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所謂六藝乃春秋時固有之學問,先孔子而...

來源:國語幫 1.92W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所謂六藝乃春秋時固有之學問,先孔子而...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所謂六藝乃春秋時固有之學問,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實未製作之。但孔子雖未曾製作六藝,而卻曾以六藝教弟子。故後人以六藝為特別與孔子有密切關係,亦非毫無根據。以六藝教人,並不必始於孔子,據《國語》,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課表中,已有“詩”“禮”“樂”“春秋”“故志”等。但此等教育,並不是一般人所能受。不但當時之平民未必有機會受此等完全教育,即當時之貴族亦未必盡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機會。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到魯方能見各國之詩與樂,可見“樂”“詩”各書,在當時乃是極名貴的典籍學問。

孔子則抱定“有教無類”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如此大招學生,不問身家,凡繳學費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種功課,教讀各種名貴典籍,此實一大解放也。故以六藝教人,或不始於孔子;但以六藝教一般人,使六藝民眾化,實始於孔子。以後各家蜂起,競聚生徒,然此風氣實孔子開之。

孔子之講學,又與其後別家不同。別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莊子·天下篇》所説,墨家弟子誦《墨經》。但孔子則是教育家。他講學目的,在於養成“人”,養成為國家服務之人,並不在於養成某一家的學者。所以他教學生讀各種書,學各種功課。所以顏淵説:“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莊子·天下篇》講及儒家,即説:“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陽,“春秋”以道名分。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種功課。

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論語》謂:“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可見孔子教弟子,完全欲使之成“人”,不是教他做一家的學者。

孔子又繼續不斷遊説於君,帶領學生,周遊列國。此等舉動,前亦未聞,而以後則成為風氣;此風氣亦孔子開之。

再説孔子以前,未聞有不農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講學為職業,因以謀生活之人。古時除貴族世代以做官為生者外,吾人亦嘗聞有起於微賤之人物。此等人物,在未仕時,皆或為農或為工或為商,以維持其生活。孟子説:“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説舉於版築之間;膠南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孔子以前,不仕而又別不事生產者,實未聞有人。《左傳》中説冀缺未仕時,亦是以農為業。孔子早年,據孟子説,亦嘗為貧而仕,“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孟子·萬章下》)。但自大收學生以來,即純以講學為職業,為謀生之道。不但他自己不治生產,他還不願教弟子治生產。樊遲“請學稼”,“請學為圃”;孔子説:“小人哉!樊須也。”他這種不治生產的辦法,頗為其時人所詬病。據《論語》所説,荷蓧丈人謂孔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此外《莊子》亦載盜跖謂孔子:“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多辭繆説,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僥倖於封侯富貴者也。”《莊子》中所説,不可認為實事。但此等批評,則是當時可能有者。

觀此可知儒家之一種風氣。惟其風氣如此,於是後來即有一種非農、非工、非商、非官僚之“士”,不治生產而專待人之養己。此士之階級,孔子以前,似亦無有。以前所謂士,多系大夫士之士,或系男子*士之稱,非後世所謂士農工商之士也。此種士之階級只能做兩種事情:即做官與講學。此所謂: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即是此階級之創立者,至少亦是其發揚光大者。

(摘編自馮友蘭《孔子在*歷史中之地位》)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六藝是春秋時期固有的學問。孔子雖未創作六藝,卻將其當作教學的教材,所以後世認為六藝與孔子關係密切,也有一定道理。

B.孔子奉行“有教無類”的理念,不過問學生的出身,只要繳納學費者,一律教給他們各種功課和名貴典籍,這在當時是一大解放。

C.孔子之所以教學生讀各種書,學各種功課,是因為他講學的目的並不在於培養儒家學派的學者,而在於培養能為國家服務的人才。

D.孔子一直以來不治生產,不農不工不商不仕,頗受時人詬病。荷蓧老人説孔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即是批評其此種生活態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

A.孔子以前為官的人有兩種:世代為官的貴族,出身微賤但後來出仕的人物。第二種人在為官以前,都為維持生計而幹過其他行業。

B.孔子的學生樊遲希望學習農耕和種植的技能,孔子斥其為“小人”,説明孔子認為讀書人從事農業生產是品德卑劣的體現。

C.《莊子》記載的盜跖對孔子不耕不織,以如簧巧舌迷惑君王等批評雖然未必是實事,但可能確是當時的人對儒家的看法。

D.孔子創立或者至少是發揚光大了士人這一新興階層,這個階層的人只能做為官與講學這兩件事,並且這兩件事還能相互促進。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到魯方能見各國之詩與樂,這可印*六藝學問在當時的珍貴*。

B.孔子欲使弟子*,而非成一家之學者,所以顏淵子路雖皆為孔子門生,但顏淵注重仁德修養,子路擅長*事務,他們的成就並不一律。

C.因孔子首以六藝教人,從而開創了教育的風氣,其後各家蜂起,皆效仿孔子招收學生,故而後世推崇其為“萬世師表”。

D.孔子對先秦時期教育的普及、遊説之風的興起、士人階層的出現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可見其在我國曆史上享有的極高地位。

【回答】

1.D   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項,“孔子一直以來不治生產,不農不工不商不仕,頗受時人詬病”理解錯誤,偷換概念,原文是“他這種不治生產的辦法,頗為其時人所詬病”,並不是説孔子一直不治生產,他廣收學生才不事生產。

2.B   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B項,“孔子認為讀書人從事農業生產是品德卑劣的體現”説法無中生有。另,小人在此指沒有志氣、目光短淺的人。

3.C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孔子首以六藝教人”説法錯誤,原文是“但以六藝教一般人,使六藝民眾化,實始於孔子”,意思是孔子首創把六藝教一般人。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