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一)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

來源:國語幫 1.6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一)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

閲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一)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二)趙準,藁城人,長身美髯,*剛毅方嚴,終日無惰容,不輕言笑。年二十餘,始讀書。時有敏少年,日記數千言,趙先生恥居其下,日所誦書必與之埒①。日不足,竟夜讀忘寢。舉順天鄉試,為學官。王令諸郡王皆受經,為講説甚詳懇,門弟子常數十。矩矱②嚴,諸生步立皆有則。尤重背誦,以身先之,無倦,諸生侍側凜凜。時太守有十子,五子驕縱甚,雖守無如之何。一日,聞趙先生嚴,自領其子來,且遺一樸③,廣二寸,厚半寸,書其面曰:“專治五子,毋及餘生。”諸子一望見,即凜然,皆折節受學守規。

——選自朱國楨《藩國名臣》

(注)①埒:等同,齊等。②矱:尺度。③樸:同“撲”,打人的器具。

1.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以中有足樂者           故國不以山溪之險

B.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C.同舍生皆被綺繡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D.燁然若神人             其翼若垂天之雲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3.語段(一)中描寫“窮冬”“烈風”“大雪”有怎樣的作用?

4.語段(一)提到“同舍生”,語段(二)提到“敏少年”,寫作手法相同嗎?作用是什麼?

【回答】

1.D

【解析】此題考查一詞多義。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A.因為/憑藉; B.暖和/和順; C.旅舍/捨棄; D.像/像。故選D。

2.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給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注意以下關鍵詞語的意思:“寓”,寄居;“逆旅”,旅店;“日”,每天;“食”,給……吃。

3.通過描寫惡劣的環境,從側面烘托了作者從師求學的旅途之艱,表現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描寫方法及作用。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文章主旨,結合所給的句子,來分析其在描寫方法上的作用。從文中“窮冬”“烈風”“大雪”這幾個詞語,可以看出是環境描寫。寫出了環境的惡劣,側面表現了作者求學的艱難,突出他不怕吃苦的求學精神。

4.手法不同。語段(一)運用對比手法,將“同舍生”和“餘”進行對比,突出強調“餘”學習條件之苦,進而突出作者內心的充實和強大,表明學業能否成就,主要在於主觀努力,不在於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語段(二)運用襯托手法,用“敏少年”襯托趙準的好學和不服輸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此題分析文言文的表現手法。文言文的表現手法有:比興、襯托、對比、託物言志、用典等。語段一“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將同舍生與作者進行對比,突出作者緼袍敝衣不畏生活艱難,刻苦讀書的精神,這是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表明能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主觀努力,與外在的學習環境沒有關係。語段二“時有敏少年,日記數千言,趙先生恥居其下,日所誦書必與之埒。日不足,竟夜讀忘寢”,用“敏少年”“日記數千言”來襯托趙準的刻苦學習不服輸的精神。這是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所以寫作手法不同。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