,並早早就中了秀才,但此後卻屢試不第。

B. 王國維雖外形如遺老,但並不缺乏趣味,他的史學講座連外行也會聽得津津有味。

C. 作為老師,王國維授課不但細緻,而且善用拓展材料,傳授學生治學的有效方法。

D. 王國維為人謙和,雖然博覽羣書,記憶力驚人,出言卻很謹慎,也很少訓斥學生。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   )

A. 在時務報館做書記員期間,王國維開始學習日文和英文,並接觸到了影響其一生康德和叔本華的學説。

B. 王國維通過“學術無新舊之分,無中外之分,無有用無用之分”的觀點表達了學術具有跨時代、超民族和非功利*的特點。

C. 《殷周制度論》是王國維研究*骨文的大發明,被學界看作他最偉大的成就。梁啟超稱讚王國維的*骨文研究為“絕學”。

D. 王國維開創了清*學研究院的傳統讓王國維進入清華園成為了*20世紀學術史的一件大事。

E. 從梁啟超、胡適、顧頡剛,到魯迅、郭沫若,*學界對王國維學問和道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12.陳寅恪將王國維的治學方法概括為“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上述概括的理解。

【回答】

10.A

11.AD

12.①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專治經史,調查考釋*骨文拓片,將經史與實物新史料合而為一,相互*;

②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廣泛蒐集漢、蒙文和域外史料,對宋遼金和蒙古史籍記載進行對比分析與地理考*;

③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學習數學、物理和西方哲學,以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為出發來做*文學批評, 研究詩詞戲曲。

【解析】

10.試題分析:A. 王國維自幼聰明通達,被人們視為神童,並早早就中了秀才,但此後卻屢試不第。選項中的“被人們視為神童”理解有誤。

11.試題分析:A. 在時務報館做書記員期間,王國維開始學習日文和英文,並接觸到了影響其一生康德和叔本華的學説。原文“後轉入講授新學的東文學社半工半讀,學習日文和英文,開始接觸對他一生影響很大的康德和叔本華學説”根據對原文的理解,選項中的表述時間有誤。D. 王國維開創了清*學研究院的傳統讓王國維進入清華園成為了*20世紀學術史的一件大事。“王國維開創了清*學研究院的傳統”理解有誤。

點睛:實用類文本閲讀5選2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文章特*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點和論述類文本閲讀基本相同,注意“詞語”“句子”“文段內容”和“主旨”的分析。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概括不當,多考核行文的語言風格,篇章的結構,引用等手法的運用。此題的選項主要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1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內容類試題,考生要注意認真研讀文本,這樣才能準確回答本題,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專治經史,調查考釋*骨文拓片,將經史與實物新史料合而為一,相互*;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廣泛蒐集漢、蒙文和域外史料,對宋遼金和蒙古史籍記載進行對比分析與地理考*;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學習數學、物理和西方哲學,以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為出發來做*文學批評, 研究詩詞戲曲。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