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與其兄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為翰林學士。樑兵...

來源:國語幫 2.8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與其兄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為翰林學士。樑兵...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與其兄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為翰林學士。樑兵征伐四方,所下詔書,皆琪所為,下筆輒得太祖意。末帝時,與蕭頃同為宰相。頃*畏慎周密,琪倜儻負氣,不拘小節,二人多所異同。琪內結趙巖、張漢傑等為助,以故頃言多沮。頃嘗掎摭其過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末帝大怒欲竄逐之而巖等救解乃得罷為太子少保。唐莊宗滅樑,得琪,欲以為相,而樑之舊臣多嫉忌之,乃以為太常卿。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師乏食尤甚,莊宗以朱書御札詔百僚上封事。琪上書數千言,其説漫然無足取,而莊宗獨稱重之,遂以為國計使。方欲以為相,而莊宗崩。明宗入洛陽,羣臣勸進,有司具儀,用柩前即位故事。霍彥威、孔循等請改國號,絕土德1。明宗武君,不曉其説,問何謂*,對曰:“莊宗受唐錫姓為宗屬,繼昭宗以立,而號國曰唐。今唐天命已絕,宜*以自新。”明宗疑之,下其事羣臣,羣臣依違不決。琪議曰:“殿下宗室之賢,立功三世,今興兵向闕,以赴難為名,而欲更易統號,使先帝便為路人,則煢然梓宮,何所依往!”明宗以為然,乃發喪成服2,而後即位。以琪為御史中丞。是時,樞密使安重誨專權用事,重誨前驅過御史台門,殿直馬延誤衝之,重誨即台門斬延而後奏。琪為中丞,畏重誨不敢*糾,乃託宰相任圜先白重誨而後糾,然猶依違不敢正言其事。豆盧革等罷相,任圜議欲以琪為相,而孔循、鄭珏沮之,乃止。琪為人少持重,不知進退,故數為當時所沮。以太子太傅致仕,卒,年六十。(節選自《新五代史·李琪傳》)

【注】①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剋附會王朝命運,謂土勝者為得土德。2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舊時喪禮大殮之後,親屬按照與死者關係的親疏穿上不同的喪服,叫“成服”。

8.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頃嘗掎摭其過/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末帝大怒欲竄/逐之/而巖等救解乃得/罷為太子少保

B.頃嘗掎摭其過/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末帝大怒/欲竄逐之/而巖等救解/乃得罷為太子少保

C.頃嘗掎摭其過/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末帝大怒/欲竄逐之/而巖等救解/乃得罷/為太子少保

D.頃嘗掎摭其過/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末帝大怒/欲竄逐之/而巖等救解/乃得罷為太子少保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御札:指帝王的書札、手詔。

B.崩:即死,古時指諸侯王的死亡,等同於“駕崩”。古代把諸侯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來比喻,從周*始諸侯王死稱“崩”。

C.闕:是一種建築物,如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有時指皇宮,代指朝廷。

D.致仕: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蓋指官員辭職歸家。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琪為人不夠穩重,仕途受阻。莊宗滅樑後,想任命他為宰相,因顧及樑朝舊臣的嫉恨而改任為國

計使;明宗時,任圜提議任命他為宰相時,又受到孔循、鄭珏的阻止。

B.李琪為官長於為文,受到讚賞。他草擬的樑兵征伐四方的詔書,深得太祖之意;他在天下大水京師乏食時,上書陳事雖漫然無足取,卻獨受莊宗賞識。

C.李琪敢於奏議國事,建言被納。在是否改國號一事上,他能明確表明自己的主張,反對改變國號,明宗採納了他的意見,依禮發喪後才即位。

D.李琪做事憑恃意氣,不居人下。在與蕭頃同輔樑室時,兩人意見經常不一,他就結交趙巖、張漢傑等權貴,致使蕭頃的進言多次被阻。

11.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明宗入洛陽,羣臣勸進,有司具儀,用柩前即位故事。

(2)畏重誨不敢*糾,乃託宰相任圜先白重誨而後糾,然猶依違不敢正言其事。

【回答】

8.D

9.B

10.A

11.(1)明宗進入洛陽後,羣臣勸其登帝位,官吏籌備儀式,採用柩前即位的舊例。(譯出大意給1分;“進”“具”“具”“故事”每譯對一處給1分。)

(2)(李琪)因害怕安重誨,不敢*劾他,就託請宰相任圜先告訴重誨然後再檢舉,但還是遲疑不決不敢正面議論此事。(譯出大意給2分;“*糾”“白”“依違”每譯對一處給1分。)

【解析】

8.

