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閲讀下面材料,完成1~3題。(9分)我國書法理論誕生較早,始見於漢代。崔瑗所謂“觀其法象,俯仰有儀”,蔡...

來源:國語幫 1.5W

問題詳情:

(一)閲讀下面材料,完成1~3題。(9分)我國書法理論誕生較早,始見於漢代。崔瑗所謂“觀其法象,俯仰有儀”,蔡...

(一)閲讀下面材料,完成1~3題。(9分)

我國書法理論誕生較早,始見於漢代。崔瑗所謂“觀其法象,俯仰有儀”,蔡邕所謂“書肇於自然”的書法評論,可算是書法理論的萌芽。此後,“自然”二字出現頻率極高,且在不同時段、不同理論家的認知中有着不同的內涵。

漢代的書論中,“觀物取象”意識普遍存在。在此觀念下,當時的書論家不但關注漢字點畫形狀的書寫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來對應説明點畫的形狀與面貌。到了魏晉,書論對點畫的描述更加微觀細緻。衞夫人《筆陣圖》中提到“橫如千里陣雲”“點如高峯墜石”,以自然之形比附書法之形;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中的“屈腳之法,彎如角弓之張”,則揭示了書法點畫形狀與自然物象之間的相似*。這種從形狀上把自然物象與書法點畫緊密相連的理論,屬於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後世有關“永字八法”的討論中,這種理論被進一步細化,但對自然內涵的拓展上並沒有多大進展。用這一自然概念理解書法,具體可感,真實可信,但這種一一對應的關係畢竟有限。因為,它只能停留在書法具體點畫外形的層面,一旦超出點畫外形,進入到點畫姿態以及整個字的造型與姿態問題時,這種以物對應的辦法就陷入了尷尬。於是,書法理論的構建中就出現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於生命意識與書法審美。魏晉南北朝書論中用自然物象來喻説書家的個人風格,並以此來表達不同書家作品中流露出來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説“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張”。到了唐代,孫過庭《書譜》中講到書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這就是説,書法與自然的關係不是簡單的視覺感官上的相似*,而是自然與人心妙合的產物,需要感受與體悟。

怎樣將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呢?這就進入了基於法道觀念與心*表現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後,在尚意思潮的影響下,書法的主要追求已經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觀自然,而是心*的自然流露,以及表達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蘇軾的書寫狀態“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情、真情感的流露。此類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書法的最高境界。

歷代書家正是在觀察、體悟、迴歸自然的過程中,提煉了書法的點畫樣式,豐富了書法的生命意象,昇華了書法的審美境界,終將書法內化為書家的人格修養和心*表達。

(摘編自史忠平《*古代書論中的“自然”變遷》)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漢代崔瑗的“觀其法象,俯仰有儀”、蔡邕的“書肇於自然”的書法評論,可*我國書法理論誕生很早,不會晚於漢代。

B. “眼中自然”的理論雖然在自然內涵的拓展上沒有很大進展,但影響了後世有關“永字八法”的討論,並且被進一步細化了。

C. 漢代的書論家已經普遍具備了“觀物取象”的意識,比如,他們注重漢字點畫形狀的書寫方法,且注重以自然物象來對應説明。

D. 用“眼中自然”的理論理解書法,但畢竟有侷限,因為它只能描述字的點畫外形,很難描述整個字的造型與姿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構建“胸中自然”的理論,目的是破解“眼中自然”的尷尬,也反映了書法理論從強調書法的“形”到強調“態”的轉變。

B. “胸中自然”強調書法的“態”,包含了從點畫本身的姿態以及從點畫到整字再到整篇所孕育的生命躍動,內涵更加豐富。

C. 從魏晉南北朝到唐代,書法理論家們逐漸意識到了“胸中自然”所反映的生命意識,將它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則是在宋代以後。

D. 孫過庭《書譜》認為,書法與自然的關係是自然與人心妙合的產物,需要感受和體悟,而不僅僅是視覺感官上具有相似*。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我國書法理論誕生時就出現了“自然”地觀念,不同時段和不同理論家都在豐富着這一觀念,最終達到“自然而然”的最高境界。

B. 梁武帝對書法的評論不僅包含點畫本身的形態,還有從點畫到整字再到整篇所孕育的生命躍動,因而能直接喚起人們的審美聯想。

C. 蘇軾説“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這表明在尚意思潮影響下,他的書法只有心*的自然流露,而全不在乎點畫形狀了。

D. 歷代書家對書法的認識由注重點畫樣式,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審美境界,再到注重心*表達,最後終於將書法內化為書家的人格修養。

【回答】

1.B       2.D        3.B

【解析】

1. “但影響了後世有關‘永字八絕’的討論”錯,原文為“在後世有關‘永字八絕’的討論中,這種理論被進一步細化”,意思是後世的討論使得這種理論更加細化,而這一理論對後世討論是否施加了影響,不好判定。另外,原文是“永字八法”的討論“對自然內涵的拓展上並沒有多大進展”並不是B項所謂的“‘眼中自然’的理論雖然在自然內涵的拓展上沒有很大進展”。

2. “不僅僅是視覺感官上的相似*”錯。這樣説的意思是“是但不僅僅是”,而原文“書法與自然的關係不是簡單的視覺感官上的相似*”是絕對否定的意思。

3. B項後半句的意思是王羲之和衞夫人然容易陷入尷尬是因為他們以一般自然物象比附,這是錯的。 他們容易陷入尷尬的原因是隻關注到點畫外形而且要死板的一一對應,並不是所選喻體的原因,事實上,王羲之對“點”畫的評論還有“坐如蹲鴟,或如科斗”這些都是自然活物,但依然不能防止他們的理論陷入尷尬。梁武帝的評論重點也不在於喻體是自然活物,而在於“以自然活態來比附書法的生命存在”。

點睛:解答“小閲讀”的基本思路:泛讀全文→採集有效信息→比照題幹要求→判斷選項正誤。現代文閲讀的選擇題,在設置錯誤選項時,往往運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語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達意義上與原句悖離。綜觀歷年高考試卷,我們可以發現,命題者將選項的干擾點基本設置在如下十大“雷區”,只要充分了解這些“雷區”的特點,巧妙避開它們,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 1、部分與整體;  2、已然與未然;3、或然與必然;4、先期與後期;5、主要與次要;6、原因與結果;  7、言此與言彼;8、言多與言少;9、客觀與誇大(或縮小);10、有據與憑空。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