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章頻,字簡之,建州浦城人。與弟頔皆以進士試禮部預選,會詔兄弟毋並舉,頻即推其弟,...

來源:國語幫 2.1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章頻,字簡之,建州浦城人。與弟頔皆以進士試禮部預選,會詔兄弟毋並舉,頻即推其弟,...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章頻,字簡之,建州浦城人。與弟頔皆以進士試禮部預選,會詔兄弟毋並舉,頻即推其弟,棄去。後六年,乃擢第。自試祕書省校書郎、知南昌縣,改大理寺丞、知九隴縣,遷殿中丞。眉州大姓孫延世偽為券奪族人田,久不能辨,轉運使使按治之。頻視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盜印然後書。”既引伏,獄未上,而其家人復訴於轉運使,更命知華陽縣黃夢鬆覆按,無所異。夢鬆用此入為監察御史,頻坐不時具獄,降監慶州酒,徙知長洲縣。天禧初,增置諫官、御史十二人,頻以選得召對,稱旨,擢監察御史。陳、亳間民訛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撫京西。還,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瑤殺從子温裕,並其財,遣往按治,士瑤伏誅。又詔鞫邛州牙校訟鹽井事。皇城使劉美依倚後家受賕使人市其獄頻請捕系真宗以後故不問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頻雅善丁謂,謂貶,左遷尚書比部員外郎、監饒州酒。起知信州,進刑部員外郎、知福州。王氏時,賦民官田,歲輸租税而已。至是,或謂鬻之可得緡錢二十餘萬,頻疏以為不可。徙知潭州。改廣西轉運使,擿宜州守貪暴不法,既罷去,反訟頻子許嘗被刑,而冒奏為祕書省校書郎,頻坐謫知饒州。復入為度支判官,累遷刑部郎中。使契丹,至紫濛館卒。契丹遣內侍就館奠祭,命接伴副使吳克荷護其喪,以錦車駕橐駝載至中京,斂以銀飾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兵衞送至白溝。詔遣其子訪乘傳扈其柩以歸。訪官三班奉職,即許也。

(節選自《宋史·章頻傳》)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皇城使劉美依倚後家受賕/使人市其獄/頻請捕系/真宗以後故不問/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

B.皇城使劉美依倚後/家受賕使/人市其獄/頻請捕系/真宗以後故不問/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

C.皇城使劉美依倚後家受賕/使人市其獄/頻請捕系/真宗以後/故不問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

D.皇城使劉美依倚後家受賕/使人市其獄/頻請捕系真宗/以後故不問/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禧是宋真宗的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它不同於廟號、 諡號和尊號。

B.左遷指降低官職,亦即“降官”,猶言下遷。漢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

C.召對是指臣下上朝時向君主進言、彙報有關情況,君主根據請示的問題逐一回復。

D.乘傳是乘坐驛車。傳,驛站的馬車。驛站是*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章頻知書達理,禮讓兄弟。在與弟到禮部參加進士預選考試時,恰逢詔令兄弟不能同時參加,章頻就讓給弟弟,自己離開,六年後才考中進士。

B.章頻明察秋毫,善於斷案。審理孫延世案時,通過蛛絲馬跡,查明事實真相,終於讓孫延世伏罪,但他卻因此案被降職。

C.章頻安撫有方,深孚眾望。陳、亳間百姓謠傳要發生戰爭,老幼全部逃難,朝廷命章頻安撫京西。他回京後,被任命為三司度支判官。

D.章頻不畏權貴,敢於直言。王安石當政時,把官府的田地交給百姓經營,百姓只需每年繳納租税,章頻上疏認為這並不可行。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眉州大姓孫延世偽為券奪族人田,久不能辨,轉運使使按治之。

(2)既罷去,反訟頻子許嘗被刑,而冒奏為祕書省校書郎,頻坐謫知饒州。

【回答】

9.A

10.C

11.D

12.(1)眉州大户人家孫延世偽造地契奪取同族人土地,很久不能查明,轉運使派章頻查問懲辦。

(2)宜州太守被免職後,反而告發章頻的兒子章許曾經受過刑,卻隱瞞奏請委任為祕書省校書郎,章頻獲罪被貶任饒州知州。

【解析】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通讀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皇城使劉美依”“真宗”“宣州”“殿中侍御史”“侍御史”等名詞斷句。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的把握情況。C項,召對:君主召見臣下令其回答有關政事、經義等方面的問題。

【技巧點撥】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高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説,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繫。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峯,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説、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D項張冠李戴,認為不可行的是“或謂鬻之可得緡錢二十餘萬”,而非“賦民官田,歲輸租税”。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本題中的D項張冠李戴,認為不可行的是“或謂鬻之可得緡錢二十餘萬”,而非“賦民官田,歲輸租税”。

12.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關鍵詞是“偽為”偽造,“辨”查明,“按治”查問懲辦。第二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既罷” 被免職後,“被刑”受過刑,“坐謫” 獲罪被貶。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章頻字簡之,建州浦城人。與弟弟章頔都到禮部參加進  士預選考試,恰逢詔令兄弟不能同時參加,章頻就讓給弟弟,自己離開。六年後,才考中進士。由試祕書省校書郎、南昌縣知縣,改任大理寺丞、九隴縣知縣,升任殿中丞。眉州大户人家孫延世偽造地契奪取同族人土地,很久不能查明,轉運使派章頻查問懲辦。章頻看到地契上墨跡在朱印之上,就説:“這肯定是先偷着蓋章然後填寫的。”孫延世伏罪,案件還未報上,孫延世的家人又找轉運使控訴,轉運使改命華陽縣黃夢鬆複查,結果完全相同。黃夢鬆靠此事入京任監察御史,章頻因未能及時結案,降任監慶州酒,調任長洲縣知縣。天禧初年,增設諫官、御史十二人,章頻因選中得以被召見應答,回答符合旨意,被提升為監察御史。陳、亳間百姓謠傳要發生戰爭,老幼全部逃難,朝廷命章頻安撫京西。回京後,擔任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瑤殺侄子温裕,吞併他的財產,章頻被派去查問懲辦,麻士瑤認罪被處死。又詔令章頻去查究邛州牙校告發關於鹽井之事。皇城使劉美依倚仗是皇后家人受賄,派人用錢財買通,章頻請求抓捕,真宗因為皇后之故不予查問。章頻違反聖旨,出朝為宣州知州,改任殿中侍御史,升任侍御史。章頻一向對丁謂友好,丁謂被貶官後,他也被降為尚書比部員外郎、監饒州酒。他被起用後任信州知州,進升刑部員外郎、福州知州。王安石當政時,把官府的田地交給百姓經營,每年繳納租税而已。到這時,有人提議賣掉可獲緡錢二十多萬,章頻上疏認為不可行。被調任潭州知州。改任廣西轉運使,他指責宜州太守貪婪殘暴不守法律,宜州太守被免職後,反而告發章頻的兒子章許曾經受過刑,卻隱瞞奏請委任為祕書省校書郎,章頻獲罪被貶任饒州知州。又入京任度支判官,多次升職為刑部郎中。出使契丹,至紫濛館去世。契丹派內侍來館奠祭,命接伴副使吳克荷護送他的靈柩歸葬,用駱駝架錦車運到中京,用銀飾棺裝殮,又備儀仗,官吏士兵全副武裝護送到白溝。詔令他的兒子章訪乘坐驛車隨從他的靈柩回來。章訪為三班奉職,也就是章許。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