試題分析:這句話的大意是“蕭頃便專門尋找他的毛病。遇上李琪授官吏職位,本應是試攝的官職名稱,李琪改“攝”為“守”,被蕭頃上奏告狀,樑帝大怒,準備把他流放到荒遠之地,得到趙巖等人的救援,免去宰相職務,任太子少保。”根據大意即可劃分斷句。做好本題,要掌握文言斷句的基本原則:①要通讀全文,仔細體會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繫。②要先易後難,把會斷的句子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斷開。③要重視內容,斷完後根據句子的含義、文章的內容再核對一遍。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9.

試題分析:崩,古時指天子的死亡,等同於“駕崩”。

考點:識記文學文化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10.

試題分析:“因受樑朝舊臣反對而改任”錯。高考文言文閲讀測試往往有一道題是分析綜合題。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閲讀材料內容與主旨的“壓軸題”,年年必考。這道題常常以指出錯誤選項的形式來設置,因而探究命題人錯項陷阱設置的技巧,對提高考生的辨別能力,快速而準確地判斷出文意理解的正誤,無疑是大有裨益的。1.無中生有2.張冠李戴3.弄錯時間4.顛倒順序5.故意誤譯6.事件雜糅7.言過其實8.強加聯繫9.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11.

試題分析:注意翻譯推測出句子中的關鍵詞的詞義,判斷出句式的特徵,句子自然就翻譯通了。考生一定堅持“直譯為主”,因為高考的採分點往往是那些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別留意。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積累語感。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李琪,字台秀。父親李縠在廣明年間任晉公王鐸的都統判官。十三歲時,所做的詞賦詩頌,大為王鐸讚賞,但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寫的。一天,王鐸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以“漢祖得三傑賦”的題目到李家測試他,李琪執筆立刻寫成。賦的結尾説:“得士則昌盛,不賢則無人共事。項氏的敗亡是很自然的,連一個范增都不能使用。”王鐸看後覺得很驚異,説:“這孩子是會成大器的,將來一定在文壇稱雄。”

昭宗時,李溪父子因文學而知名。李琪*歲時,帶着一篇賦去拜訪李溪。李溪忙不迭地倒穿着鞋子出門迎接,對李琪説:“我曾經憂慮近來文人的辭賦,都是在幾句之後還不見主題。您入句就見主題,對偶典雅華麗,啊,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知名,考上了進士。天覆初年,授任武功縣尉,又任轉運巡官,升任左拾遺、殿中侍御史。自從李琪當了諫官,凡是時政有不當之處,必定會寫奏章評論,文章秀麗,看的人都會忘卻疲倦。

梁太祖接受禪讓登基,徵召李琪進入朝廷,任命他為翰林學士。梁太祖謀劃天下,李琪以學士身份隨*住在*營中,專門掌管文書,下筆起草旨意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優待不比一般。這時,李琪的名聲傳播於海內。李琪看重承諾,憐惜人才獎賞好人,家中門下都很*。貞明、龍德年間,這時李琪和蕭頃同為宰相,蕭頃*格謹慎細緻,李琪倜儻自負,不拘小節,中書的上奏答覆,多按他的意志行事,蕭頃便專門尋找他的毛病。遇上李琪授官吏職位,本應是試攝的官職名稱,李琪改“攝”為“守”,被蕭頃上奏告狀,樑帝大怒,準備把他流放到荒遠之地,得到趙巖等人的救援,免去宰相職務,任太子少保。

唐莊宗進入汴京,早就聽説李琪的名聲,多次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歷任太常卿、吏部尚書。三年秋,發大水,京城國庫空虛,莊宗下詔要官員們上書陳述治國的策略。李琪上書數千言。莊宗很重視他的建議,立即任命李琪為國計使,又將要任命他為宰相,不久因內亂而作罷。

到明宗即位,豆盧革、韋説獲罪,任圜上奏,請求任命李琪為宰相,被孔循、鄭珏阻止,便任崔協為宰相。李琪這時是御史大夫,安重誨在御史台門前擅自殺殿直馬延,雖然曾經*劾過他,但言詞模稜兩可,不敢直言安重誨的罪行,因為這件事李琪推託有病,三次上書請求退休,朝廷不允許,任命為尚書左僕*。從這以後,更受宰相猜忌,凡是上奏言事,無不受到排擠攔阻。

長興年中,死於福善裏家中,六十歲。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